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分析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Food Analysis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4/21.5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 先锥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 后续课程支撑: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授课时间:1-12周,周二5-6节 授课地点:优学院18498668)、QQ群(419721546)、松山湖校区6A-310 授课对象:19级食品1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救师姓名职称:陈旭/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答疑:依托现代先进网络技术,通过邮件、QQ、优学院等方式与学 生进行交流:学生也可到可到办公室12L405进行解惑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食品分析》第三版,王永华戚穗坚,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教学参考资料:食品分析,张水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食品分析,(美)尼尔森著:杨严俊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课程简介: 食品分析是是建立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等学科基础上,研究和评价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的主 要内容是介绍食品中基本成分的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和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步骤。食品分析的作用是为食 品行业把好生产质量关,为改进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提供依据。因此食品分析是食品方向学生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 是学生必须学握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1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分析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选修 课程英文名称:Food Analysis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24/2/1.5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 后续课程支撑: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授课时间:1-12 周,周二 5-6 节 授课地点:优学院(18498668)、QQ 群(419721546)、松山湖校区 6A-310 授课对象:19 级食品 1 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陈旭/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答疑;依托现代先进网络技术,通过邮件、QQ、优学院等方式与学 生进行交流;学生也可到可到办公室 12L405 进行解惑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食品分析》第三版,王永华 戚穗坚,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教学参考资料:食品分析,张水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食品分析,(美)尼尔森著;杨严俊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课程简介: 食品分析是是建立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等学科基础上,研究和评价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的主 要内容是介绍食品中基本成分的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和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步骤。食品分析的作用是为食 品行业把好生产质量关,为改进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提供依据。因此食品分析是食品方向学生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1: 使学生了解食品中基本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有害 13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 成分等的基本分析过程和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将食品成 模型或方案,并将工程和专业知识用于 于解决食品相关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复杂工程问题。 分生物常规理化分析和先进大型仪器应用分析相结合,理 判别实施过程的极限和优化途径 解食品分析中各类仪器的优缺点和应用特性 目标2: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食品工程 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食品分析所用分析方法基本 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食品 23能够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 原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针对食品领域复杂工作问题进 质量管理和产品检测的复杂问题与主要的影响因 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 行设计研究 素,以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措施。能够掌握食品 决方案 安全监督管理有关的食品标准、法规、规章和方针 政策,发现食品生产、储运和销售过程中违规现象 目标3: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食品的复杂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食品质量与 使学生掌握并使用食品分析仪器进行分析测定、数据处 工程问题及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包括设 安全控制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 理、食品组成、结构和性质分析,为其分析和解决食品工 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科 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奠定基础 学合理的结论。 理论教学进程表 授课敏 学时 敏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教学模式 周次 散学主题 支排课 师 数 点)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线上/线下) 程目标 2
2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 使学生了解食品中基本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有害 成分等的基本分析过程和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将食品成 分生物常规理化分析和先进大型仪器应用分析相结合,理 解食品分析中各类仪器的优缺点和应用特性 1-3 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过程建立合适的 模型或方案,并将工程和专业知识用于 判别实施过程的极限和优化途径 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 于解决食品相关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2: 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相关食品分析所用分析方法基本 原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针对食品领域复杂工作问题进 行设计研究 2-3 能够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 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 决方案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食品工程 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食品 质量管理和产品检测的复杂问题与主要的影响因 素,以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措施。能够掌握食品 安全监督管理有关的食品标准、法规、规章和方针 政策,发现食品生产、储运和销售过程中违规现象 目标 3: 使学生掌握并使用食品分析仪器进行分析测定、数据处 理、食品组成、结构和性质分析,为其分析和解决食品工 程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奠定基础 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食品质量与 安全控制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 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食品的复杂 工程问题及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包括设 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科 学合理的结论。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授课教 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点) 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食品分析的必要性、定义、任务、内容、 方法以及方法和标准体系。 课程思政融入点:1)明确食品分析在食 课堂讲授与 课堂讨论:食品安 绪论 陈旭 1 品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是保护消费者健 线上(优学院) 目标一 小组讨论 全事件有哪些? 康的第一道关卡,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增强自 身的专业素养。 1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课程思政融入点:1)采样是食品分析中 最基础和重要的工作,掌握样品的采集、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 课堂讲授与 陈旭 1 制备、保存及预处理的全过程,是开展 线上(优学院) 目标一 预处理 小组讨论 食品分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教育学 生要尊重数据、尊重科学,培养学生严 谨的科学态度。 课后作业:课后作 业:密度计的表面 物理检测方法:密度法、折光法、旋光 食品的物理特性分 课堂讲授和 陈旭 2 法、色度法、黏度测量法(重点)、质 线上(优学院) 如果有油污会给密 目标一 析 小组讨论 度的测定带来怎样 构测量法(难点)。 的影响?试用液体 的表面张力作用原 3
3 1 绪论 陈旭 1 食品分析的必要性、定义、任务、内容、 方法以及方法和标准体系。 课程思政融入点:1)明确食品分析在食 品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是保护消费者健 康的第一道关卡,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增强自 身的专业素养。 线上(优学院) 课堂讲授与 小组讨论 课堂讨论:食品安 全事件有哪些? 目标一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 预处理 陈旭 1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课程思政融入点:1)采样是食品分析中 最基础和重要的工作,掌握样品的采集、 制备、保存及预处理的全过程,是开展 食品分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教育学 生要尊重数据、尊重科学,培养学生严 谨的科学态度。 线上(优学院) 课堂讲授与 小组讨论 目标一 2 食品的物理特性分 析 陈旭 2 物理检测方法:密度法、折光法、旋光 法、色度法、黏度测量法(重点)、质 构测量法(难点)。 线上(优学院) 课堂讲授和 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课后作 业:密度计的表面 如果有油污会给密 度的测定带来怎样 的影响?试用液体 的表面张力作用原 目标一
理进行分析。 食品感官分析 陈旭 感觉器官的六大特征、感官分析的一般 线上(优学院) 课堂讲授与 目标一 顺序、影响感觉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小组讨论 水分和水分活度的 水的结构及其状态变化、食品中水分子 课堂讲授与 课堂讨论:水分活 陈旭 1 的存在状态、水含量的测定方法(重点) 线上(优学院) 度在食品工业中的 测定 小组讨论 水分活度的测定方法(难点)。 重要意义是什么? 课堂讨论:针对食 针对315晚会或者其他途径搜集到的相 食品安全事件和相 线上(腾讯会 陈旭 小组讨论 品安全事件涉及的 关素材,关注时事热点进行PPT制作阐 目标二 关食品分析评析 议) 食品组分分析进行 述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 讨论。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碳水化合物 的分布与含量、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重点):还原糖的测定,包括直接滴 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等(难点):蔗 糖的测定、总糖的测定:淀粉的测定、 课后作业:常用的 纤维素的测定、果胶物质的测定。 糖类提取剂及优缺 5-6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陈旭 4 线上(优学院) 课堂讲授 目标三 课程思政融入点:1)食品中重要营养成 点,提取需注意事 分的检测,通过引入典型的食品分析中 项。 与营养素分析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告 诉学生营养成分检测的重要性:2)食品 分析的发展离不开仪器分析技术的发 展,把我国先进设备与技术应用与其他
4 理进行分析。 3 食品感官分析 陈旭 1 感觉器官的六大特征、感官分析的一般 顺序、影响感觉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线上(优学院) 课堂讲授与 小组讨论 目标一 水分和水分活度的 测定 陈旭 1 水的结构及其状态变化、食品中水分子 的存在状态、水含量的测定方法(重点)、 水分活度的测定方法(难点)。 线上(优学院) 课堂讲授与 小组讨论 课堂讨论:水分活 度在食品工业中的 重要意义是什么? 4 食品安全事件和相 关食品分析评析 陈旭 2 针对 315 晚会或者其他途径搜集到的相 关素材,关注时事热点进行 PPT 制作阐 述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 线上(腾讯会 议) 小组讨论 课堂讨论:针对食 品安全事件涉及的 食品组分分析进行 讨论。 目标二 5-6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陈旭 4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碳水化合物 的分布与含量、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重点);还原糖的测定,包括直接滴 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等(难点);蔗 糖的测定、总糖的测定;淀粉的测定、 纤维素的测定、果胶物质的测定。 课程思政融入点:1)食品中重要营养成 分的检测,通过引入典型的食品分析中 与营养素分析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告 诉学生营养成分检测的重要性;2)食品 分析的发展离不开仪器分析技术的发 展,把我国先进设备与技术应用与其他 线上(优学院)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常用的 糖类提取剂及优缺 点,提取需注意事 项。 目标三
国家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我国仪器设备 的发展与国际水平的距离越来越近、差 距越来越小:特别是我国大量自主研发 设备的应用,说明我国的国产实力的增 强: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勇于创新的意识。 课堂讨论:脂肪测 脂类的定义、脂类物质的结构与化学特 课堂讲授与 7 脂类的测定 陈旭 定时在样品制备时 性、食品中脂类物质的测定(重点)、 线下 目标三 小组讨论 烘干为什么要避免 食用油的检测指标(难点)。 过热? 氨基酸的性质和分类、蛋白质的定量方 法(凯氏定氮法(难点)、双缩脲法、 福林酚法、燃烧法等)、氨基酸的定量 方法(三酮法、甲醛滴定法、非水溶液 滴定法)。 课后作业:叙述凯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 课程思政融入点:1)以三聚氰胺与凯氏 8 陈旭 2 线下 课堂讲授 氏定氮法的原理、 目标三 测定 定氮法的关联为问题导向,培养学生自 步骤和注意事项。 主探究专业知识的热情:2)深入挖掘“三 聚氰胺事件”后以乳业为代表的我国食 品行业开启的标准、法规、体制等全方 位改革,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辩证看待问题。 5
5 国家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我国仪器设备 的发展与国际水平的距离越来越近、差 距越来越小;特别是我国大量自主研发 设备的应用,说明我国的国产实力的增 强;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勇于创新的意识。 7 脂类的测定 陈旭 2 脂类的定义、脂类物质的结构与化学特 性、食品中脂类物质的测定(重点)、 食用油的检测指标(难点)。 线下 课堂讲授与 小组讨论 课堂讨论:脂肪测 定时在样品制备时 烘干为什么要避免 过热? 目标三 8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 测定 陈旭 2 氨基酸的性质和分类、蛋白质的定量方 法(凯氏定氮法(难点)、双缩脲法、 福林-酚法、燃烧法等)、氨基酸的定量 方法(三酮法、甲醛滴定法、非水溶液 滴定法)。 课程思政融入点:1)以三聚氰胺与凯氏 定氮法的关联为问题导向,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专业知识的热情;2)深入挖掘“三 聚氰胺事件”后以乳业为代表的我国食 品行业开启的标准、法规、体制等全方 位改革,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辩证看待问题。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叙述凯 氏定氮法的原理、 步骤和注意事项。 目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