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Physics 课程代码 PHYS2002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师范) 学分4学分 学时 72学时 主讲教师 方建兴 修订日期 2023年9月 指定教材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高等数学、微分方程教研室编,高等数学第四册(第四版),北 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20年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为高等院校物理(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大类基础课程。其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 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的基础上,学习用数学 手段解决具体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后继的基础课 程和专业课程研究有关的数学物理问题作准备,也为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数学物理问题的求解 提供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复变函数理论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掌捏解析函数的定义和常见初等解 析函数的性质及计算方法:掌握何西积分定理和柯西积分公式:掌握解析函数的幂级数表示 和洛朗级数的展开:掌握留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利用留数计算实积分的方法:了解复变函数 中的共形映射:了解解析延拓及下函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复变函数理论求解实际物理问 题中遇到的各类复杂积分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2:掌握一维波动方程的建立和傅里叶求解方法:掌握热传导方程的傅里 解法:掌握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傅里叶解法;了解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解法:掌握傅里叶变 换。体会数理方程建立过程中的物理思想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德树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课程目标3:掌握几类常见的特殊函数,如勒让德多项式和贝塞尔函数等。了解施图 姆-刘维尔本征问题。培养学生模型建构、分析与综合、推理类比等科学思维方法:理解学 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成为校级骨干教师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Physics 课程代码 PHYS2002 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师范) 学 分 4 学分 学 时 72 学时 主讲教师 方建兴 修订日期 2023 年 9 月 指定教材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高等数学、微分方程教研室编,高等数学第四册(第四版),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为高等院校物理(师范)专业开设的一门大类基础课程。其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 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的基础上,学习用数学手段解决具体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后继的基础课 程和专业课程研究有关的数学物理问题作准备,也为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数学物理问题的求解 提供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了解复变函数理论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掌握解析函数的定义和常见初等解 析函数的性质及计算方法;掌握柯西积分定理和柯西积分公式;掌握解析函数的幂级数表示 和洛朗级数的展开;掌握留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利用留数计算实积分的方法;了解复变函数 中的共形映射;了解解析延拓及 Γ 函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复变函数理论求解实际物理问 题中遇到的各类复杂积分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 2: 掌握一维波动方程的建立和傅里叶求解方法;掌握热传导方程的傅里叶 解法;掌握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傅里叶解法;了解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解法;掌握傅里叶变 换。体会数理方程建立过程中的物理思想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德树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课程目标 3: 掌握几类常见的特殊函数,如勒让德多项式和贝塞尔函数等。了解施图 姆-刘维尔本征问题。培养学生模型建构、分析与综合、推理类比等科学思维方法;理解学 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成为校级骨干教师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二章解析函数 课程目标1 第三章柯西定理与柯西积分 第四章解析函数中的幂级数表示 第五章留数及其应用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掌握物理学基 第六章一维波动方程的傅里叶解 础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第七章热传导方程的傅里叶解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 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有学、心理 第八章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傅里 学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 课程目标2 叶解 养。具有良好的中学物理教学的相关 第九章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解 知识。 第十章傅里叶变换 第十一章勒让德多项式 课程目标3 第十二章贝塞尔函数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 1.教学目标 复数的运算要熟练,正确理解区域、单连域,多连域,简单曲线等概念。正确理解复变 函数及与之有关的概念。 2.教学重难点 复数、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复球面与无穷远点。 3.教学内容 复数域、复平面、复数的模与幅角、复数的乘幂与方根;区域、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性:复球面。 4.教学方法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第二章 解析函数 第三章 柯西定理与柯西积分 第四章 解析函数中的幂级数表示 第五章 留数及其应用 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掌握物理学基 础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具有运用物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 学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人文与科学素 养。具有良好的中学物理教学的相关 知识。 课程目标 2 第六章 一维波动方程的傅里叶解 第七章 热传导方程的傅里叶解 第八章 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傅里 叶解 第九章 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解 第十章 傅里叶变换 课程目标 3 第十一章 勒让德多项式 第十二章 贝塞尔函数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1.教学目标 复数的运算要熟练,正确理解区域、单连域,多连域,简单曲线等概念。正确理解复变 函数及与之有关的概念。 2.教学重难点 复数、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复球面与无穷远点。 3.教学内容 复数域、复平面、复数的模与幅角、复数的乘幂与方根;区域、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性;复球面。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二章解析函数 1.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复变函数的导数、解析函数等基本概念:掌握并能运用柯西黎曼条件,要知 道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掌握初等解析函数的定义和主要性质。 2.教学重难点 解析函数的概念及柯西黎曼条件,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初等解析函数。 3.教学内容 复变函数的导数与微分、柯西黎曼条件、解析函数的定义、共形映射:共轭调和函数 的求法、共轭调和函数的几何意义:初等单值函数、多值函数。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三章柯西定理与柯西积分 1.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掌握复变函数积分的一般计算法,掌握并能运用柯西积 分定理,复合闭路定理和柯西积分公式,高阶导数公式,特别要能运用它们来计算积分。 2.教学重点难点 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及其简单性质,柯西积分定理及其推广,柯西积分公式及其推广 3.教学内容 复变函数积分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复变函数积分的简单性质:柯西积分定理、不定积 分、复围线情况:柯西积分公式、解析函数的无限次可微性、莫雷拉定理等。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二章 解析函数 1.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复变函数的导数、解析函数等基本概念;掌握并能运用柯西-黎曼条件,要知 道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掌握初等解析函数的定义和主要性质。 2. 教学重难点 解析函数的概念及柯西-黎曼条件,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初等解析函数。 3. 教学内容 复变函数的导数与微分、柯西-黎曼条件、解析函数的定义、共形映射;共轭调和函数 的求法、共轭调和函数的几何意义;初等单值函数、多值函数。 4.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三章 柯西定理与柯西积分 1.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掌握复变函数积分的一般计算法,掌握并能运用柯西积 分定理,复合闭路定理和柯西积分公式,高阶导数公式,特别要能运用它们来计算积分。 2. 教学重点难点 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及其简单性质,柯西积分定理及其推广,柯西积分公式及其推广。 3.教学内容 复变函数积分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复变函数积分的简单性质;柯西积分定理、不定积 分、复围线情况;柯西积分公式、解析函数的无限次可微性、莫雷拉定理等。 4.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 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四章解析函数的幂级数表示 1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级数收敛、发散与绝对收敛等概念:要求会把比较简单的解析函数展开成泰勒 级数并指出其收敛半径:要求会把较简单的函数展开成洛朗级数:正确理解孤立奇点的概念 及其分类:了解解析延拓及「函数、黎曼(函数。 2.教学重点难点 函数项级数的基本性质,幂级数与解析函数,洛朗级数,单值函数的孤立奇点。 3.教学内容 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函数项级数:幂级数的收敛性、解析函数的幂级数表示、解析函 数零点的孤立性及唯一性定理:洛朗级数的收敛圆环、解析函数的洛朗展开;孤立奇点的类 型及判断:解析延拓及下函数、黎曼?函数。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五章留数及其应用 1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函数在孤立奇点的留数概念,掌握并能应用留数定理,掌握留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利用留数计算某些实积分 2.教学重点难点 留数、利用留数计算实积分。 3教学内容 留数的定义及留数定理、留数的求法、无穷远点的留数:利用留数计算实积分,包括各 种实例。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四章 解析函数的幂级数表示 1.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级数收敛、发散与绝对收敛等概念;要求会把比较简单的解析函数展开成泰勒 级数并指出其收敛半径;要求会把较简单的函数展开成洛朗级数;正确理解孤立奇点的概念 及其分类;了解解析延拓及Γ函数、黎曼ζ函数。 2.教学重点难点 函数项级数的基本性质,幂级数与解析函数,洛朗级数,单值函数的孤立奇点。 3.教学内容 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函数项级数;幂级数的收敛性、解析函数的幂级数表示、解析函 数零点的孤立性及唯一性定理;洛朗级数的收敛圆环、解析函数的洛朗展开;孤立奇点的类 型及判断;解析延拓及Γ函数、黎曼ζ函数。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五章 留数及其应用 1.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函数在孤立奇点的留数概念,掌握并能应用留数定理,掌握留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利用留数计算某些实积分。 2.教学重点难点 留数、利用留数计算实积分。 3.教学内容 留数的定义及留数定理、留数的求法、无穷远点的留数;利用留数计算实积分,包括各 种实例。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六章一维波动方程的傅里叶解 1.教学目标 学习如何建立弦振动方程及提出方程的定解条件:掌握用分离变量法求解齐次方程混合 问题并了解其解的物理意义:掌握非齐次方程的求解及边界条件齐次化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一维波动方程弦振动方程的建立:齐次方程混合问题的傅里叶解法(分离变量法),强 迫振动、非齐次方程的求解, 3.教学内容 弦振动方程的建立、定解条件的提出: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齐次弦振动方程的混合问题: 傅里叶解的物理意义:电报方程:非齐次方程的求解。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七章热传导方程的傅里叶解 1教学目标 学习如何建立热传导方程:掌握热传导方程混合问题的傅里叶解法:了解其解的物理意 义。 2.教学重点难点 热传导方程的建立,混合问题的傅里叶解法,初值问题的傅里叶解法。 3教学内容 热传导方程的建立、扩散方程的建立、定解条件的提出;一端有界的热传导问题。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六章 一维波动方程的傅里叶解 1.教学目标 学习如何建立弦振动方程及提出方程的定解条件;掌握用分离变量法求解齐次方程混合 问题并了解其解的物理意义;掌握非齐次方程的求解及边界条件齐次化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一维波动方程--弦振动方程的建立;齐次方程混合问题的傅里叶解法(分离变量法),强 迫振动、非齐次方程的求解。 3.教学内容 弦振动方程的建立、定解条件的提出;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齐次弦振动方程的混合问题; 傅里叶解的物理意义;电报方程;非齐次方程的求解。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 第七章 热传导方程的傅里叶解 1.教学目标 学习如何建立热传导方程;掌握热传导方程混合问题的傅里叶解法;了解其解的物理意 义。 2.教学重点难点 热传导方程的建立,混合问题的傅里叶解法,初值问题的傅里叶解法。 3.教学内容 热传导方程的建立、扩散方程的建立、定解条件的提出;一端有界的热传导问题。 4.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等。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