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核心突破 第7课时清末民初时期(1895一1919五四运动前) 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何谋平 一、 考情分析 2015一2021全国卷和广东卷清末民初命题考查一览表 年份 试卷 题号 考查情况 考点 板块 2014 全国I卷29 维新思想传播的社会环境 维新思想 文化 2015 全国Ⅱ卷29 康有为的主张及特点 维新思想 文化 2016 全国Ⅲ卷28 “诗界革命” 维新思想 文化 2017 全国I卷29 晚清留日学生区域分布 近代工业影响 经济 全国I卷28 中日对舆论宣传的态度 近代外交 政治 2018 全国Ⅲ卷28 严复翻译进化论 维新思想 文化 全国I卷41(2) 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清政府改革 政治 全国I卷28 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 近代经济影响 经济 2019 全国Ⅱ卷28 地方督抚对琉球问题的献策 近代外交观念 政治 全国Ⅲ卷29 陈独秀的主张 新文化运动 文化 2020 全国Ⅱ卷28 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 列强侵略 经济 全国Ⅲ卷29 清帝退位诏书稿 辛亥革命 政治 2021 全国乙卷28 书商经营旧书与新书情况 戊戌变法 政治 基本考情说明: 1.题型、板块:涉及外交、经济、思想板块的内容。 2.高频考点: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清政府改革、近代外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及影响,清末改革应变的 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背离,客观认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转型都是基于挽救民族危亡这 个大背景展开的。 3.命题特点:新材料、新情境,思辨性,融合新教材知识点。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比较欠缺,如背景原因、过程内容、影响评价三段论学习历史, 材料阅读与处理。学习多处于记忆的阶段。优势是临考动力足,热情高,操练能力、记忆能力强,思维多角度好, 愿意花时间,积极主动。 三、教学目标 1、整理此时期的核心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因果联系体系:由此,归纳概括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方面的阶段特征: 2、结合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理解清朝统治的危亡,认识改革与革命的探索过程、结果与评价。 3、运用唯物史观,客观认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近代化发展。 4、学习阅读处理材料、根据问题选择史事说明、分析原因,评价事件等,逐步形成必要的历史解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理核心知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维新思想、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艺术生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核心突破 第7课时 清末民初时期 (1895—1919五四运动前) 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 何谋平 一、考情分析 2015—2021 全国卷和广东卷清末民初命题考查一览表 基本考情说明: 1.题型、板块:涉及外交、经济、思想板块的内容。 2.高频考点: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清政府改革、近代外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及影响,清末改革应变的 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背离,客观认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转型都是基于挽救民族危亡这 个大背景展开的。 3.命题特点:新材料、新情境,思辨性,融合新教材知识点。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比较欠缺,如背景原因、过程内容、影响评价三段论学习历史, 材料阅读与处理。学习多处于记忆的阶段。优势是临考动力足,热情高,操练能力、记忆能力强,思维多角度好, 愿意花时间,积极主动。 三、教学目标 1、整理此时期的核心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因果联系体系;由此,归纳概括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方面的阶段特征; 2、结合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理解清朝统治的危亡,认识改革与革命的探索过程、结果与评价。 3、运用唯物史观,客观认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近代化发展。 4、学习阅读处理材料、根据问题选择史事说明、分析原因,评价事件等,逐步形成必要的历史解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理核心知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维新思想、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 难点:认识清朝统治的危亡:理解清政府的自救、资产阶级的改革与革命、农民革命:评价民国初年社会变化。 五、教学过程 导言:110年前,中国社会发生了千年大变局。1912年,清朝覆灭,君主专制制度结束,资产阶级的中华民国 建立,很快又经历了两轮政府。在我们习惯的认知中,清政府是腐朽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临时的、北洋政 府是卖国的,但是,社会转型,应变向新,让我们用客观的态度,辩证的方法开始清末民初的复习。 ◆阶段特征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刺激 镇压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晚清统治 中华民国 北羊政府 末年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 统治时期 1894 ↑1898 1900 1911 1912 3月 1915 1919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和科学 近代服饰、饮食、交通、通讯、习俗发楼变化 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中国近代化整体展开。 晚清时期(1895一191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一-一3月孙中山先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北京北洋政府(1912年3月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一1928年) ◆◆核心突破 (一)、民主丰碑—清朝覆灭,民国建立 ◆任务一、梳理、识记、默写(1895一1919)政治领域的重要史实 1、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2、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政治阶段特征: ①民族危机深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深化: ②各阶级、阶层救亡图存,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 ◆核心突破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族危机 材料一“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 转机。”一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危机: 1.《马关条约》:列强势力深入内地、(设厂)资本输出、割台: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2.民族危机空前:列强瓜分狂潮。 转机: 政治上: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 难点:认识清朝统治的危亡;理解清政府的自救、资产阶级的改革与革命、农民革命;评价民国初年社会变化。 五、教学过程 导言: 110年前,中国社会发生了千年大变局。1912年,清朝覆灭,君主专制制度结束,资产阶级的中华民国 建立,很快又经历了两轮政府。在我们习惯的认知中,清政府是腐朽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临时的、北洋政 府是卖国的,但是,社会转型,应变向新,让我们用客观的态度,辩证的方法开始清末民初的复习。 阶段特征 晚清时期(1895—191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3月孙中山先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北京北洋政府 (1912年3月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1928年) ◆◆ 核心突破 (一)、民主丰碑——清朝覆灭,民国建立 ◆ 任务一、梳理、识记、默写(1895—1919)政治领域的重要史实 1、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2、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新政与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政治阶段特征: ①民族危机深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深化; ②各阶级、阶层救亡图存,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 ◆核心突破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族危机 材料一 “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 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危机: 1.《马关条约》:列强势 力深入内地、(设厂)资本输出、割台: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2.民族危机空前: 列强瓜分狂潮。 转机: 政治上: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人民群众: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军事改革:新军 经济上:实业救国,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思想上:认识到必须变革政治制度 ◆核心突破2.清政府的改革一一“布新”较积极,除旧更谨慎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一一托克维尔 阅读材料,清末“新政”的影响 材料二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 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 所取代。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到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 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 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 推翻。 一一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问题: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论证清末“新政”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主力一一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编练的,清末“新政”的预备立宪使立宪派离心, 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经济上,奖励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新式学堂等扩大了新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核心突破3.辛亥革命与民主化 阅读材料:材料三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 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一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问题:辛亥革命如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转型? (1)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秦朝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走向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2)经济:颁布法令和措施,推动经济工业化发展。 (3)文化: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三民主义、公民道德,思想文化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发展。 (4)社会生活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 号,面貌为之一新。 ◆◆核心突破 (二)、经济转型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任务二、梳理、识记、默写(1895一1919)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与原因 2¥经衣 12使2有 8:图 得 2 3 1.列强资本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2.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3.实业救国思潮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人民群众: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军事改革:新军 经济上:实业救国,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思想上:认识到必须变革政治制度 ◆核心突破 2.清政府的改革——“布新”较积极,除旧更谨慎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托克维尔 阅读材料,清末“新政”的影响 材料二 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 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 所取代。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到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 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 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 推翻。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问题: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论证清末“新政”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军,就是清末“新政”时期编练的,清末“新政”的预备立宪使立宪派离心, 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经济上,奖励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 思想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出国、建新式学堂等扩大了新思想的宣传,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核心突破 3.辛亥革命与民主化 阅读材料:材料三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 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问题:辛亥革命如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转型? (1)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秦朝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走向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2)经济:颁布法令和措施,推动经济工业化发展。 (3)文化: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三民主义、公民道德,思想文化的理性化和科学化发展。 (4)社会生活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 号,面貌为之一新。 ◆◆ 核心突破 (二)、经济转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任务二、梳理、识记、默写(1895—1919)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与原因 1.列强资本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2.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3.实业救国思潮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2.辛亥革命鼓舞 3.群众性反帝斗争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核心突破4.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第次世y罪大战时司> 南人久隆 出控参图 宁抗地区 二宁波类可配 4 f 士图一鸦片战争前夕 图二1894年图三抗日战争时期图四解放前夕 2 图例说明:☐自然经济画外贸经济邈洋务经济 围民族资本墨塑官僚资本圆新民主主义经济 疆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经济:留平 问题:据上图概括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布局?沿海多,内地少: 结构?轻工业多,重工业弱: 力量?薄弱 时间?短暂 趋势?艰难曲折
2.辛亥革命鼓舞 3.群众性反帝斗争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核心突破 4.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问题:据上图概括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布局?沿海多,内地少; 结构?轻工业多,重工业弱; 力量?薄弱 时间?短暂 趋势?艰难曲折
思积 马克思主义制 是族资本三义经济 传入中 一步安漫 民主不科学思札制 比交迅速发恐 条 民忌它本命思制 雀所思 军明维所思县 生 1840年 五四运动 变法民是主革帝彩所文化运动 万史年件 萌华一 甲期反生时基 感三自燮思银 看图述史:请从经济、政治、思想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对该图进行解读。 (1)从经济上看:新的进步的经济因素: (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社会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艰难曲折,难以独立发展。 ◆核心突破5.生活文明化迈进 材料四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己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 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原先的“扬气”“今则竞曰‘洋气’了”。 一一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问题:史料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结合所学你认为影响社 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 (1)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2)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时代潮流: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外来文化影响:思想观念。 ◆◆◆考点突破 (三)、思想理性一一学习西方文化 ◆◆◆任务三、梳理、识记、默写(1895一1919)思想领域的重要史实 1、维新派:康有为托古改制:严复《天演论》等: 2、革命派:三民主义: 3、实业救国派:实业救国 4、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据此,提炼和概括宋元时期政治领域的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确立: ②北洋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③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核心突破6.新文化运动一一学习西方的历程、局限 「①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1)背景 ③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 专播。 ④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看图述史:请从经济、政治、思想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对该图进行解读。 (1)从经济上看:新的进步的经济因素; (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 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社会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艰难曲折,难以独立发展。 ◆ 核心突破 5.生活文明化迈进 材料四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 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问题:史料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结合所学你认为影响社 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 (1) 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2)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时代潮流;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外来文化影响;思想观念。 ◆◆◆ 考点突破 (三)、思想理性——学习西方文化 ◆◆◆任务三、梳理、识记、默写(1895—1919)思想领域的重要史实 1、维新派:康有为托古改制;严复《天演论》等; 2、革命派:三民主义; 3、实业救国派:实业救国 4、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据此,提炼和概括宋元时期政治领域的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确立; ②北洋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③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 核心突破 6.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历程、局限 资本主义 民主 尊孔复古 尊孔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