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此前,中国人抱怨、贬低诺贝尔文学奖,会被讥笑为酸葡萄心理;而今莫 言获奖,我们依然要固执己见,重弹老调:自1990年代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 水准便出现大幅溃退,领奖台上布满了二流作家的苍白身影,一流作家如君 特·格拉斯、奈保尔、帕慕克、略萨等反而是例外,他们犹如孤独的闪电,打亮 了世界文坛的黯淡岁月。 ◆给莫言获奖泼点凉水:我们要杜绝过度神圣化,消除文学虚荣心,没有必要膜 拜国外一切。有一些事实让人痛心,电影得不了奥斯卡,拿不了金熊,那就是失 败,于是乎观众不去买账,票房就是明证;文学获不了诺奖,获得茅盾文学奖又 有什么用,各个书店里都张着诺奖作品集的大海报,许多读者捧着诺奖的大部头 争相阅读,而冷落了国内的优秀作品。这是崇洋思想在作祟。莫宣的获奖足以证 明潜心于文学锻造自己的实力,终会获得世人认可的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一种荣誉,代表着过去,而不是永远。诺奖并不是衡量作 家作品的唯一标准。没有获奖的《战争与和平》《娜拉之死》等对全球影响巨大 深远,而一些诺奖获奖作品对很多读者来说连听都没听过,更遑论去读了。但也 有一点必须清醒,当下社会商业化气息太为浓厚,作家太过于名利,往往被虚浮 的躁动气息裹挟,也出现了羊羔体诗歌等的流行。长此以往,文学将不文学,何 谈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作家,还是静下心来,端正创作态度,正视文学创作, 这样才可能有更多的中国作家走到诺奖的行列。 ◆电影《红高梁》人物:有人给一张莫言原著,张艺谋导演、姜文与巩俐主演的 《红高粱》旧照配文字:“当年莫言32岁,张艺谋比他还大些,巩俐大 如果来一老道说,你,将来拿戛纳奖,你,将来拿威尼斯奖,你拿金熊奖,至于 你,诺贝尔文学奖。估计谁都会以为是天方夜谭吧……” ◆亦真亦幻的“高密东北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莫言将现实 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而“幻想”“历史”“社会角度”这几 个关键词,对于熟悉莫言作品的人来说,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高密,想到那个不出 家门也让莫言魂牵梦萦的地方。 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亦真亦幻的文学王国,现实中的山东高密,也就是莫言故 乡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传说,都奇迹般地成了他小说的一部分。莫言所创 造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如同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和马尔克斯的马贡 多镇一样,已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在现实中,经过数十年的经营, 虚构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成了山东高密的文化符号。 “高密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莫言,地方文化、历史熏陶了莫言,如果没有高密的风 土人情,也就没有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另一方面,莫言也成就了高密。” 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如是说。 莫言这位从髙粱地里走上文坛的作家,他的创作视觉极少游离高密。他对于故乡 的大地,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正是立足于高密的黑土地,将真实的人物与事件 纳入了独特的艺术结构当中,他才写出了一系列有着独特历史氛围和地域人格 色调的佳作。莫言对媒体称,“我不会离开中国,甚至不想离开高密。我喜欢这 里的一切,我也离不开这里。” 对于莫言和故乡之间的关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曾说,高密的大智和诚朴 艰辛与欢乐滋养并成就了莫言,而莫言的创造让高密不再是一个平凡的地理名词 -丛此她与人心憧憬的神奇想象力有关,她有能力吸引世界的注且 有记者亲临高密现场后很失望,因为它平淡无奇,跟中国任何一个村庄没什么两 样。对此,莫言的哥哥管谟贤说:现实中的高密东北乡不会有沙漠,也不会有高
如果说此前,中国人抱怨、贬低诺贝尔文学奖,会被讥笑为酸葡萄心理;而今莫 言获奖,我们依然要固执己见,重弹老调:自 1990 年代以来,诺贝尔文学奖的 水准便出现大幅溃退,领奖台上布满了二流作家的苍白身影,一流作家如君 特·格拉斯、奈保尔、帕慕克、略萨等反而是例外,他们犹如孤独的闪电,打亮 了世界文坛的黯淡岁月。 ◆给莫言获奖泼点凉水:我们要杜绝过度神圣化,消除文学虚荣心,没有必要膜 拜国外一切。有一些事实让人痛心,电影得不了奥斯卡,拿不了金熊,那就是失 败,于是乎观众不去买账,票房就是明证;文学获不了诺奖,获得茅盾文学奖又 有什么用,各个书店里都张着诺奖作品集的大海报,许多读者捧着诺奖的大部头 争相阅读,而冷落了国内的优秀作品。这是崇洋思想在作祟。莫言的获奖足以证 明潜心于文学锻造自己的实力,终会获得世人认可的。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一种荣誉,代表着过去,而不是永远。诺奖并不是衡量作 家作品的唯一标准。没有获奖的《战争与和平》《娜拉之死》等对全球影响巨大 深远,而一些诺奖获奖作品对很多读者来说连听都没听过,更遑论去读了。但也 有一点必须清醒,当下社会商业化气息太为浓厚,作家太过于名利,往往被虚浮 的躁动气息裹挟,也出现了羊羔体诗歌等的流行。长此以往,文学将不文学,何 谈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作家,还是静下心来,端正创作态度,正视文学创作, 这样才可能有更多的中国作家走到诺奖的行列。 ◆电影《红高粱》人物:有人给一张莫言原著,张艺谋导演、姜文与巩俐主演的 《红高粱》旧照配文字:“当年莫言 32 岁,张艺谋比他还大些,巩俐大二…… 如果来一老道说,你,将来拿戛纳奖,你,将来拿威尼斯奖,你拿金熊奖,至于 你,诺贝尔文学奖。估计谁都会以为是天方夜谭吧……” ◆亦真亦幻的“高密东北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莫言将现实 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而“幻想”“历史”“社会角度”这几 个关键词,对于熟悉莫言作品的人来说,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高密,想到那个不出 家门也让莫言魂牵梦萦的地方。 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亦真亦幻的文学王国,现实中的山东高密,也就是莫言故 乡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传说,都奇迹般地成了他小说的一部分。莫言所创 造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如同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和马尔克斯的马贡 多镇一样,已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在现实中,经过数十年的经营, 虚构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成了山东高密的文化符号。 “高密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莫言,地方文化、历史熏陶了莫言,如果没有高密的风 土人情,也就没有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另一方面,莫言也成就了高密。” 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如是说。 莫言这位从高粱地里走上文坛的作家,他的创作视觉极少游离高密。他对于故乡 的大地,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正是立足于高密的黑土地,将真实的人物与事件, 纳入了独特的艺术结构当中,他才写出了一系列有着独特历史氛围和地域人格 色调的佳作。莫言对媒体称,“我不会离开中国,甚至不想离开高密。我喜欢这 里的一切,我也离不开这里。” 对于莫言和故乡之间的关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曾说,高密的大智和诚朴、 艰辛与欢乐滋养并成就了莫言,而莫言的创造让高密不再是一个平凡的地理名词 ——从此她与人心憧憬的神奇想象力有关,她有能力吸引世界的注目。 有记者亲临高密现场后很失望,因为它平淡无奇,跟中国任何一个村庄没什么两 样。对此,莫言的哥哥管谟贤说:现实中的高密东北乡不会有沙漠,也不会有高
楼大厦,都是乡村。小说里什么都有,有大楼,森林也有,湖泊也有,他需要什 么就把什么挪过来。 ◆莫言与中国现代文学:即便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耀普照到莫言头上,也不能改 写在午夜徘徊的中国文学衰弱、贫血的残酷现实。六十年来,这世上最为庞大的 中国作家群并未留下可以媲美四大名著的经典作品,他们生产的垃圾,千百倍于 他们挤出的营养。莫言的显著,不无矮子里面拔将军之嫌 ◆文学与现实:略萨等作家都主张,文学应该有一种批判的精神。这里的批判, 哪怕仅限于政治,在莫言的小说当中,亦不鲜见。问题在于,莫言并未将这种批 判精神丛作品化入现实,借用村上春树的名言,“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 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莫言的作品站在了蛋这一边,如解构正 史、反思计生;现实当中,他却站在了墙那一边。这样的精神分裂,委实令人痛 ◆莫言作品进教材:已经有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语文课本中的“版图”也 有望随之扩大,语文出版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但是 也有专家学者担心,对于中学生而言,接受和学习莫言先生的魔幻现实主义文风 可能存在难度 ◆莫言的“根”:莫言的哥哥管谟贤认为:研究莫言必须从新文化这个根上来找 不是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统称,鲁仍然是孔子那一套,孔子是从来不谈什么议 论,齐文化非常浪漫,妖魔鬼怪都说,农村的民间故事,所以这个颁奖词写得非 生活在高密的大地上属于齐文化,这个文化DNN很第·你 常好。魔幻现实主义和民间故事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你从齐文化找根。莫言 §4李安·奥斯卡 ★北京时间2013年2月25日中午,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闭 幕。华人导演李安成为最大赢家,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最佳导演、最 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4项大奖 ★李安的话:我心里永远有一个关于电影的梦 ★李安的奥斯卡之路:1993年,“父亲三部曲”之一《喜宴》,让李安第一次 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2000年,《卧虎藏龙》嬴得最佳外语片,让 李安捧回了他的第一个小金人。2006年,经过长达10多年的不懈追求,在第78 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李安终于凭借影片《断背山》,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成为获 得该奖项的首位亚洲人。2013年,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第85 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4项金像奖 ★温情李安: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两届金球最佳导演,两届柏林金熊,两届威 尼斯金狮…李安拥有了太多的荣誉。熟悉他的人讲,他永远温文尔雅,拍摄现 场很少发脾气。做他妻子很幸福,他30年没绯闻,出席重要场合永远微笑着牵 住妻子的手。当李安手捧小金人对着台下的妻子说“我爱你!”时,林惠嘉对这 杜比剧院内的真情告白的反应显得错愕且羞涩。 ★坎坷成功路:1978年,怀揣自己的电影梦,李安不顾父亲的反对,报考美国 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毕业后在美国电影界苦苦寻找出路,从1983年起, 经过了六年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 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 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近而立之年的李安连生活都无法自立
楼大厦,都是乡村。小说里什么都有,有大楼,森林也有,湖泊也有,他需要什 么就把什么挪过来。 ◆莫言与中国现代文学:即便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耀普照到莫言头上,也不能改 写在午夜徘徊的中国文学衰弱、贫血的残酷现实。六十年来,这世上最为庞大的 中国作家群并未留下可以媲美四大名著的经典作品,他们生产的垃圾,千百倍于 他们挤出的营养。莫言的显著,不无矮子里面拔将军之嫌。 ◆文学与现实:略萨等作家都主张,文学应该有一种批判的精神。这里的批判, 哪怕仅限于政治,在莫言的小说当中,亦不鲜见。问题在于,莫言并未将这种批 判精神从作品化入现实,借用村上春树的名言,“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 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莫言的作品站在了蛋这一边,如解构正 史、反思计生;现实当中,他却站在了墙那一边。这样的精神分裂,委实令人痛 心。 ◆莫言作品进教材:已经有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语文课本中的“版图”也 有望随之扩大,语文出版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但是 也有专家学者担心,对于中学生而言,接受和学习莫言先生的魔幻现实主义文风 可能存在难度 ◆莫言的“根”:莫言的哥哥管谟贤认为:研究莫言必须从新文化这个根上来找, 不是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统称,鲁仍然是孔子那一套,孔子是从来不谈什么议 论,齐文化非常浪漫,妖魔鬼怪都说,农村的民间故事,所以这个颁奖词写得非 常好。魔幻现实主义和民间故事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你从齐文化找根。莫言 生活在高密的大地上属于齐文化,这个文化 DNA 很深。 §4 李安·奥斯卡 ★北京时间 2013 年 2 月 25 日中午,第 85 届奥斯卡颁奖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闭 幕。华人导演李安成为最大赢家,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最佳导演、最 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 4 项大奖。 ★李安的话:我心里永远有一个关于电影的梦。 ★李安的奥斯卡之路:1993 年,“父亲三部曲”之一《喜宴》,让李安第一次 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2000 年,《卧虎藏龙》赢得最佳外语片,让 李安捧回了他的第一个小金人。2006 年,经过长达 10 多年的不懈追求,在第 78 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李安终于凭借影片《断背山》,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成为获 得该奖项的首位亚洲人。2013 年,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第 85 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 4 项金像奖。 ★温情李安: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两届金球最佳导演,两届柏林金熊,两届威 尼斯金狮……李安拥有了太多的荣誉。熟悉他的人讲,他永远温文尔雅,拍摄现 场很少发脾气。做他妻子很幸福,他 30 年没绯闻,出席重要场合永远微笑着牵 住妻子的手。当李安手捧小金人对着台下的妻子说“我爱你!”时,林惠嘉对这 一杜比剧院内的真情告白的反应显得错愕且羞涩。 ★坎坷成功路:1978 年,怀揣自己的电影梦,李安不顾父亲的反对,报考美国 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毕业后在美国电影界苦苦寻找出路,从 1983 年起, 经过了六年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 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 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近而立之年的李安连生活都无法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