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下占尔兹“阐释的人类学”),而这-特点也在不同程度上表 现在本书的其他一些文章里面。 格雷·多西试图解决世界上各种不同的社会哲学、法律哲 学因为主张普适性而引发的种种问题。为此,他提出了“法文 化”的概念。除去法律理论的渊源之外,这个概念还明显吸收了 哲学的和人类学的成就,这一点已经A·艾德尔和E·弗罗尔 共同指出。遗憾的是,由于版权上的原闪,这两篇文章虽已被迄 详为中文,但是最终未能收人本书。为弥补这一缺憾,我写了“格 雷·多两及其‘法文化’概念”文。此文以多西的文章“To wards World Perspectives of Philosophy of Law and Social Philosophy'”为主要依据,问时参考了艾德尔和弗罗尔伉俪合写 的阑释性文字“Reflections on the Concept of Jurisculture”。这 两篇文章均收人Sava Alexander Vojcanin编的Iae,Culture, and Values一书(Transaction Publishers,l990)。希望读者能从 这篇介绍性文章里面约略了解格雷·多西的“法文化”概念及其 理论意蕴。 本书最后三篇文章都直接与中国占代法研究有关。 就其注重观念的力量和追问制度的“依据”这一点而言,安 守廉教授的文章可以被视为由文化角度来解释法律的尝试(他 自己的提法是“政治文化”)。应该指出的是,同一作者曾经专门 攮文讨论比较法研究中流行的“大理论”(grand theory)的限度。 他认为,一味在其他社会、文化中查证自已社会、文化中制度的 有无,只能产生误导而无益于理解,理解应当从研究对象产生于 其中的“文化语境”人于。本着这一认识,他曾针对罗伯特·昂 格尔教授《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一书处理中国古代法材料的方式 提出了相当严厉的批评。门在编入本书的这篇文章里,读者或许 12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还能够发现上述方法论方面省思的痕迹。 从逻辑上说,本书第一篇文章和最末两篇文章有着相互依 赖的关系:前者是后者(虽然实际上不止此两篇)在方法论上 的总结,后者是前者具体运用(虽然实际上不限于此)的展示。 事实土,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止于此。它们同时都超出了对方: 理论有着多重渊源以及·一定程度的明晰性和系统性,实践则更 富有弹性和生命力。考虑到它们能够互相说明、互相补充甚至 互相挑战,我最后决定把它们编在一起。当然,使我大胆地把 旧文拿出米发表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其中的大部分文字过 去只在-·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范围里流传。比如,新近发表于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的“法律的文化解释”一文,显 然不易为此间对这一恶目抱有兴趣的许多人读到。另一篇文章 “礼法文化”取自儿年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寻求自然 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一书,此书初版时只 印行两千册,迄未重印,以致几年来我不断收到各地读者求购 信函,更多次被人问及何处可购、何时重印-一类问题。在此情 形之下,本书选收这两篇文字或许能同时起到一点“补不足”的 作用。 最后,还同到本文开始时提到的问题。作为一部并非现有学 术流派的记录或介绍但又具有某种专题性质的选本,本书各篇 章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同时义是内在的和具有启发性的。我承 认,同样主题的任何另·个编选者都不大可能做出和我一样的 安排,但这与其说是编者主观随意性的表现,莫如说是选本所具 有的灵活性与适时性的优长。我相信,在另辟溪径,于学术主流 之外探索新的方法之际,选本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其他编撰形式 很难替代的。 13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注释 [1]青尔兹又译为格尔茨。收人本书的“法律的文化解释"因数次援 判林同奇“格尔茨的‘深度描绘·与文化观”一文,故从林译,以免混淆。 [2见吉尔兹:“深描说:迈向解释的文化理论”,于晓译,截《文化: 中国与世界第辑。(三联书店,北京,1987) [3 William P.Alford,"On the Limits of Grand "Theory'in Comparative L8w”,载61W2sh.L.Re.946-956(1985)。 [4]参阅安守廉:“不可总议的两方?昂格尔运用与误用中国历史的 含义”,高鸿钧译,载《比较法研究》第七卷第一期(]993)。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致 谢 编这个选本得到了国内外许多朋友和学者的关心、支持和 无私帮助,我愿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我的谢忧。 首先,我想要感谢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历史系欧中坦 (Jonathan K.Ocko)教授,是他最先让我注意到吉尔兹的“地方 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一文,并且惠寄原书,使我获总 匪浅。本书的翻译部分主要得益十邓正来、贺卫方两位先生,因 为他们的帮助,本书的编撰才有可能如期完成。这里,我要特别 提到邓正来先生,他所负责翻译的青尔兹的文章,不但篇幅最 大,而且文字最难,但是靠了他的认真和严谨,我们终于有了 篇高质量的译稿。此外,在编入本书其他文章的译、审过程中,我 曾就若干翻译中的疑难问题商讨于他,均得到他的热情帮助。编 选本书的同时,我还就书中详文版权问题商之于普林斯顿大学 高级研究所的吉尔兹教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马克斯一普朗克 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弗兰肯伯格博士和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安守廉 教授,他们三位均即予答允(安守廉教授还特别为我写信帮助解 决上述版权问题),并且漆概免去版税,从而使本书能够顺利出 版。另外,本书的完成还得到另外一些形式的帮助:北京奥本公 司无偿而且及时地为我提供了若干文章和信函的打印稿,中国 政法大学的贺卫方先生代为查核了书中几位作者的个人资料, 拙文《法律的文化解释》与《法辩》选人本书均得到原刊载者许 可,也应在此一并致谢。最后,我不应忘记提到我的妻于莽萍女 士,没有她自始至终的关心和帮助,木书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目 录 法律文化:方法还是其他(代序).兼治早(1) 增订版前.(8) 前 言 致 谢(15) 法律的文化解释.柔治平(1) 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 比较透视. 〔美]克彩溪德:古你蓝(73) 邓正来译 批判性比较:重新思考比较法[篱]报特:嘉兰青伯格 费卫方”王文期泽172) 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的世界立场.[类]格雪·多(239) 关于法文化减念的者干愿考.看转:梦数(259 天人之间:汉代的契约与国家. .[美]宋落文 李明装译(286) 知识产权还是思想控制:对中国古代法的 文化透视. .[美]守廉(332) 法辨.渠治早(362》 礼法文化. .莱治平(392) 本书作者简介 .(427) 出版后记.(429)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