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得分低于文言文阅读得分。 永远之痛,是因为什么? 无非是三个原因:一是教师的现代文阅读 理念及平日的阅读训练指导到底怎样,从而, 学生答题的情况怎样;二是命题本身及参考 答案是否科学,难易是否适度;三是阅卷教 师把握评分标准是否准确合理 让我们主要来看看200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的情况。 学生的答题自有许多问题
现代文阅读得分低于文言文阅读得分。 永远之痛,是因为什么? 无非是三个原因:一是教师的现代文阅读 理念及平日的阅读训练指导到底怎样,从而, 学生答题的情况怎样;二是命题本身及参考 答案是否科学,难易是否适度;三是阅卷教 师把握评分标准是否准确合理。 让我们主要来看看2009年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的情况。 学生的答题自有许多问题
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 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2分)表明文章由实 到虚的思路,(2分)激发读者的思考。(1分) 考生:要点一,答出“提出疑问,表明中 心”、“铺垫、承上启下、引出主题或思路、 奠定感情基调”,显然不符合要求。要点二, 基本没有同学答得出。要点三,答成设置悬念 为下文作铺垫均不得分
11题: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 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2分)表明文章由实 到虚的思路,(2分)激发读者的思考。 (1分) 考生:要点一,答出“提出疑问,表明中 心”、“铺垫、承上启下、引出主题或思路、 奠定感情基调”,显然不符合要求。要点二, 基本没有同学答得出。要点三,答成设置悬念、 为下文作铺垫均不得分
12题: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 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案: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 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 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 处)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 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学生:基本只谈功效
12题: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 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案: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 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 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 处)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 体 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学生:基本只谈功效
①都江堰不污染环境,不危及生态,不切 断鱼类洄游的路线;②都江堰既能防洪,又 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③都江 堰干净持久,从容运转,滋养着几千万人民。 都江堰是2200多年前李冰运用人类智慧劈 引水修筑而成的,都江堰的修筑更加体现 了人类智慧,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并 造福子民,孕育出流水至高的文化,所以, 都江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①都江堰不污染环境,不危及生态,不切 断鱼类洄游的路线;②都江堰既能防洪,又 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③都江 堰干净持久,从容运转,滋养着几千万人民。 都江堰是2200多年前李冰运用人类智慧劈 山引水修筑而成的,都江堰的修筑更加体现 了人类智慧,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并 造福子民,孕育出流水至高的文化,所以, 都江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3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 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分)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 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 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 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 的思考
13题: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 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分)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 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 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 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 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