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并以教学现象表现出来。 近代以后,社会和文化飞速发展,信息量剧增,教育目标 由单一走向多元,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 生活。这一切推动了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人们从研 究“怎样教学”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教学什么”和“为 什么教学”的问题。研究的问题涉及到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 与学生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与教学手段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知识能力、过程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代性和创 新性,语文教育新理念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语文课程 /教学现象纷繁复杂起来。 (二)认识语文教学现象 语文教学现象,是专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 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语文教学现 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 一是环境性的,如教室及其结构、教学设备及其结构、校 园各部分及其结构等;二是活动性的,如语文课堂教学及其结 构、实践活动及其结构、校内外教学见习和实习及其结构、个 别教学及其结构等;三是关系性的,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 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与文化结构的关系,教 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三)认识语文课程现象
26 分,并以教学现象表现出来。 近代以后,社会和文化飞速发展,信息量剧增,教育目标 由单一走向多元,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 生活。这一切推动了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人们从研 究“怎样教学”的问题,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教学什么”和“为 什么教学”的问题。研究的问题涉及到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 与学生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与教学手段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知识能力、过程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度,语文课程/教学的现代性和创 新性,语文教育新理念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语文课程 /教学现象纷繁复杂起来。 (二)认识语文教学现象 语文教学现象,是专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 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语文教学现 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 一是环境性的,如教室及其结构、教学设备及其结构、校 园各部分及其结构等;二是活动性的,如语文课堂教学及其结 构、实践活动及其结构、校内外教学见习和实习及其结构、个 别教学及其结构等;三是关系性的,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 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与文化结构的关系,教 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关系等。 (三)认识语文课程现象
所谓语文课程现象,是专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 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 一是物质性的。如语文教学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 学材料、语文补充资料、视听语文教学材料、电子语文教学材 料等等;二是活动性的,如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规划、语文课 程与教学实施、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评价、语文课程与语文教 学研制活动;三是关系性的,如语文内容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 系、内容组织与文化结构以及学生发展的关系、语文课程研制 与语文课程产品之间的关系等等。 二、揭示语文课程/教学规律 当认识语文课程/教学现象后,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 性层面,还要深入到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和内在结构中 去,揭示其规律,并以之对人们的语文课程/教学行为产生规 范作用。所以,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语文课 程/教学规律和指导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揭示语文课程/教 学规律包括揭示课程规律和教学规律。 (一)揭示语文课程规律的内涵 语文课程规律是语文课程/及其组成的成分发展变化过 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人们己经和正在努力揭示的语文 课程规律包括: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联系,语文形式和 内容的演变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以及语文课程改革和 发展的趋势:语文课程研制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文化与学生、 27
27 所谓语文课程现象,是专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 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语文课程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 一是物质性的。如语文教学计划、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 学材料、语文补充资料、视听语文教学材料、电子语文教学材 料等等;二是活动性的,如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规划、语文课 程与教学实施、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评价、语文课程与语文教 学研制活动;三是关系性的,如语文内容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 系、内容组织与文化结构以及学生发展的关系、语文课程研制 与语文课程产品之间的关系等等。 二、揭示语文课程/教学规律 当认识语文课程/教学现象后,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 性层面,还要深入到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和内在结构中 去,揭示其规律,并以之对人们的语文课程/教学行为产生规 范作用。所以,语文课程/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语文课 程/教学规律和指导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揭示语文课程/教 学规律包括揭示课程规律和教学规律。 (一)揭示语文课程规律的内涵 语文课程规律是语文课程/及其组成的成分发展变化过 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人们已经和正在努力揭示的语文 课程规律包括: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联系,语文形式和 内容的演变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本质联系,以及语文课程改革和 发展的趋势;语文课程研制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文化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社会与学校、规划与实施、实施与评价、评价与 规划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渐进 性和飞跃式变化趋势等等。 (二)揭示语文教学规律的内涵 语文教学规律是语文教学及其组成的成分发展变化过程 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人们已经把握和正在努力揭示的语 文教学规律包括:教学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之间的本质关系, 教学内在成分和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这主要是教师、学生、 语文内容、环境、方法、组织形式、语文教学目的与结果之间 的本质联系:语文教学内在联系中的科学性方面和艺术性方 面;等等。 三、指导语文课程/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语文课程/教学理 论一旦产生,就会反过来指导语文课程/教学实践。 (一)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类型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语文课程/教 学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语文课程与教学过程的特殊活动。 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语文课程/教学管理、语文课 程研制和语文课程应用三种类型。 1、语文课程与教学管理实践。 语文课程/教学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行政对语 文课程/教学过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估总结的组织行为,包括 对语文课程研制过程和语文课程/教学应用过程的行政组织
28 教师与学生、社会与学校、规划与实施、实施与评价、评价与 规划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渐进 性和飞跃式变化趋势等等。 (二)揭示语文教学规律的内涵 语文教学规律是语文教学及其组成的成分发展变化过程 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人们已经把握和正在努力揭示的语 文教学规律包括:教学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之间的本质关系, 教学内在成分和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这主要是教师、学生、 语文内容、环境、方法、组织形式、语文教学目的与结果之间 的本质联系;语文教学内在联系中的科学性方面和艺术性方 面;等等。 三、指导语文课程/教学实践 语文课程/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语文课程/教学理 论一旦产生,就会反过来指导语文课程/教学实践。 (一)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类型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语文课程/教 学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语文课程与教学过程的特殊活动。 语文课程/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语文课程/教学管理、语文课 程研制和语文课程应用三种类型。 1、语文课程与教学管理实践。 语文课程/教学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行政对语 文课程/教学过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估总结的组织行为,包括 对语文课程研制过程和语文课程/教学应用过程的行政组织
行为。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语文课程/教学改 革的行政组织领导,二是对语文课程/教学材料的行政管理。 2、课程研制实践。 语文课程研制是指教育行政官员、课程与教学专家和教师 在内的课程与教学工作者,有组织地编制语文课程/教学材 料、组织语文课程/教学实施和开展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过 程。集中表现为编制、使用和修订语文课程/教学材料的过程。 3、语文课程应用实践。 语文课程应用,就是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根据语文课程/ 教学计划,使用语文课程/教学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 这三种实践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但是这三种实践又是密 切联系在一起的,随着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师生逐步 成为语文课程研制者,推动着这三种实践的一体化。 (二)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 1、语文课程/教学论学者参与课程与教学管理和应用 通过这一机制,语文课程/教学论学者与教育管理者和教 师沟通,及时传播语文课程/教学理论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之 中。 2、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专家 通过这一机制,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学习掌握语文课程/教 学理论,同时将自己的感性实践经验升华为语文课程/教学理 论,使自己成为语文课程/教学专家,把语文课程/教学理论 直接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之中
29 行为。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语文课程/教学改 革的行政组织领导,二是对语文课程/教学材料的行政管理。 2、课程研制实践。 语文课程研制是指教育行政官员、课程与教学专家和教师 在内的课程与教学工作者,有组织地编制语文课程/教学材 料、组织语文课程/教学实施和开展语文课程/教学评价的过 程。集中表现为编制、使用和修订语文课程/教学材料的过程。 3、语文课程应用实践。 语文课程应用,就是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根据语文课程/ 教学计划,使用语文课程/教学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 这三种实践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但是这三种实践又是密 切联系在一起的,随着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师生逐步 成为语文课程研制者,推动着这三种实践的一体化。 (二)理论指导实践的机制 1、语文课程/教学论学者参与课程与教学管理和应用 通过这一机制,语文课程/教学论学者与教育管理者和教 师沟通,及时传播语文课程/教学理论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之 中。 2、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专家 通过这一机制,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学习掌握语文课程/教 学理论,同时将自己的感性实践经验升华为语文课程/教学理 论,使自己成为语文课程/教学专家,把语文课程/教学理论 直接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之中
3、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联合工作 以教育改革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学者、教育管 理者和教师以联合的形式,组合起来开展专题研究,从而实现 语文课程/教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第三节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研究 一、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是随着语文课程/教学的 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语文课程 /教学,也就没有独立的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 但许多教育论著中包含着关于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的 精湛论述,如《论语》、《礼记》、《读书作文谱》等。20世纪 语文单独设科后,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研究大体上 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年)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教育学》 中有“各科教授法”一章,其中也有“国文教授法”。这说明 语文课程/教学研究最初是孕育于教育学之中的。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年) 语文(当时称“国文”)教学研究之始,多称“教授法”,如 1918年由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研究会出版的夏宇众著《中学国 文科教授之商榷》等。其历史意义在于,这种研究逐步使语文
30 3、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联合工作 以教育改革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学者、教育管 理者和教师以联合的形式,组合起来开展专题研究,从而实现 语文课程/教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第三节 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研究 一、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是随着语文课程/教学的 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语文课程 /教学,也就没有独立的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研究, 但许多教育论著中包含着关于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的 精湛论述,如《论语》、《礼记》、《读书作文谱》等。20 世纪 语文单独设科后,语文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研究大体上 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 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 年) 1902 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 开设的《教育学》 中有“各科教授法”一章,其中也有“国文教授法”。这说明 语文课程/教学研究最初是孕育于教育学之中的。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 年) 语文(当时称“国文”)教学研究之始,多称“教授法”,如 1918 年由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研究会出版的夏宇众著《中学国 文科教授之商榷》等。其历史意义在于,这种研究逐步使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