进步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须要专门辟出一节来讨论一个 与语言有着密切关联且同样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那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文化”。 文化与符号 几乎所有讨论文化问题的论著都要引述英国人类学家爱德 华·泰勒(Edward Tylor)在1871年写下的关于文化的定义, 我们不妨就从这里开始。 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声,乃是这 样一个复杂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以及所有其他作为社会一员的人习得的能力和习 惯。 这个今天仍然流行的文化定义明确将文化视为人类后天习 得之物,而把它同所有先天遗传的东西区别开来,此外,它强 调了文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这些思想今天已经普遍地为人们 所接受。当然,这个早期文化定义的缺点也很明显,它毕竟过 于笼统,难以充作深人研究的导引。现在的人类学家可能强调 文化某些方面的特征,比如,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或者,文 化的象征性和符号性等。新的文化定义往往因此更具体、更明 啮,也更具有操作性。这里,我不谁备停下来详细讨论文化理 论的各种发展,而是直接进人到我所感兴趣的部分。也就是说, 我将首先注意那些重视和强调“生活方式主观独特性”的文化 理论。下面提出并且予以说明的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6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Geertz)的文化观就是属于这一类理论。 格尔茨为文化下的定义主要强调通过象征符号表现出来的 意义模式。他说: [文化]是指由历史传递的,体现在象征符号中的意义 模式(patterns of meaning),它是由各种象征性形式表达 的概念系统,人们借助这些系统来交流、维持并发展有关 生活的知识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财 我主张的文化概念.本质上是特号性的(semiotic)。 和马克斯·韦伯一样,我认为人是一种悬挂在由他自已织 成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而我所谓的文化就是这些意义之 网.1 把文化看成是一个“概念系统”,一个表达意义的符号体系, 无不让我们想到语言学家关于语言的定义。这并不奇怪,“一个 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 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2事实上,人类学家往往 像语言学家一样关心语言问题,只不过,后者感兴患的是语言 的“为率世赛”面前者更姓语春的外部世界”。尽管如此, 由于语言与文化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 具有某些特征。其中,符号性也许称得上是最突出的一项了。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索绪尔明确地将这一点视为语言的 基本特征。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语言之外尚有 象征仪式、礼节仪式、盲文等等,面语言却是其中最复杂、最 广泛和最富特点的表达系统,堪为典范。这首先是因为,语言 之为符号乃是完全任意的。]此外,语言不同于言语,它不是个 人意志和智能的行为,相反,它像是分发给每个人使用的同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本词典。“语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东西,同时对任何人又都是共 同的,而且是在储存人的意志之外的”。14这一特征实际也是源 出其符号性质,“因为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5最后,“语言 是一个系统,它的任何部分都可以而且应该从它们共时的连带 关系方面去加以考虑”。: 索绪尔为语言符号规定的三项特征,即任意性、社会性 和系统性,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来描述文化的特性。门大多数 人类学家都会同意说,文化虽然总是通过每个个人的行为表现 北来,但它绝不只是个人的所有物,而首先是一种社会存在。同 样,无论是否接受文化模式的看法,他们多少是以系统观点来 看待和把握文化现象的。也就是说,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 一个靠各种内在关联组织起来的相对自足的复杂整体。当然,说 文化是“任意的”似乎于理不合,因为在所有变化的事物里面, 文化也许是最难改变的-一种。但正是在语言现象中,“不变性” 乃是“任意性”的一个结果。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文化的“不 变性”显然也部分地出自其“任意性”。其实,“任意性”在这 里并不意味着没有常性和无从捉摸,它不过表明了这样一个事 实:符号,连同它所传达的意义,完全是出于人类而非事物本 身;它们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物体、行动或过程本身所固有 的。换句话说,符号系统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科学上可以验 证的关于真实世界的描述。文化并非植根于绝对之中,它是人 类行动和思想的产物,说到底,文化乃是人造之物. 意识到文化一符号的任意性是必要的,它帮助我们认识到 世界的属人性。以文化为其独特标记的人类,无往而不是生活 在自己造就的符号体系或说意义世界之中。没有了这些,世界 将不成其为世界,它只是一片混沌。 8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历史的符号观 “从本质上着,历史学的对象是人”。伟大的历史学家马 克·布洛赫(Mare Bloch)在这句前人的教海里面发现了真理。 他写道: 地形特征、工具和机器、似乎是最正式的文献、似乎 是与其缔造者完全脱离的制度,而在所有这些东西背后的 是人类。历史学所要掌握的正是人类,做不到这一点,充 其量只是博学的把戏而已。优秀的史学家犹如神话中的巨 人,他善于捕捉人类的踪迹,人,才是他追寻的目标。2 然而,人究竞是什么呢? 通常,这样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是由哲学家在书房里提 出和构想的:直到最近百余年,因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 通学家护其鱼许多人各从其章有成效的工作大大拓展和深化了 关于人的研究,哲学家们在这个领域里的垄断才被彻底地打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哲学家的意见从此不再值得重视,恰恰相 反,关于人是什么,以及关于历史和文化一般问题的深入思考, 最终不可能在哲学之外独立地得出。而这部分是因为,哲学的 思考与时俱进。我们时代的哲学家不但承继了特别属于他们自 己的传统,而且吸收融汇了同时代人的新知,从而创新了哲学。 任何一个关于人的定义,都试图找出仅仅属于人的独特性 质。在这个问题上曾有过各式各样的结论,比如理性,比如道 德性,等等。今天,在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经验研究之后,主 9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要由人类学家完成了一个飞跃,他们直截了当地把人性归结为 文化。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造就了人。没有文化,人与动物 无异。 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差不多就等于说人是符号的动物。因 为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通过了解符号的特性,通过 探究人创造和运用符号的能力,将有可能揭示人性的奥秘。哲 学家就从这里开始他们的思考。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注意到,在有机体的反 应(reaction)与人的应对(response)之间有着不容抹杀的区 别。在前者,对外界刺激的回答直接而迅速,而在后者,回答 被思想级慢复杂的过程所打断和延缓。这里,根本原因在于,人 不可能直接地面对实在,他生活在一个符号世界里面,为语言 形式、艺术想像、神话符号和宗教仪式包围着,简无这些人为 媒介物的助力,他竞不可能看见或者认识任何东西。就是在这 种意义上,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自然,就前而已经述及的思想、理论而言,卡西尔的文化 哲学思考是我们多少已经熟悉了的,而这里所以要特别提到他, 更多是因为他把这种思考引人历史,因面给了我们一个重新探 求历史智慧的机会。 以往,人们喜欢在逻辑中寻找历史与科学的区别,而在卡 西尔看来,这种尝试注定要失败。因为它完全忽视了历史学的 基本特征,那就是,历史学家面对的不是一个物理世界而是符 号的世界,就此而言,历史学的对象与物理学的对象截然不同。 历史学家手中的残片或是手穑固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因此 可以借助于科学手段予以探查,但是,这样得出的知识尚不足 以称为历史知识。归根结蒂,“历史学并不以揭示物理世界的以 10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