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高三3月份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 (2009.3.24)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1卷和第11卷。第1卷为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写在答 题纸开头的答题表中;第1I卷为各类型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只收 答题卡和答题纸 2.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证券(qudn) 着(zhao)落破绽(zhdn)乳臭(xiu)未干 B、摈(bing)弃 忤(wu)逆 呜咽(ye) 瞠( cheng)目结舌 C、缜(zhen)密鞭笞(chi) 端倪(ni) 装模(mo)作样 D、垂涎(xian) 孝悌(ti) 连亘(gen) 光阴荏苒(ra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签署渡假村貌合神离触目惊心 作祟洽谈会唇枪舌剑怨声载道 C、掣肘里程碑察言观色出神入画 D、偭怀压台戏义愤填膺精神焕发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山东省古文字学会会长王恩田,根据自己大量的考证推断,趵突泉见于文字记载的历 史应至商代,距今已有3543年的历史 ②这座风貌奇特的溶洞景点位于著名的红色革命沂蒙山区,是这个红色旅游景区 的一个亮点,也是山东省旅游业新生景点中的一匹黑马 ③西南航空公司在登机区域安装了带电源插头和USB 的特别座位,并宣传免改 签费政策以吸引商务旅客 A.回溯胜地连接 追溯胜地连结 C.回溯圣地连结 D.追溯圣地连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要顺水推舟,及时调 整,应对得当,就能化不利为有利。 B、看着这倒塌的似乎还在颤动的楼房,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救援人员经过一个多小 时的清理,终于从废墟的夹缝中把这个受伤严重的小男孩营救出来 C、颇具魅力的网络广告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可网络终归有点“虚”,即使再透明 仅凭几张图片,购物者仍不免有雾里看花之感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 3 月份诊断性检测 语文试题 (2009.3.24)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 1 卷和第 11 卷。第 1 卷为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或写在答 题纸开头的答题表中;第 1I 卷为各类型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只收 答题卡和答题纸。 2.本试题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 1 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证券.(quàn) 着.(zháo)落 破绽.(zhàn) 乳臭.(.xiù)未干 B、摈.(bìng)弃 忤.(wǔ)逆 呜咽.(yè) 瞠.(chēng)目结舌 C、缜.(zhěn)密 鞭笞.(chī) 端倪.(ní) 装模.(mó)作样 D、垂涎.(xián) 孝悌.(tì) 连亘.(gèn) 光阴荏苒.(r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签署 渡假村 貌合神离 触目惊心 B、作祟 洽谈会 唇枪舌剑 怨声载道 C、掣肘 里程碑 察言观色 出神入画 D、愐怀 压台戏 义愤填膺 精神焕发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山东省古文字学会会长王恩田,根据自己大量的考证推断,趵突泉见于文字记载的历 史应 至商代,距今已有 3543 年的历史。 ②这座风貌奇特的溶洞景点位于著名的红色革命 沂蒙山区,是这个红色旅游景区 的一个亮点,也是山东省旅游业新生景点中的一匹黑马。 ③西南航空公司在登机区域安装了带电源插头和 USB 的特别座位,并宣传免改 签费政策以吸引商务旅客。 A.回溯 胜地 连接 B.追溯 胜地 连结 C.回溯 圣地 连结 D.追溯 圣地 连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要顺水推舟 ....,及时调 整,应对得当,就能化不利为有利。 B、看着这倒塌的似乎还在颤动的楼房,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救援人员经过一个多小 时的清理,终于从废墟的夹缝中把这个受伤严重的小男孩营救出来。 C、颇具魅力的网络广告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可网络终归有点“虚”,即使再透明, 仅凭几张图片,购物者仍不免有雾里看花 ....之感
D、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是“十 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昨天下午举行了“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专 题采访,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就动漫产业发展、奧运假唱等热点问题作出了解答。 B.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发展及产业提升为主题展开探讨,或对 以往的经济情况进行总结,或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展望。 C.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和态度是十分坚 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D.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佳集团和兴华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国际资金支持,而且拥有 规避经济风险的成熟加盟模式。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终结 刘学堂 中国文化西来说在西方学术界由来已久,而在中西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则源于1921年 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了大量的彩陶,他将其与东南欧的特里波里等遗址的彩陶相 比,发现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为了探寻彩陶的传播路线,安氏寻踪西进。经调查,安特生认 为甘青地区发现的大量陶器都属于新石器时代,可归入仰韶文化,同时认为它们都是由西方 传入,完善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体系。 由于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是建立在考古学的基础上的,所以一经出笼,便在中国史 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中国的学者们断然不能接受,但同时也感到要推翻安特生的观点,最 终解决中国文化起源这样的大问题,在材料上还有许多实际困难 1931年留学归国的梁思永,发掘了安阳高楼庄的后岗,发现了中国考古学史上著名的 “后岗三叠层”,即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文化层由下而上的三层堆积,从地层上证 明了中国的历史由史前到历史时期是一脉相承的。梁先生的这一发现,对中国文化西来说是 个很大的冲击。安特生认为仰韶彩陶西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甘肃地区的彩陶年代上比中原 的仰韶文化要早。1945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通过对甘肃宁定县半山区两座齐家文化 墓葬的研究,指出安特生在考古遗存认识上的错误。 然而,由中国彩陶来源引起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时隐时现,其影响一直未销声匿迹,并为 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所利用。时至最近,国外个别学者依然坚持认为,中国彩陶是西来的 以彩陶为代表的中国远古文化根植于西方。给这个问题真正画上圆满句号的是彩陶之路的发 彩陶之路的发现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新疆彩陶的不断发现与研究。上世纪80年代 后,学者们开始对新疆出土彩陶的墓葬或遺址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它们大多属于青铜时代, 晚者甚至到了铁器时代,这使新疆彩陶研究跨出了关键一步。特别是上世纪9年代到新世 纪开始的几年内,新疆发掘出史前墓葬四、五千座,出土大量彩陶,逐步搞清了新疆彩陶兴 衰的基本线索。新疆彩陶并非是由西而来,是东方黄河流域彩陶西进的结果,从而提出了彩 陶之路的崭新理念。 至少在距今8000年前,黄河流域彩陶文化逐渐开始向四周扩张,距今7000年以降,进 入到六盘山东西两侧;距今5500--5000年,扩展到青海东部;距今5000年以降,西进至酒 泉境内的祁连山北麓:距今4000年前后,现身于新疆哈密地区。不过,这支东来的彩陶文 化并没有在哈密绿洲驻足,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向西进入了吐鲁番盆地,同时沿天山
D、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 ....,反复揣摩,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可以说是“十 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昨天下午举行了“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专 题采访,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就动漫产业发展、奥运假唱等热点问题作出了解答。 B.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发展及产业提升为主题展开探讨,或对 以往的经济情况进行总结,或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展望。 C.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和态度是十分坚 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D.有着 20 多年历史的国佳集团和兴华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国际资金支持,而且拥有 规避经济风险的成熟加盟模式。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终结 刘学堂 中国文化西来说在西方学术界由来已久,而在中西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则源于 1921 年 瑞典学者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了大量的彩陶,他将其与东南欧的特里波里等遗址的彩陶相 比,发现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为了探寻彩陶的传播路线,安氏寻踪西进。经调查,安特生认 为甘青地区发现的大量陶器都属于新石器时代,可归入仰韶文化,同时认为它们都是由西方 传入,完善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体系。 由于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是建立在考古学的基础上的,所以一经出笼,便在中国史 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中国的学者们断然不能接受,但同时也感到要推翻安特生的观点,最 终解决中国文化起源这样的大问题,在材料上还有许多实际困难。 1931 年留学归国的梁思永,发掘了安阳高楼庄的后岗,发现了中国考古学史上著名的 “后岗三叠层”,即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文化层由下而上的三层堆积,从地层上证 明了中国的历史由史前到历史时期是一脉相承的。梁先生的这一发现,对中国文化西来说是 一个很大的冲击。安特生认为仰韶彩陶西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甘肃地区的彩陶年代上比中原 的仰韶文化要早。1945 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通过对甘肃宁定县半山区两座齐家文化 墓葬的研究,指出安特生在考古遗存认识上的错误。 然而,由中国彩陶来源引起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时隐时现,其影响一直未销声匿迹,并为 一些别有用心的学者所利用。时至最近,国外个别学者依然坚持认为,中国彩陶是西来的, 以彩陶为代表的中国远古文化根植于西方。给这个问题真正画上圆满句号的是彩陶之路的发 现。 彩陶之路的发现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新疆彩陶的不断发现与研究。上世纪 80 年代 后,学者们开始对新疆出土彩陶的墓葬或遗址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它们大多属于青铜时代, 晚者甚至到了铁器时代,这使新疆彩陶研究跨出了关键一步。特别是上世纪 90 年代到新世 纪开始的几年内,新疆发掘出史前墓葬四、五千座,出土大量彩陶,逐步搞清了新疆彩陶兴 衰的基本线索。新疆彩陶并非是由西而来,是东方黄河流域彩陶西进的结果,从而提出了彩 陶之路的崭新理念。 至少在距今 8000 年前,黄河流域彩陶文化逐渐开始向四周扩张,距今 7000 年以降,进 入到六盘山东西两侧;距今 5500--5000 年,扩展到青海东部;距今 5000 年以降,西进至酒 泉境内的祁连山北麓;距今 4000 年前后,现身于新疆哈密地区。不过,这支东来的彩陶文 化并没有在哈密绿洲驻足,至少在距今 3000 年以前,向西进入了吐鲁番盆地,同时沿天山
间的山谷和山间通道,进入乌鲁木齐周围,再向西沿着天山北坡的绿色通道,进入伊犁河谷 约在距今2500年前,这支文化继续向西挺进巴尔喀什湖以东,成为这里所谓塞克·乌孙文 化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但传播至此,彩陶文化已是强弩之末。公元前后的汉代,这支源于 东方的古老彩陶文化终于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中国彩陶文化,在西进过程中,沿途不断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逐渐形成新的地方性 的考古文化。由黄河上游起点,通过河西走廊,在新疆地区沿着天山山脉这座沟通东西文化 的大陆桥西进,终点到达巴尔喀什湖东岸一线,前后历时5000多年,沿途不同的考古文化 是黄河文明一波又一波向外不断扩张的历史缩影 至此,地处东西方之间具有关键性地位的新疆彩陶面貌逐渐明朗。中国古代文化西来说 也终成历史 (选自2008年10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以下对“彩陶之路”发现之前“中国文化西来说”影响难以消除的原因,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西来说在西方学术界由来已久。 B.安特生从考古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体系。 C.在中国文化起源的大问题上,中国学者没有足够的材料推翻安特生的观点。 D.国外个别学者至今仍然坚持中国文化西来说。 7.下列有关“彩陶之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彩陶之路”是由中国学者经对新疆彩陶的深入研究,弄清了其兴衰的基本线索而 提出的理念 B.“彩陶之路”发端于仰韶文化,从至少距今8000年前向西延伸,历经许多地区,最 后止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 C.“彩陶之路”的发现从彩陶文化变迁的时间地域两方面证明了彩陶西进的线索,从 根本上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D.“彩陶之路”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彩陶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逐渐形成新的 地方性考古文化的过程。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后岗三叠层”的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文化层,自下而上三层堆积,是按 由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排列的 B.“仰韶彩陶”所处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它属于黄河流域彩陶文化 C.约在距今2500年前酶雹尔瞎什湖以东,黄河流域彩陶文化衍变成为“塞克·乌孙” 文化 新疆彩陶大多属于青铜时代,时间上要比“仰韶文化”晚,可证明彩陶文化的西进。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 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日:“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 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 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
间的山谷和山间通道,进入乌鲁木齐周围,再向西沿着天山北坡的绿色通道,进入伊犁河谷; 约在距今 2500 年前,这支文化继续向西挺进巴尔喀什湖以东,成为这里所谓塞克·乌孙文 化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但传播至此,彩陶文化已是强弩之末。公元前后的汉代,这支源于 东方的古老彩陶文化终于被其他文化所取代。 中国彩陶文化,在西进过程中,沿途不断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逐渐形成新的地方性 的考古文化。由黄河上游起点,通过河西走廊,在新疆地区沿着天山山脉这座沟通东西文化 的大陆桥西进,终点到达巴尔喀什湖东岸一线,前后历时 5000 多年,沿途不同的考古文化 是黄河文明一波又一波向外不断扩张的历史缩影。 至此,地处东西方之间具有关键性地位的新疆彩陶面貌逐渐明朗。中国古代文化西来说 也终成历史。 (选自 2008 年 10 月 20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以下对“彩陶之路”发现之前“中国文化西来说”影响难以消除的原因,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西来说在西方学术界由来已久。 B.安特生从考古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体系。 c.在中国文化起源的大问题上,中国学者没有足够的材料推翻安特生的观点。 D.国外个别学者至今仍然坚持中国文化西来说。 7.下列有关“彩陶之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彩陶之路”是由中国学者经对新疆彩陶的深入研究,弄清了其兴衰的基本线索而 提出的理念。 B.“彩陶之路”发端于仰韶文化,从至少距今 8000 年前向西延伸,历经许多地区,最 后止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 。 C.“彩陶之路”的发现从彩陶文化变迁的时间地域两方面证明了彩陶西进的线索,从 根本上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D.“彩陶之路”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彩陶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逐渐形成新的 地方性考古文化的过程。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后岗三叠层”的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文化层,自下而上三层堆积,是按 由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排列的。 B.“仰韶彩陶”所处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它属于黄河流域彩陶文化。 C.约在距今 2500 年前酶雹尔瞎什湖以东,黄河流域彩陶文化衍变成为“塞克·乌孙” 文化。 D.新疆彩陶大多属于青铜时代,时间上要比“仰韶文化”晚,可证明彩陶文化的西进。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 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日:“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 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 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
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 载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①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 速救之。廷璋日:“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 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 人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 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 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 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 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竿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注释: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太原一带。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 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祖微时,欲聘之聘:以礼物订婚 B.廷璋至,屏左右屏:使……退避 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械:镣铐。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携带 10.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B.①乃募敢死士百余人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①诏廷璋率所部人阴地②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D.①城中鼓噪以出 ②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①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⑤⑥D.②④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 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
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 载路。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①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 速救之。廷璋日:“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 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 人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 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 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 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 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竿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注释: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陕西太原一带。 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 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祖微时,欲聘.之 聘:以礼物订婚。 B.廷璋至,屏.左右 屏:使……退避。 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 械:镣铐。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 :携带 10.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B.①乃.募敢死士百余人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①诏廷璋率所.部人阴地 ②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D.①城中鼓噪以.出 ②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①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 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 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 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
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 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 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I)谓之日:“懿不就命,即图之。”(3分) (2)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4分) (3)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闰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斧斤以时人山林, 。(《盂子·寡人之于国也》)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诗经·氓》) (2)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红巾翠袖,掇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五、(12分) 16.仿照下面句子的修辞和句式,以“文化”为话题再写一段话,字数可以略有增冫 (4分) 例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如果一个民族只有发达的脑和手,而没有坚硬的脊梁, 就无法屹立不倒 17.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25个字。(4分)
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 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也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 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I)谓之日:“懿不就命,即图之。”(3 分) (2)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4 分) (3)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3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 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斧斤以时人山林, 。(《盂子·寡人之于国也》)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 (《诗经·氓》) (2)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3) ,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五、(12 分) 16.仿照下面句子的修辞和句式,以“文化”为话题再写一段话,字数可以略有增减。 (4 分) 例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如果一个民族只有发达的脑和手,而没有坚硬的脊梁, 就无法屹立不倒。 17.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 25 个字。(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