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 1.武装起义。 (1)背景。 ①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②1927年8月,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士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2)南昌起义。 ①概况:1927年8月,周恩来、贺龙等领导 ②结果:占领南昌城,南下受挫 ③意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秋收起义 ①概况:1927年9月,湘赣边界,毛泽东领导 ②结果:进攻长沙失利后转向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 (1)概况:以井区山革命根据地为起点,在南方建立了10多个革命根据地。 ()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3)政权建设: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3.土地革命 (1)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根据地。 4.武装斗争:红军反“围剿”(前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 【问题导思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目标有何相同之处?失利的原因是什么?失利说 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相同之处:都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失利原因主要在于力量对比的悬殊。失利说 明中共还没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预习检测1】毛泽东的《西江月》(1927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 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A) ①开展土地革命②武装反抗国民党③纠正“左”倾错误路线④停止内战一致抗 A.①②B.②③④ C.①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1927年秋收时节指的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秋收起义。故选A项。 、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军事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目的:保存实力,实行战略转移。 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 (2)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 ①内容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 15 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 1 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 1.武装起义。 (1)背景。 ①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②1927 年 8 月,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2)南昌起义。 ①概况:1927 年 8 月,周恩来、贺龙等领导。 ②结果:占领南昌城,南下受挫。 ③意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3)秋收起义。 ①概况:1927 年 9 月,湘赣边界,毛泽东领导。 ②结果:进攻长沙失利后转向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 (1)概况: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起点,在南方建立了 10 多个革命根据地。 (2)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3)政权建设:1931 年冬,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3.土地革命。 (1)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根据地。 4.武装斗争:红军反“围剿”(前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 【问题导思 1】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目标有何相同之处?失利的原因是什么?失利说 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相同之处:都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失利原因主要在于力量对比的悬殊。失利说 明中共还没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预习检测 1】 毛泽东的《西江月》(1927 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 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A) ①开展土地革命 ②武装反抗国民党 ③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 1927 年秋收时节指的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秋收起义。故选 A 项。 二、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军事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目的:保存实力,实行战略转移。 3.过程。 (1)开始:1934 年 10 月,从江西瑞金出发。 (2)转折: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 ①内容
a.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②意义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 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甘肃,长征胜利结束 4,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长征精神,播下了革命种子,开始了革命新局面。 问题导思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和革命的转折点? 提示:原因: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此后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等人领导下逐步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预习检测2】(2015·广州一模)“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 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 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B) A.出师北伐B.开始长征 C.奔赴抗日前线D.挺进大别山 解析:从材料“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苏维埃”信息可知,“我们的队伍”是红军, 红军从瑞金开始长征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基础[达标 1.(2015·嘉兴高一期末考)下图旗帜存放于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战争馆。与这面旗帜的 诞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B)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师军旗 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D.南昌起义 2.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这里的“历 史红”指的是(D) A.秋收起义的进行B.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的成立 C.人民军队的诞生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a.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b.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②意义。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 ①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 年 10 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甘肃,长征胜利结束。 4.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长征精神,播下了革命种子,开始了革命新局面。 【问题导思 2】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和革命的转折点? 提示:原因: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 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此后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等人领导下逐步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预习检测 2】 (2015·广州一模)“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 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 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B) A.出师北伐 B.开始长征 C.奔赴抗日前线 D.挺进大别山 解析:从材料“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苏维埃”信息可知,“我们的队伍”是红军, 红军从瑞金开始长征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 基 础 达 标 1.(2015·嘉兴高一期末考)下图旗帜存放于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战争馆。与这面旗帜的 诞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B)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 2.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这里的“历 史红”指的是(D) A.秋收起义的进行 B.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的成立 C.人民军队的诞生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 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 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D) A.北伐战争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D.土地革命 4.(2015·厦门高一期末考)“红旗飘,军号响……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红军“转移”的直接原因是(B A.北伐失利B.反“围剿”失败 C.日军侵华D.西安事变 解析:从材料“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可以判断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直 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故B项正确 5.“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口口口口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 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C) A.秋收起义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6.(2014·汕头一模)“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 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B) A.无产阶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 C.国共第一次合作D.开展工人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信息“俄国忽略……农村中建立军队”可知指的是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B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區赞 珊会 1929-1932年单命根据 1929-1932年游区 材料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3.(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 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手上 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D)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 4.(2015·厦门高一期末考)“红旗飘,军号响……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红军“转移”的直接原因是(B) A.北伐失利 B.反“围剿”失败 C.日军侵华 D.西安事变 解析:从材料“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可以判断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直 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故 B 项正确。 5.“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 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C) A.秋收起义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2014·汕头一模)“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 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B) 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开展工人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信息“俄国忽略……农村中建立军队”可知指的是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 B 项。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为军K 方山长势 方长纬 问题 (1)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发生了哪些重大的革命事件? (2)长征期间,在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中共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3)从上述材料看,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地图形式考查国共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大革命活动。注意不同 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所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重大的革命事件: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或江西境内的革命根 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 (2)解决的重大问题:遵义会议上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3)转移: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瑞金)转到西北(延安)。影响:长征使中国革命经历了 严峻的考验,保存了革命的力量,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有利于革命的顺利发展。 素[能提[升 1.(2015·南平高一期末考)下图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D) 长沙(、“家市 三湾 码计 →鞋册冈山 A.国民革命成功经验的借鉴 B.秋收起义部队的战略转移
问题: (1)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发生了哪些重大的革命事件? (2)长征期间,在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中共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3)从上述材料看,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地图形式考查国共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大革命活动。注意不同 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所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重大的革命事件: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或江西境内的革命根 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 (2)解决的重大问题:遵义会议上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3)转移: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瑞金)转到西北(延安)。影响:长征使中国革命经历了 严峻的考验,保存了革命的力量,确立了党的正确领导,有利于革命的顺利发展。 素 能 提 升 1.(2015·南平高一期末考)下图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D) A.国民革命成功经验的借鉴 B.秋收起义部队的战略转移
C.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苏俄革命模式在中国失败 解析:秋收起义沿袭苏俄革命模式遭遇挫败,意味着苏俄革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开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裝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对苏俄模式的修正,故D项正确 阅读下图,分析中共党员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C) 80% 70% 60 50% 40% 彐1927年 ■1928年 30% 20% 工人农民其他 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分变化一览表 A.建党初期吸纳不同阶层人士 B.北伐时期大力发动农民运动 C.国共对峙时期开展土地革命 D.大革命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信息解读能力。图表反映了1927-1928年间中共党员中工人的比 重下降,农民的比重上升,这说明中共活动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到农村,故C项正确:其余三 项时间不符 3.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C) 北 主要起义地点 修水 秋收起义部队进军方向 O革命艰据地 长沙浏阳 铜鼓 文家市江 革命政权所任地 湖陵三湾 闻渐 甫、价[线 福 %瑞金 建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C.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D.苏俄革命模式在中国失败 解析:秋收起义沿袭苏俄革命模式遭遇挫败,意味着苏俄革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开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对苏俄模式的修正,故 D 项正确。 2.阅读下图,分析中共党员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C) A.建党初期吸纳不同阶层人士 B.北伐时期大力发动农民运动 C.国共对峙时期开展土地革命 D.大革命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信息解读能力。图表反映了 1927—1928 年间中共党员中工人的比 重下降,农民的比重上升,这说明中共活动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到农村,故 C 项正确;其余三 项时间不符。 3.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C)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C.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