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 句。(4分) 说出承诺并不难,有时只是轻轻的一句话,①有时只是 微微的一个点头。有时只是默默的一次握手,但作出承 诺的决定却是不易,因为轻轻一句话是用信誉凝写成的 铮铮誓言;②一个点头,那是用良心书写的堂堂契约;默 默一次握手,是用人格定下的切切保证。负起承诺,就 负起了不变的真情,就负起了不悔的初衷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 句。(4 分) 说出承诺并不难,有时只是轻轻的一句话,①有时只是 微微的一个点头。有时只是默默的一次握手,但作出承 诺的决定却是不易,因为轻轻一句话是用信誉凝写成的 铮铮誓言;②一个点头,那是用良心书写的堂堂契约; 默 默一次握手,是用人格定下的切切保证。负起承诺,就 负起了不变的真情,就负起了不悔的初衷
、阅读(46分) 一)课内古文阅读(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 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阅读(46分) (一 )课内古文阅读(10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3分) (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2)鸡犬相闻听到 (3)咸来问讯都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8.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3分)(B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悠闲)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体现克难上进信心)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悠闲)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悠闲)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3分) (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2)鸡犬相闻:听到 (3)咸来问讯:都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8. 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 项是(3分) ( B) A.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二)课外古文阅读(9分) 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遇最爱之,徐温执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号求生,遇由是 不忍战。温使典客何荛入城,以吴王命说之曰:“公本志果反,请斩荛以徇;不然,随荛 纳款。”遇乃开门请降,温使柴再用斩之,夷其族。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徐 知诰①以功迁升州刺史。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徐知诰,徐温养子 参考译文 吴宜州刺使李遇的小儿子提任淮南牙将,李遇最喜欢他,徐温将他逮捕,押到宣州城下 示众,他的小儿子号哭哀求活命,李遇因此不忍心再战。徐温派典客何荛进入宣州城内 用吴王杨隆演的命令劝说他,说:“您本来的意思如果是谋反,请斩我何荛向众宜示 果不是这样,随我何荛出城归顺投降。”李遇于是打开城门,请求归降,徐温派柴再用 把他斩首,杀了他全族。于是各个将领开始畏惧徐温,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徐知诰 因功任州刺史。徐州浩为徐温做事非常谨慎,任劳任怨,有时通宵不解衣带,徐温因此 特别喜爱他
(二)课外古文阅读(9分) 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遇最爱之,徐温执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号求生,遇由是 不忍战。温使典客何荛入城,以吴王命说之曰: “公本志果反,请斩荛以徇;不然,随荛 纳款。 ”遇乃开门请降,温使柴再用斩之,夷其族。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徐 知诰①以功迁升州刺史。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徐知诰,徐温养子。 [参考译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徐温执之/被坚执锐【A项,第一个“执”,“捕捉、逮捕"/第二个 “执”,“拿着”】 B遇由是不忍战/由是感激【两个由是"都是“因此”的意思】 C以吴王命说之曰/公输盘不说【第一个“说”,“劝说”/第二个“说"通 “悦”,高兴」 D遇乃开门请降/乃悟前狼假寐【第一个“乃”,“于是”:第二个“乃”, 才”】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11.结合选文,分析徐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①从他利用李遇最小的儿子来使李遇不忍出战,看出他有计谋,善于抓住 对方软肋;②从他派何荛说服李遇投降,却又出尔反尔,看出他老奸巨猾 ③从他杀李遇全家,看出他心狠手辣。(写出两点即给满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3分) A.徐温执之/被坚执锐【A项,第一个“执” , “捕捉、逮捕"/第二个 “执” , “拿着”】 B.遇由是不忍战/由是感激【两个由是"都是“因此”的意思】 C.以吴王命说之曰/公输盘不说【第一个“说” , “劝说”/第二个“说"通 “悦” ,高兴】 D.遇乃开门请降/乃悟前狼假寐【第一个“乃” , “于是”:第二个“乃” , “才”】 10.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11. 结合选文,分析徐温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①从他利用李遇最小的儿子来使李遇不忍出战,看出他有计谋,善于抓住 对方软肋;②从他派何荛说服李遇投降,却又出尔反尔,看出他老奸巨猾 :③从他杀李遇全家,看出他心狠手辣。(写出两点即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