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中学高一语文“352高效课堂”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 编写人:曹晔班级: 组别: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关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2、准确翻译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点。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 通畅,读准字音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预习案 【学习点拨】 我们学习文言文学什么?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知识点?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等。其中词类的活用包含 般的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异动用法、名称作状语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含 ” 其”“为”“而”“何”“乎”“乃 焉”“也”“因”“则”“于”“与”“者”等十八个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主要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主要有宾语 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得分点主要集中在特殊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 虚词的意思以及特殊句式、固定句式上(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尽管是课外的,但是所考查的字词句式基本上都是课内学过
神木中学高一语文“352 高效课堂”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 编写人:_曹 晔_____ 班 级:__________ 组 别:__________ 姓 名:_____ __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关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2、 准确翻译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点。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 通畅,读准字音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预习案 【学习点拨】 我们学习文言文学什么?应该重点关注哪些知识点? ①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等。其中词类的活用包含一 般的活用如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异动用法、名称作状语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含“之”“以”“其”“为”“而”“何”“乎”“乃”“且”“若”“所” “焉”“也”“因”“则”“于”“与”“者”等十八个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主要有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主要有宾语 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得分点主要集中在特殊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词)、 虚词的意思以及特殊 句式、固定句式上(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尽管是课外的,但是所考查的字词句式基本上都是课内学过 的
所以掌握基本字词句式,背诵经典篇章就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预习检测 文学常识 (1)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2)孟子,是孔子之后_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为“”, 称其为“亚圣”。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孟子名句填空 (1)不以规矩,。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 (3)富贵不能淫,,此之为大丈夫 (4),不如无书。 (5)天时不如地利, (6)穷则独善其身, 三.查字典,对照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1)弃甲曳()兵(2)涂有饿殍() (3)鸡豚()狗彘()之畜() (4)数()罟()不入洿()池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6)谨庠()序之教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悌()之义 (9)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探究案 合作探究—小组共同讨论,集思方能广益! 究点文言文知识点 ()通假字
所以掌握基本字词句式,背诵经典篇章就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 预习检测 一.文学常识 (1)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 、 合在一起称“四书”。 (2)孟子,是孔子之后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为“ ”, 称其为“亚圣”。他的思想核心是 “ ”。 二.孟子名句填空: (1)不以规矩,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 (3)富贵不能淫, ,此之为大丈夫。 (4) ,不如无书。 (5)天时不如地利, 。 (6)穷则独善其身, 。 三.查字典,对照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1)弃甲曳.( )兵 (2)涂有饿殍.( ) (3)鸡豚.( )狗彘.( )之畜.( ) (4)数.( )罟.( )不入洿.( )池 (5)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6)谨庠.( )序之教 (7)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悌( )之义 (9)是使民养生丧( )死无憾也 探究案 合作探究——小组共同讨论,集思方能广益! 探究点 1 文言文知识点 ㈠通假字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直不百步耳 疑难实虚词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于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3.非我也,兵也兵: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 5.河东凶亦然然: 6.邻国之民不加少加 7.弃甲曳兵而走曳兵:走 8.或百步而后止或: 9.数罟不入洿池数罟 10.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孝悌: 11.非我也,岁也岁: 12.斯天下之民至焉斯: 13.填然鼓之之: 14.树之以桑之 1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 16.斧斤以时入山林以: 词类活用 1.河内凶(凶:)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直不百步耳 ㈡疑难实虚词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之于: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 3.非我也,兵也 兵: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 5.河东凶亦然 然: 6.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 7.弃甲曳兵而走 曳兵: 走: 8.或百步而后止 或: 9.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 10.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 孝悌: 11.非我也,岁也 岁: 12.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 13.填然鼓之 之: 14.树之以桑 之: 15.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以: 16.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 ㈢词类活用 1.河内凶 (凶: )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 3.王无罪岁(罪:) 4.填然鼓之(鼓:) 5.树之以桑(树:) 6.谨庠序之教(谨:) 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 9.请以战喻(战:)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 (死:) 四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岁也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申之以孝悌之义一 5.树之以桑一一 6.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一 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8.未之有也 9.何也 10.非我也,岁也 探究点2准确翻译 学法指导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 ) 3.王无罪岁 (罪: ) 4.填然鼓之 (鼓: ) 5.树之以桑 (树: ) 6.谨庠序之教 (谨: ) 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 )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食: ) 9.请以战喻 (战: )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 ) (死: ) ㈣特殊句式 1. 是亦走也—— 2. 非我也,岁也—— 3.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 申之以孝悌之义—— 5. 树之以桑—— 6. 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7.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8. 未之有也—— 9. 何也—— 10. 非我也,岁也—— 探究点 2 准确翻译 学法指导:
1、文言文翻译的要求: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 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 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 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 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毎个字词,只要它有 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 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 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 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虛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増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 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勺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 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 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 岁也。 训练案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与“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句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1、文言文翻译的要求: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 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 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 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 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 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 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 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 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 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 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 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 岁也。” 训练案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一、1、与“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句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