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语+副词+名词性谓语(+也 >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士诚小人也。(孟子公孙丑下) >列御寇盖有道之土也。(庄子让王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襄子日:“此必豫让也。”(战国策赵策一) >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 >是皆秦之罪也。(战国策秦策) >膑亦孙武之后世之孙也。(史记孙子吴起列 传)
五、主语+副词+名词性谓语(+也) ➢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士诚小人也。(孟子·公孙丑下) ➢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庄子·让王)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襄子曰:“此必豫让也。”(战国策·赵策一) ➢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 ➢是皆秦之罪也。(战国策·秦策) ➢膑亦孙武之后世之孙也。(史记·孙子吴起列 传)
六、主语+否定词+名词性谓语(+也) 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 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管仲非周公旦。(韩非子·难二)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 子·梁惠王上)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 客书》) ·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六、主语+否定词+名词性谓语(+也) • 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邶风·柏舟) • 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 管仲非周公旦。(韩非子·难二) •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 子·梁惠王上) •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 客书》) • 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论语·颜渊》)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以上判断句表示比喻)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活用 •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论语·颜渊》) •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 •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以上判断句表示比喻)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带着百 辆车乘的是声势显赫的使者)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将军。(白居易《轻 肥》。朱紱,本指古代官服上的红色蔽膝 ,这里指绯衣;紫綬,紫色丝带,古代高 官员的服饰。) (判断句表示复杂的语义关系)
•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 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带着百 辆车乘的是声势显赫的使者) •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将军。(白居易《轻 肥》。朱紱,本指古代官服上的红色蔽膝 ,这里指绯衣;紫綬,紫色丝带,古代高 官员的服饰。) (判断句表示复杂的语义关系)
●有时“者”字用在叙述句或描写句的主语之后,而这 个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前文所不曾提及或者突然出 现的。 化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吕公者,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相人,给人相面 ●有时在主语前面再加一个“有”字。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柳宗元:捕蛇者说)专其 利,龚断这利益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 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 )冥灵,树名
⚫ 有时“ 者”字用在叙述句或描写句的主语之后,而这 个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前文所不曾提及或者突然出 现的。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 吕公者,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相人,给人相面 ⚫ 有时在主语前面再加一个“有”字。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柳宗元:捕蛇者说)专其 利,龚断这利益。 •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 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 )冥灵,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