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普通昆虫学》,雷朝亮,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昆虫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五 校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Entomology Third Edition),Cedric Gillott,Springer,2005 9.Borror and DeLong'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Seventh Edition),Charles A.Triplehorn,Norman F.Johnson, Thomson Broks/cole,2005 10.Internet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学时:2学时 章节 昆虫的口器 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昆虫口器的类型。了解不同口器昆虫的取食过程。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昆虫口器的概念及类型,并了解咀嚼式口器的构造,同时了解 和要求 口器的类型和害虫防治的关系。 口器的类型 1.咀嚼式口器 1.1基本构造1.2口器特点1.3取食过程 2.吸收式口器 教学进程 2.1虹吸式口器2.2舐吸式口器2.3锉吸式口器 (含章节 2.4刺舐式口器2.5嚼吸式口器2.6刺吸式口器 教学内容、 2.7幼虫的口器2.8口器的特点2.9取食过程 学时分配、 3.刮吸式口器口器特点 教学方法、 4.嚼吸式口器 辅助手段) 二、 口器类型的主要危害和化学防治 三、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四、昆虫的头式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表,实物模拟 本章提示 1重点:1)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基本构造与功能特点 2)九种口器的类型及典型代表昆虫与分布; 3) 体外消化的概念
6.《普通昆虫学》,雷朝亮,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昆虫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五 校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Entomology Third Edition》,Cedric Gillott, Springer,2005 9.《Borror and DeLong’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Seventh Edition》,Charles A.Triplehorn,Norman F.Johnson, Thomson Broks/cole,2005 10. Internet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学时:2学时 章节 昆虫的口器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昆虫口器的类型。了解不同口器昆虫的取食过程。 使学生掌握昆虫口器的概念及类型,并了解咀嚼式口器的构造,同时了解 口器的类型和害虫防治的关系。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一、口器的类型 1.咀嚼式口器 1.1基本构造 1.2口器特点 1.3取食过程 2.吸收式口器 2.1虹吸式口器 2.2舐吸式口器 2.3锉吸式口器 2.4刺舐式口器 2.5嚼吸式口器 2.6刺吸式口器 2.7幼虫的口器 2.8口器的特点 2.9取食过程 3.刮吸式口器 口器特点 4.嚼吸式口器 二、口器类型的主要危害和化学防治 三、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四、昆虫的头式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表,实物模拟 本章提示 1.重点:1)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的基本构造与功能特点 2)九种口器的类型及典型代表昆虫与分布; 3)体外消化的概念
4)头式的类型 2.难点:1)五种口器的构造特点及取食过程。 2)农业害虫中两种重要口器类型与危害及化学防治的关系 3.展阅读:九种口器的结构比较 4.深入阅读:学习口器的意义 1.《普通昆虫学》,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编著中国农 业出版,2001.7 2.《集昆记》,杨集昆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普通昆虫学》,牟吉元,徐洪富,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4.《昆虫学通论》(上下册),管致和,尤子平,周尧等编著,农业出版 社,1978 主要 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农业出版社,1991 参考资料 6.《普通昆虫学》,雷朝亮,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昆虫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五 校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Entomology Third Edition),Cedric Gillott,Springer,2005 9.〈 Borror and DeLong'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Seventh Edition),Charles A.Triplehorn,Norman F.Johnson, Thomson Broks/cole,2005 10.Internet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学时:2学时 章节 昆虫的胸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及特点。掌握胸足的构造与基 和要求 本类型。了解胸部与身体的关系。 教学进程 “、 颈部 (含章节 1)颈部的构造2)颈部的来源 教学内容、 二、 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 学时分配、 1)前胸2)具翅胸节
4)头式的类型 2.难点:1)五种口器的构造特点及取食过程。 2)农业害虫中两种重要口器类型与危害及化学防治的关系 3.展阅读:九种口器的结构比较 4.深入阅读:学习口器的意义 主要 参考资料 1.《普通昆虫学》,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编著中国农 业出版,2001.7 2.《集昆记》,杨集昆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普通昆虫学》,牟吉元,徐洪富,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4.《昆虫学通论》(上下册),管致和,尤子平,周尧等编著,农业出版 社,1978 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农业出版社,1991 6.《普通昆虫学》,雷朝亮,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昆虫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五 校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Entomology Third Edition》,Cedric Gillott, Springer,2005 9.《Borror and DeLong’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Seventh Edition》,Charles A.Triplehorn,Norman F.Johnson, Thomson Broks/cole,2005 10. Internet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学时:2学时 章节 昆虫的胸部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及特点。掌握胸足的构造与基 本类型。了解胸部与身体的关系。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一、颈部 1)颈部的构造 2)颈部的来源 二、昆虫胸部的基本构造 1)前胸 2)具翅胸节
教学方法 3)侧板4)腹板 辅助手段) 5)具翅胸节背板与侧板之间膜质区的骨片 6)具翅胸节腹板与侧板之间的骨片 三、 胸部的内骨骼 1)背板的内骨骼2)侧板的内骨骼3)腹板的内骨骼 四、胸足的构造与类型 1)胸足的基本构造2)足的类型 五、翅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故事 1重点:1)胸部的分节和基本构造 2)胸部的内骨骼 3)足、基本构造和类型 4)概念:具翅胸节 2.难点:1)具翅胸节的基本构造 本章提示 2)易混淆的几组概念: (内骨骼与外骨骼、内脊与内突、开室与闭室和基室、刺与距、幕骨与悬 骨) 3拓展阅读:颈部的来源与构造 4深入阅读:胸部内骨骼 主要 1.《普通昆虫学》,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编著中国农 参考资料 业出版,2001.7 2.《集昆记》,杨集昆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普通昆虫学》,牟吉元,徐洪富,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4.《昆虫学通论》(上下册),管致和,尤子平,周尧等编著,农业出版 社,1978 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农业出版社,1991 6.《普通昆虫学》,雷朝亮,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昆虫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五 校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Entomology Third Edition),Cedric Gillott,Springer,2005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3)侧板 4)腹板 5)具翅胸节背板与侧板之间膜质区的骨片 6)具翅胸节腹板与侧板之间的骨片 三、胸部的内骨骼 1)背板的内骨骼 2)侧板的内骨骼 3)腹板的内骨骼 四、胸足的构造与类型 1)胸足的基本构造 2)足的类型 五、翅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片、故事 本章提示 1.重点:1)胸部的分节和基本构造 2)胸部的内骨骼 3)足、基本构造和类型 4)概念:具翅胸节 2.难点:1)具翅胸节的基本构造 2)易混淆的几组概念: (内骨骼与外骨骼、内脊与内突、开室与闭室和基室、刺与距、幕骨与悬 骨) 3.拓展阅读:颈部的来源与构造 4.深入阅读:胸部内骨骼 主要 参考资料 1.《普通昆虫学》,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编著中国农 业出版,2001.7 2.《集昆记》,杨集昆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普通昆虫学》,牟吉元,徐洪富,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4.《昆虫学通论》(上下册),管致和,尤子平,周尧等编著,农业出版 社,1978 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农业出版社,1991 6.《普通昆虫学》,雷朝亮,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昆虫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五 校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Entomology Third Edition》,Cedric Gillott, Springer,2005
9.Borror and DeLong'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Seventh Edition),Charles A.Triplehorn,Norman F.Johnson, Thomson Broks/cole,2005 10.Internet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学时:2学时 章节 昆虫的翅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昆虫翅的基本构造及类型。了解翅脉的类型与翅的 和要求 连锁类型。了解翅的运动。 一、 翅的起源与发育 1.气管鳃起源说2鳃板起源说 3鳍起源说4.侧板起源说 5翅的发育过程 二、 翅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翅的基本构造:3边、3角、3褶、4区 教学进程 三、 翅脉和脉序 (含章节 1概念2.翅脉的类型3.翅脉变异及命名 教学内容、 四、翅室(cel川的种类及命名 学时分配、 1翅室的概念2翅室种类 教学方法、 五、翅的连锁 辅助手段) 六、翅的关节 七、翅的运动 1翅的折叠2翅的展开3.翅的上下拍动4.昆虫的飞行 八、翅的变化及适应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表,仿生叠纸,学生模 拟 本章提示 1.重点:1)假想通用脉序图 2)翅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3)概念:具翅胸节、脉序、翅室 2难点:翅脉的类型与翅的连锁类型
9.《Borror and DeLong’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Seventh Edition》,Charles A.Triplehorn,Norman F.Johnson, Thomson Broks/cole,2005 10. Internet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学时:2学时 章节 昆虫的翅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昆虫翅的基本构造及类型。了解翅脉的类型与翅的 连锁类型。了解翅的运动。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一、翅的起源与发育 1.气管鳃起源说 2.鳃板起源说 3.鳍起源说 4.侧板起源说 5.翅的发育过程 二、翅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翅的基本构造:3边、3角、3褶、4区 三、翅脉和脉序 1.概念2.翅脉的类型3.翅脉变异及命名 四、翅室(cell)的种类及命名 1.翅室的概念 2.翅室种类 五、翅的连锁 六、翅的关节 七、翅的运动 1.翅的折叠 2.翅的展开 3.翅的上下拍动 4.昆虫的飞行 八、翅的变化及适应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提问、答疑、视频、图表,仿生叠纸,学生模 拟 本章提示 1.重点:1)假想通用脉序图 2)翅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3)概念:具翅胸节、脉序、翅室 2.难点:翅脉的类型与翅的连锁类型
3拓展阅读:翅的起源和翅的运动 4.深入阅读:翅关节与翅运动的关系 1.《普通昆虫学》,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编著中国农 业出版,2001.7 2.《集昆记》,杨集昆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普通昆虫学》,牟吉元,徐洪富,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4.《昆虫学通论》(上下册),管致和,尤子平,周尧等编著,农业出版 社,1978 主要 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农业出版社,1991 参考资料 6.《普通昆虫学》,雷朝亮,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昆虫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五 校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Entomology Third Edition),Cedric Gillott,Springer,2005 9.Borror and DeLong'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Seventh Edition),Charles A.Triplehorn,Norman F.Johnson, Thomson Broks/cole,2005 10.Internet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学时:2学时 章节 昆虫的腹部 掌握腹部的基本构造和分节,雌雄虫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变化,腹部的附肢。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勤动手制作采集,动眼观察各种生物学现象,动脑分析归纳各种表面 和要求 现象,总结一般规律。 教学进程 腹部构造特点 (含章节 二、 腹部的基本构造 教学内容、 1.腹部的形状和节数2.腹部的节数及分区 学时分配、 三、昆虫的外生殖器 教学方法、 1.雌性外生殖器--产卵器 辅助手段) 1.1产卵器基本构造1.2昆虫卵器的类型及其特点
3.拓展阅读:翅的起源和翅的运动 4.深入阅读:翅关节与翅运动的关系 主要 参考资料 1.《普通昆虫学》,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编著中国农 业出版,2001.7 2.《集昆记》,杨集昆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普通昆虫学》,牟吉元,徐洪富,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4.《昆虫学通论》(上下册),管致和,尤子平,周尧等编著,农业出版 社,1978 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农业出版社,1991 6.《普通昆虫学》,雷朝亮,荣秀兰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7.《昆虫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五 校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Entomology Third Edition》,Cedric Gillott, Springer,2005 9.《Borror and DeLong’s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 Seventh Edition》,Charles A.Triplehorn,Norman F.Johnson, Thomson Broks/cole,2005 10. Internet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学时:2学时 章节 昆虫的腹部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腹部的基本构造和分节,雌雄虫外生殖器官的构造和变化,腹部的附肢。 要求学生勤动手制作采集,动眼观察各种生物学现象,动脑分析归纳各种表面 现象,总结一般规律。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一、腹部构造特点 二、腹部的基本构造 1.腹部的形状和节数 2.腹部的节数及分区 三、昆虫的外生殖器 1.雌性外生殖器---产卵器 1.1产卵器基本构造 1.2昆虫卵器的类型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