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oundingeffects)及其程度。2.调查汇总根据调查结果写出全面总结报告,并向所调查企业和有关上级部门汇报。总结报告应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作出职业卫生学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建议,力争把通过调查所得到的科学结论,反馈到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中去。3.论文撰写职业卫生调查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应结合调查发现,进一步复习有关文献,深化感性认识,把调查报告提炼成一篇或几篇科学论文。科学论文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论文的题目:尽可能地反映出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内容;②摘要和关键词:在摘要中简明扼要地介绍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主要内容和结果。关键词要简洁明了,其目的亦是为了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③前言:说明该项研究内容的国内外概况、该项调查研究的动因;④调查对象和方法;③结果:描述观察到的事实、现象和所获测试数据;③讨论:对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解释、论证和概括,说明事实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并与已报道的资料进行比较,将调查结果资料提高到理论高度;③近期重要的有关参考文献:目的是指出引证资料和论点的出处,为读者进一步阅读提供线索。三、职业卫生调查示例(一)汽车制造业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第五节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概念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终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首先向委托的评价机构提供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和其它有关资料。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预评价流程图,见图4-7)。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制定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等。(1)收集资料: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建设单位的
(confounding effects)及其程度。 2.调查汇总 根据调查结果写出全面总结报告,并向所调查企业和有关上级部 门汇报。总结报告应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作出职业卫生学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干 预措施建议,力争把通过调查所得到的科学结论,反馈到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中去。 3.论文撰写 职业卫生调查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应结合调查发现,进一步复习 有关文献,深化感性认识,把调查报告提炼成一篇或几篇科学论文。科学论文一 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论文的题目:尽可能地反映出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内容; ②摘要和关键词:在摘要中简明扼要地介绍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主要内容 和结果。关键词要简洁明了,其目的亦是为了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③前言:说 明该项研究内容的国内外概况、该项调查研究的动因;④调查对象和方法;⑤结 果:描述观察到的事实、现象和所获测试数据;⑥讨论:对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进行综合分析、解释、论证和概括,说明事实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并与已报道的 资料进行比较,将调查结果资料提高到理论高度;⑦近期重要的有关参考文献: 目的是指出引证资料和论点的出处,为读者进一步阅读提供线索。 三、职业卫生调查示例 (一)汽车制造业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第五节 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一、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概念 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分析,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职业病 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 终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首先向 委托的评价机构提供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 和其它有关资料。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预评价流程图,见图 4-7)。 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制定评价方案、工程 分析、实施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等。 (1)收集资料: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建设单位的
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还应严格掌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制定评价方案:在掌握相应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编制出预评价方案。主要内容为:建设项目概况;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3)工程分析: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包括:①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②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④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③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③拟设置的卫生设施;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4)实施预评价:对建设项目进行预评价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选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类比调查,可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1)收集资料: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2)类比调查: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包括: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其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同类建设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近年来工作场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平均浓度(或强度);同类建设单位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护耳用品、防护口罩、防护服、急救箱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休息室、卫生间、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同类建设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案例(包括原因、过程、抢救、整改措施);同类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人员设置及职业病
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还应严格掌 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 规、标准、规范。 (2)制定评价方案:在掌握相应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 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编制出预评价方案。主要内容为:建设项目概况;预评 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 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3)工程分析: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 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包括:①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地 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②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 技术路线等;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 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④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 备及应急救援设施;⑤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⑥拟设置的卫生设 施;⑦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4)实施预评价:对建设项目进行预评价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选址、可 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 效的防护对策。 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根据建设项目职业 病危害的特点,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类比调查,可采用检查表法、 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1)收集资料: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 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 2)类比调查: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包括: 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 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其是 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同类建设单位职 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近年来工作场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平均 浓度(或强度);同类建设单位防毒、防尘、防高温、防寒、防湿、防噪声、防 振动、防电离和非电离辐射等各类防护设施配置和运行效果,护耳用品、防护口 罩、防护服、急救箱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休息室、 卫生间、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卫生设施的配置、使用情况;同类建设单位劳动者 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生的情况,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案例(包括原因、过程、 抢救、整改措施);同类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人员设置及职业病
防护设备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情况。3)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根据拟评价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①检查表法: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②类比法: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③定量分级法: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对目前尚无分级标准的或无类比调查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方案,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是否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具体评价内容和指标有: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根据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资料,确定建设项目各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其理化特性、毒性、对人体危害、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接触人数、接触方式,评价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②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③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采用无毒、低毒或避免劳动者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在生产许可的条件下,隔离含有害作业的区域,使其避免对无害区域或相互之间的污染和干扰;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或自然通风的下侧;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④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建筑物容积应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设计要求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热发散车间应利于通风散热:高湿车间应设置防湿排水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面积水;建筑物采光、照明符合现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等。③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包括对以下设施的评价:除尘设施、排毒净化设施、通风换气设施、事故应急设施、噪声控制设施、防暑设施、防湿设施、振动控制设施、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电离辐射防护设施。③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及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卫生经费概算。(5)预评价报告编制:此阶段完成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做出评价结论
防护设备建设和运行经费投入情况。 3)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建 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根据拟评价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采用检查表 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 ①检查表法: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 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 ②类比法: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监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 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职业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 施。 ③定量分级法: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 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指数, 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对目前尚无分级标准的或无类比调查数据的职业 病危害因素,可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等,结合职业卫生 防护设施配置方案,预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是否符合有关卫 生标准。 具体评价内容和指标有: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根据工程分析和类比调 查资料,确定建设项目各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其理化特性、毒 性、对人体危害、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接触人数、接触方式,评价劳动者作 业危害等级。②选址、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③生产工 艺及设备布局:采用无毒、低毒或避免劳动者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 艺;在生产许可的条件下,隔离含有害作业的区域,使其避免对无害区域或相互 之间的污染和干扰;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布置在工作地点机械或自然通风的下侧; 放散大量热量的厂房,热作业应设在建筑物的最上层;热源应尽可能设置在夏季 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有天窗下方。④建筑物卫生学要求:建筑物容积应保证劳动 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量,设计要求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建筑物的构造应使产生粉尘、毒物的车间结构表面不易积尘沾毒,并易于清除; 热发散车间应利于通风散热;高湿车间应设置防湿排水设施,防止顶棚滴水和地 面积水;建筑物采光、照明符合现行《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和《工业企业照 明设计标准》等。⑤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主要包括对以下设施的评价:除尘设施 、 排毒净化设施、通风换气设施、事故应急设施、噪声控制设施、防暑设施、防湿 设施、振动控制设施、非电离辐射防护设施、电离辐射防护设施。⑥应急救援设 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及卫生设施。⑦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卫生经费概 算。 (5)预评价报告编制:此阶段完成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做出评价结论
完成预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编写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方法: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对建设项目选址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主要产生环节、对人体的主要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浓度(或强度)及其职业危害程度预测等: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评价结论,对评价内容进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建设项目是否可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向主管行政部门申请审核或备案。主管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资料完整性和规范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服务范围,评价报告的规范性,技术审查专家组成及审查意见处理情况等。接受建设单位委托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准备阶段2初步调查分析3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拟订预评价方案质控宙查*确定预评价方案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实施阶段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职业卫生调查汇总、分析盗料
完成预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编写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参照《建设项目职 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T196-2007),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 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方法;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 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对建设项目选址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及其对作业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 名称、主要产生环节、对人体的主要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浓度(或强度)及其 职业危害程度预测等;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主要 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要求。职业病防护设备、 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 行分析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评价结论,对评价 内容进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建 设项目是否可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 法》的规定向主管行政部门申请审核或备案。主管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报告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申请资料完整性和规范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机构资质、服务范围,评价报告的规范性,技术审查专家组成及审查意见处理情 况等。 准 备 阶 段 实 施 阶 段 完 成 阶 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受建设单位委托 1 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 2 初步调查分析 3 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 拟订预评价方案 确定预评价方案 质控审查* 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 量评价及风险评估 筛选重点评价项目 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 职业卫生调查 (现场、类比) 汇总、分析资料 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