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连续测设35km后与初测导线附合一次,进 行检查。 JD4 CA ID JD3∠ a 5 JD 6 JD 3 JD5 若导线的相对闭合差在允许的范围(k≤1/2000) 一 般不进行调整,但需通过平差计算得到JD4新的坐标, 再以JD4为新的起点,重新计算JD4与JD的长度及在JD4 的拨角、JD5的拨角。然后按上述计算数据放样以后各 点。若导线的相对闭合差超限,应检查不闭合的原因, 并予以纠正
(3) 连续测设3~5 km后与初测导线附合一次,进 行检查。 JD JD 3 4 JD3′ C JD5 4 C 5 β5 4′ JD JD 6 若导线的相对闭合差在允许的范围(k≤1/2000), 一般不进行调整,但需通过平差计算得到JD4′新的坐标, 再以JD4′为新的起点,重新计算JD4′与JD5的长度及在JD4′ 的拨角、JD5的拨角。然后按上述计算数据放样以后各 点。若导线的相对闭合差超限,应检查不闭合的原因, 并予以纠正
3、极坐标法放线 仪器:全站仪、测距仪 优点:精度高、速度快、劳动强度低。 主要工作:计算放线资料、现场放线、现场检核 等内容。 JD5 C16 C15 ZD5-1 C14 ZD4-3 C17 ZD5-2 ZD4-2 C18 ZD5-3 ZD4-1 C19 C20
仪器:全站仪、测距仪 优点:精度高、速度快、劳动强度低。 主要工作:计算放线资料、现场放线、现场检核 等内容。 3、极坐标法放线 C20 ZD4- C15 ZD4-1 C14 ZD4-3 C16 ZD5-1 C17 C18 JD5 ZD5-3 ZD5-2 C19
(1)计算转点坐标 a.计算直线段的坐标方位角 b。选择转点位置并量算其间距 c.计算各转点坐标 (2)现场测设 (3)检核 穿线法 实测各转点的坐标与计算值比较
(1)计算转点坐标 a.计算直线段的坐标方位角 b. 选择转点位置并量算其间距 c.计算各转点坐标 (2)现场测设 (3)检核 穿线法 实测各转点的坐标与计算值比较
三.转点的测设 (1)在两交点间设转,点 JD5,JD6为相邻而互不通视 的交点,ZD为初定转,点。为检 查ZD'是否在两交点的连线上, 先将经纬仪安置于目估的转点 ZD'上,以正、倒镜分中延长直 线的方法在JD6点附近标 出JD6',丈量出D6JD。=f,如超过允许偏离范围,则须将测 站ZD'横向移动至ZD,点,移动量e: a e= a+b 式中:a、b距离可直接丈量或用视距测出
三. 转点的测设 (1) 在两交点间设转点 JD5,JD6为相邻而互不通视 的交点,ZD´为初定转点。为检 查ZD´是否在两交点的连线上, 先将经纬仪安置于目估的转点 ZD´上,以正、倒镜分中延长直 线的方法在JD6点附近标 f a b a e + = 式中:a、b距离可直接丈量或用视距测出 ZD ZD ZDˊ 出JD6 ´,丈量出JD6 -JD6 ´=f,如f超过允许偏离范围,则须将测 站ZD´横向移动至ZD点,移动量e:
(2)延长线上设转点 当在互不通视的两交点JD、 JD的延长线上设立转点ZD时, 可先将经纬仪安置于目估的转点 ZD'上,分别用正、倒镜照准DJ D ,并以相同竖盘位置俯视D,得 ZD 两点后取其中点得JDg'。若JDg与 DJ点重合,或偏差值f在容许 ZD 范围之内,即可将ZD'点作为转点。否则应丈量出JD:JD:=f, 将测站ZD'横向移动至ZD,点,移动量e可按下式计算: e= a-
(2)延长线上设转点 当在互不通视的两交点JD7、 JD8的延长线上设立转点ZD时, 可先将经纬仪安置于目估的转点 ZD´上,分别用正、倒镜照准DJ7 ,并以相同竖盘位置俯视JD8,得 两点后取其中点得JD8 ´。若JD8 ´与 DJ8点重合,或偏差值f在容许 a e f a b = - JD8 ZDˊ ZD JD8 ZD 范围之内,即可将ZD´点作为转点。否则应丈量出JD8 -JD8 ´=f, 将测站ZD´横向移动至ZD点,移动量e可按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