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63《尚贤》同步练习 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射御(yu)社稷(j)譬(pi)若 B.辟(pi)疏庶(shu)子阖(he)门 C.工肆(si)伊(yi)尹庖(po)厨 D.闳(hong)天置(j)网承嗣(ci) 【答案】C(A稷:j,B辟:bi,D嗣:si)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奈何:怎么样 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社稷:土地神 C.然后国之良士亦可得而众也然后:这以后 D.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是故:因此 【答案】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3.下列句子中的“且”字,和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A.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 B.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 C.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B(A况且,B和例句都当“将要”讲,C况且,再说,D连词,又)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BC 【答案】A(A本:①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②正常用法,根本B至,到C作 坊,店铺D勉励,鼓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63《尚贤》同步练习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射御(yù) 社稷(jī) 譬(pì)若 B.辟(pì)疏 庶(shù)子 阖(hé)门 C.工肆(sì) 伊(yī)尹 庖(páo)厨 D.闳(hónɡ)夭 罝(jū)网 承嗣(cí) 【答案】 C(A 稷:jì,B 辟:bì,D 嗣:sì)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奈何:怎么样 B.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社稷:土地神 C.然后国之良士亦可得而众也 然后:这以后 D.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 是故:因此 【答案】 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3.下列句子中的“且”字,和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A.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 B.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 C.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B(A 况且,B 和例句都当“将要”讲,C 况且,再说,D 连词,又)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A(A 本:①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②正常用法,根本 B 至,到 C 作 坊,店铺 D 勉励,鼓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D.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答案】AC(都当“主张,学说”讲) 6.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 【答案】C(A疏:①疏远的人,②臣下向皇帝上奏的文体;B鄙:①边疆,② 以……为鄙,意动用法;C美:美好;D行:①品行,②实行) 7.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必将富之贵之 B.不义不富,不义不贵 C.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答案】CC是形容词作状语,ABD是使动用法)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B.此何难之有? C.何谓德不形? D.唯命之从 【答案】C(ABD都是宾语前置,C不是) 、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 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
A.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D.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答案】 AC(都当“主张,学说”讲) 6.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C(A 疏:①疏远的人,②臣下向皇帝上奏的文体;B 鄙:①边疆,② 以……为鄙,意动用法;C 美:美好;D 行:①品行,②实行) 7.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将富之贵之 B.不义不富,不义不贵 C.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答案】 C(C 是形容词作状语,ABD 是使动用法)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B.此何难之有? C.何谓德不形? D.唯命之从 【答案】 C(ABD 都是宾语前置,C 不是)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 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
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 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 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 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 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 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 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 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 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 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9.对下列“而”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②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③圣王之为政,列 德而尚贤④美章而恶不生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答案】B(都,是连词①表转折关系,②表顺承关系,③④都表并列关系) 10.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A.必将富之贵之 B.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C.无能则下之 D.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答案】B(例句和A、C、D项都是使动用法B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 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 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 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 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 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 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 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 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 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9.对下列“而”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 ②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③圣王之为政,列 德而尚贤 ④美章而恶不生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答案】 B(都, 是连词①表转折关系,②表顺承关系,③④都表并列关系) 10.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A.必将富之贵之 B.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C.无能则下之 D.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答案】 B(例句和 A、C、D 项都是使动用法 B 项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答案】C(“辟”都通“避”,丢开、抛弃A项,举荐;拿B项,相应的位次 排列,陈列;D项,功劳;劳累) 12.下列有关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 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 B.其实,墨子在这里说的“贤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因此 说墨子的人才观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C.在第二段里,墨子分别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 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从而亮明了自己“尚贤”的 观点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开头用善射御之 士的故事作比,说明举贤的途径;第二段又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 家的有效方法,即“尚贤事能” 【答案】B(“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 乎言谈、博乎道术”之士)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也,长八尺五寸及项王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 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故地项梁 败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 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 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 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豉而望归,及其锋东向,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 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 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就国,更以为列侯及闻汉遣韩信 略韩地,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汉二年,韩信略定韩十余城汉 王至河南,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昌降,汉王乃立韩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三年
C. D. 【答案】 C(“辟”都通“避”,丢开、抛弃 A 项,举荐;拿 B 项,相应的位次; 排列,陈列;D 项,功劳;劳累) 12.下列有关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 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 B.其实,墨子在这里说的“贤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因此 说墨子的人才观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C.在第二段里,墨子分别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 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从而亮明了自己“尚贤”的 观点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开头用善射御之 士的故事作比,说明举贤的途径;第二段又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 家的有效方法,即“尚贤事能” 【答案】 B(“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 乎言谈、博乎道术”之士)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也,长八尺五寸及项王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 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故地项梁 败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 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 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 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向,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 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 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就国,更以为列侯及闻汉遣韩信 略韩地,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汉二年,韩信略定韩十余城汉 王至河南,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昌降,汉王乃立韩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三年
汉王出荥阳,韩王信、周苛等守荥阳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复归汉, 汉复立以为韩王,竞从击破项籍,天下定五年春,遂与剖符为韩王,王颍川 明年春,上以韩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 处,乃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 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信乃徙治马邑秋,匈奴冒顿大围信,信数使使 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 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鞬,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 (节选自《史记·韩王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左迁:降职 B.将兵略韩地略:攻夺,夺取 C使人责让信让:使谦让,使退让 D.遂与剖符为韩王,王颍川王:统治,称王 【答案】C(让:责备) 14.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BCD 【答案】B(乃:都当“于是,就”讲)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认为韩信雄壮勇武,所处封地又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就起了戒备心理, 于是下诏命韩王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 B.沛公收复韩国封地得到韩信这个人才并委以重任,韩信追随沛公,以敏锐的 战略性眼光建议沛公利用士气争夺天下,由此,沛公平定三秦,封韩信为韩王 C.韩王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当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时,燕国、 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韩 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
汉王出荥阳,韩王信、周苛等守荥阳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复归汉, 汉复立以为韩王,竞从击破项籍,天下定五年春,遂与剖符为韩王,王颍川 明年春,上以韩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 处,乃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 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信乃徙治马邑秋,匈奴冒顿大围信,信数使使 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 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 (节选自《史记·韩王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 左迁:降职 B.将兵略韩地 略:攻夺,夺取 C 使人责让信 让:使谦让,使退让 D.遂与剖符为韩王,王颍川 王:统治,称王 【答案】 C(让:责备) 14.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乃:都当“于是,就”讲)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认为韩信雄壮勇武,所处封地又都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就起了戒备心理, 于是下诏命韩王信迁移到太原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匈奴,建都晋阳 B.沛公收复韩国封地得到韩信这个人才并委以重任,韩信追随沛公,以敏锐的 战略性眼光建议沛公利用士气争夺天下,由此,沛公平定三秦,封韩信为韩王 C.韩王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当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时,燕国、 齐国、赵国、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韩 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