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同步练习72《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子圉(y)蚤(so)虱相( XIang)剑 B.象箸(zhu)箕(q1)子土簋(gui) C.菽藿(huo)茅茨(ci)称( cheng)此以求 D.跣(xian)行被(bei)发聚嘬(zuo) 【答案】B(A蚤:zo,C称:chen,D被:pi)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宦:做宦官 B.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称:相称,配得上 C.而越人跣行跣:赤脚 D.三虱食彘,相与讼讼:争论 【答案】A(宦:做官) 3.下列句子中的“见”字,读音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BCD 【答案】C(两个“见”都读xian,当“引见”讲) 4.下列句子中的“亡”字,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我已亡之矣 A.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B.醉足以亡裘乎 C.亡之,命也夫 D.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答案】B(例句和B都当“丢失”讲,A逃亡,C死亡,D同“无”,没有) 5.下列句子中的“其”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同步练习 72《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圉(yǔ) 蚤(sāo)虱 相(xiànɡ)剑 B.象箸(zhù) 箕(qí)子 土簋(ɡuǐ) C.菽藿(huò) 茅茨(cí) 称(chēnɡ)此以求 D.跣(xiǎn)行 被(bèi)发 聚嘬(zuō) 【答案】 B(A 蚤:zǎo,C 称:chèn,D 被:pī)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宦:做宦官 B.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 称:相称,配得上 C.而越人跣行 跣:赤脚 D.三虱食彘,相与讼 讼:争论 【答案】 A(宦:做官) 3.下列句子中的“见”字,读音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两个“见”都读 xiàn,当“引见”讲) 4.下列句子中的“亡”字,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今我已亡之矣 A.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B.醉足以亡裘乎 C.亡之,命也夫 D.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答案】 B(例句和 B 都当“丢失”讲,A 逃亡,C 死亡,D 同“无”,没有) 5.下列句子中的“其”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C.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D.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 【答案】AC(都表反问语气,难道:B表测度语气,大概、恐怕:D代词“那”) 6.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BCD 【答案】C(两个“树”字都当“种植”讲,A①为什么,②什么,B①住宿,② 筑舍定居,D①满足,②够) 7.下列句子中的“穷”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必穷矣(穷困) B.死生存亡,穷达贫富(穷困,不富有) C.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尽) D.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穷尽) 【答案】B(穷:不得志,不显贵) 8.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指代对象不同的一项是( B C. 【答案】D①D①代杨布,②代狗;A代子胥,B代吴王,C代杨树) 、文本精品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鍹似蛇,蚕似蠼人见蛇则惊骇,见蠼则毛起渔者持鳢,妇人拾蚕,利之所在, 皆为贲、诸
A.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 B.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C.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D.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 【答案】 AC(都表反问语气,难道;B 表测度语气,大概、恐怕;D 代词“那”) 6.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两个“树”字都当“种植”讲,A①为什么,②什么,B①住宿,② 筑舍定居,D①满足,②够) 7.下列句子中的“穷”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必穷矣(穷困) B.死生存亡,穷达贫富(穷困,不富有) C.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尽) D.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穷尽) 【答案】 B(穷:不得志,不显贵) 8.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指代对象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D(D①代杨布,②代狗;A 代子胥,B 代吴王,C 代杨树)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 皆为贲、诸 ……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 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囊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 哉! 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 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 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 矅,人乃弗杀 (《韩非子·说林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解素衣 雨:下雨 B.衣缁衣而反 反:回来 C.衣素衣而出 出:外出 D.三虱食彘,相与讼讼:责备,埋怨 【答案】D(讼:争论,喧嚷)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鳢似蛇,蚕似蝎B.而亡其富之涯乎 C.讼者奚说 D.彘腥,人乃弗杀 【答案】C(A项,鳢,通“鳝”;B项,亡,通“忘”;D项,矅,同“癯”) 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 【答案】A(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B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 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C项,都是连词,于是D项,都是代词,这) 12.下列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 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囊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 哉!” …… 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 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 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 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 臞,人乃弗杀 (《韩非子·说林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解素衣 雨:下雨 B.衣缁衣而反 反:回来 C.衣素衣而出 出:外出 D.三虱食彘,相与讼 讼:责备,埋怨 【答案】 D(讼:争论,喧嚷)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鳣似蛇,蚕似蠋 B.而亡其富之涯乎 C.讼者奚说 D.彘臞,人乃弗杀 【答案】 C(A 项,鳣,通“鳝”;B 项,亡,通“忘”;D 项,臞,同“癯”) 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A(A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 B 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 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 C 项,都是连词,于是 D 项,都是代词,这) 12.下列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者持館”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 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 B.“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 要学会换位思考 C.“富之以涯”则体现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 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知足常乐 D.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的人性的弱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 人寻味 【答案】A(“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说法错误,而应是“批评了人性可 因利益而改变的人性的弱点”) 、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 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 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构怨 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大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 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扦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 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 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 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十披甲脊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 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 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 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 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 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
A.“渔者持鳣”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 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 B.“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 要学会换位思考 C.“富之以涯”则体现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 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知足常乐” D.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的人性的弱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 人寻味 【答案】 A(“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说法错误,而应是“批评了人性可 因利益而改变的人性的弱点”)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 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 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构怨 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大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 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 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 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 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 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 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 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 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 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 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
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吏》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 【答案】B(阴:暗中) 1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故燕王欲结于君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答案】B(例句和B都当“在”讲)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 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承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 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 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 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 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 立庙 【答案】C(此时太原己经陷落) 1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吏》)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答案】 B(阴:暗中) 1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故燕王欲结于君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答案】 B(例句和 B 都当“在”讲)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 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承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 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 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 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 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 立庙 【答案】 C(此时太原已经陷落) 16.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