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淀粉玉米是指籽粒淀粉含量达70%以上的专用型玉米,而普通玉米只含有 60%-69%的淀粉。发展高淀粉玉米生产,不但可以为淀粉工业提供含量高、质量佳、纯度好 的淀粉,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玉米是制造淀粉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玉米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易初植等特点,所以 作为淀粉加工原料,具有以下特点: 1)玉米淀粉的质量好。 (2)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高达73%~75%,在相同的加工设备条件下,出粉率比普通玉 米高2%~4% (3)玉米综合利用的潜力大,加工玉米淀粉后的废料可提取玉米油、玉米蛋白粉、胚芽 饼和粗饲料,几乎玉米产品的99%都可以得到利用。 四、作业 1描述玉米各器官的特征。 2描述玉米各类型的主要特点
高淀粉玉米是指籽粒淀粉含量达 70%以上的专用型玉米,而普通玉米只含有 60%一69%的淀粉。发展高淀粉玉米生产,不但可以为淀粉工业提供含量高、质量佳、纯度好 的淀粉,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玉米是制造淀粉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玉米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易初植等特点,所以 作为淀粉加工原料,具有以下特点: (1)玉米淀粉的质量好。 (2)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高达 73%~75%,在相同的加工设备条件下,出粉率比普通玉 米高 2%~4%。 (3)玉米综合利用的潜力大,加工玉米淀粉后的废料可提取玉米油、玉米蛋白粉、胚芽 饼和粗饲料,几乎玉米产品的 99%都可以得到利用。 四、作业 1.描述玉米各器官的特征。 2.描述玉米各类型的主要特点
实验4冬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越冬前苗情诊断 2014-11-1516:46 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小麦苗的一般形态特征,分蘖习性、种类、着生部位及分蘖规律 2.了解不同栽培条件对分蘖及苗情的影响 3.初步掌握冬前苗情调查及分类的方法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 皮尺、钢卷尺、土铲、天平,标本区冬小麦 、实验说明 1.小麦的幼苗各部位的识别 (1)根系 小麦根系是纤维状须根系,由初生根(亦称胚根或种籽根)、次生根(亦称节根、不定根)组 成。种籽萌发时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接着长出第一对和第二对侧胚根。第一片绿叶出现后基 本停止形成。初生根的数目通常变动在3~7条之间,多见为5条。数量多少与种籽大小有关。 初生根较细而坚韧、有分枝,垂直分布,入土较深,在良好旱地条件下常可达3~4m。 次生根着生在分蘖节上,通常伴随分蘖同时产生,每长出一个分蘖产生次生根1~2条。 次生根较粗壮多根毛,下伸角度大,冬前主要集中分布在40cm土层中。 (2)叶片 小麦的叶包括胚芽鞘(不完全叶、保护幼苗出土)、分蘖鞘(不完全叶、保护分蘖长出)、颖 壳(变态叶、保护小穗及小花)和普通绿色营养叶等四种形态。习惯上称为叶的仅指绿色营养 叶。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组成。叶片是进行光合、呼吸、蒸腾的主要器官。叶鞘主要 是加强茎秆强度、保护节间分生组织。叶舌能防止雨水和病虫侵入茎秆叶鞘间。叶舌因有白、 绿、浅红、紫等颜色,可作为鉴定品种的标志。 (3)茎 小麦的茎节数为7~14节。埋于地下的3~8节,包括地中茎及节间不伸长的分蘖节。地上 部4~5节,多为5个伸长的节间。通常以第一节间最短,以上各节间逐渐加长,至穗下节间 最长。粗度以基部第一节间较细。向上逐节间加粗,穗下节间又变细。茎节早在幼穗开始分化 前,就伴随叶原基的分化而形成。节间的伸长称为拔节。由茎部节间开始向上逐节伸长,相邻 两节间有重叠伸长期 地中茎(胚茎)由胚芽鞘着生节和主茎第一叶着生节之间伸长形成:有长、短、无之 分:用于调节分蘖节离地表的深度 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许多节,不伸长的节间,叶原始体、叶腋芽及其生长点等密 集在一起形成的膨大节群。通常一株小麦只有一个分蘖节。如果分蘖上基部节间伸长,也会形 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分蘖节。分蘖节在土壤中的深度与小麦分蘖发生多少和植株的抗寒性有一定 关系。受土壤质地、品种、播种深度等影响。土质疏松、播种较深、冬性品种的分蘖节一般较 深。抗寒抗旱性较好,但分蘖发生少 小麦分蘖节有如下作用: ①产生分蘖,部分分蘖能抽穗结实形成产量 ②发生次生根群 ③着生近根叶、越冬前贮存累积营养物质(主要是单糖和双糖),提高抗寒能力,防止冻 害 ④当主茎和大蘖受害死亡后,潜伏芽能迅速发生分蘖调节群体 ⑤分蘖节中的输导组织是整个植株地上地下各部分营养、水分调节分配的枢纽。 2.小麦的分蘖
实验 4 冬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越冬前苗情诊断 2014-11-15 16:46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并掌握小麦苗的一般形态特征,分蘖习性、种类、着生部位及分蘖规律。 2. 了解不同栽培条件对分蘖及苗情的影响。 3.初步掌握冬前苗情调查及分类的方法。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 皮尺、钢卷尺、土铲、天平,标本区冬小麦 三、实验说明 1.小麦的幼苗各部位的识别 (1)根系 小麦根系是纤维状须根系,由初生根(亦称胚根或种籽根)、次生根(亦称节根、不定根)组 成。种籽萌发时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接着长出第一对和第二对侧胚根。第一片绿叶出现后基 本停止形成。初生根的数目通常变动在3~7条之间,多见为5条。数量多少与种籽大小有关。 初生根较细而坚韧、有分枝,垂直分布,入土较深,在良好旱地条件下常可达 3~4m。 次生根着生在分蘖节上,通常伴随分蘖同时产生,每长出一个分蘖产生次生根 1~2 条。 次生根较粗壮多根毛,下伸角度大,冬前主要集中分布在 40cm 土层中。 (2)叶片 小麦的叶包括胚芽鞘(不完全叶、保护幼苗出土)、分蘖鞘(不完全叶、保护分蘖长出)、颖 壳(变态叶、保护小穗及小花)和普通绿色营养叶等四种形态。习惯上称为叶的仅指绿色营养 叶。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组成。叶片是进行光合、呼吸、蒸腾的主要器官。叶鞘主要 是加强茎秆强度、保护节间分生组织。叶舌能防止雨水和病虫侵入茎秆叶鞘间。叶舌因有白、 绿、浅红、紫等颜色,可作为鉴定品种的标志。 (3)茎 小麦的茎节数为 7~14 节。埋于地下的 3~8 节,包括地中茎及节间不伸长的分蘖节。地上 部 4~5 节,多为 5 个伸长的节间。通常以第一节间最短,以上各节间逐渐加长,至穗下节间 最长。粗度以基部第一节间较细。向上逐节间加粗,穗下节间又变细。茎节早在幼穗开始分化 前,就伴随叶原基的分化而形成。节间的伸长称为拔节。由茎部节间开始向上逐节伸长,相邻 两节间有重叠伸长期。 地中茎(胚茎)由胚芽鞘着生节和主茎第一叶着生节之间伸长形成;有长、短、无之 分;用于调节分蘖节离地表的深度。 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许多节,不伸长的节间,叶原始体、叶腋芽及其生长点等密 集在一起形成的膨大节群。通常一株小麦只有一个分蘖节。如果分蘖上基部节间伸长,也会形 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分蘖节。分蘖节在土壤中的深度与小麦分蘖发生多少和植株的抗寒性有一定 关系。受土壤质地、品种、播种深度等影响。土质疏松、播种较深、冬性品种的分蘖节一般较 深。抗寒抗旱性较好,但分蘖发生少。 小麦分蘖节有如下作用: ①产生分蘖,部分分蘖能抽穗结实形成产量。 ②发生次生根群。 ③着生近根叶、越冬前贮存累积营养物质(主要是单糖和双糖),提高抗寒能力,防止冻 害。 ④当主茎和大蘖受害死亡后,潜伏芽能迅速发生分蘖调节群体。 ⑤分蘖节中的输导组织是整个植株地上地下各部分营养、水分调节分配的枢纽。 2.小麦的分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