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Equation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课程编号:M12045 总学时数:32 讲课学时:24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 实践学时:0学时 上机学时:0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书法等。 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版 参考书目:【1】《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崔允溶、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 【3】《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版,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继承中国百年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掌 握当代国际教育界课程科学和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全面了解语文教育的规律,为 今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教学根据中学语文教师的现状 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具体地说,这门课程是从语文学 科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出发,从相对微观的角度研究和探讨语文教育教学问题,从 而把握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内部规律,主要包括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语文教育 教学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的艺术等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全面了解语文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熟练地把课程与教学理论运用 到语文教育实践中去。 1.1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与演变的基本知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设计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实施等基本知识、学生主体性 的发展等基本知识。 1.2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设计等基本知识、语 文教学实施等基本知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等基本知识。 1.3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实施等基本知识、学生主 体性的发展等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Equation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课程编号:M12045 总学时数: 32 讲课学时: 24 学时 实验学时:8 学时 实践学时: 0 学时 上机学时:0 学时 学分: 2 学分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书法等。 教 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 蔡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版 参考书目:【1】《中学语文教学法》 王世堪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版; 【3】《课程与教学论》 张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版.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继承中国百年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掌 握当代国际教育界课程科学和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全面了解语文教育的规律,为 今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门课程教学根据中学语文教师的现状 和需要,侧重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具体地说,这门课程是从语文学 科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出发,从相对微观的角度研究和探讨语文教育教学问题,从 而把握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内部规律,主要包括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语文教育 教学的基本要素、语文教学的艺术等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全面了解语文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熟练地把课程与教学理论运用 到语文教育实践中去。 1.1 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与演变的基本知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设计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实施等基本知识、学生主体性 的发展等基本知识。 1.2 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设计等基本知识、语 文教学实施等基本知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等基本知识。 1.3 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等基本知识、语文教学实施等基本知识、学生主 体性的发展等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2.1通在了解掌握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实施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实现以下具体的能力目标。 2.1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能力: 2.2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能力 2.3口语交际的教学能力: 2.4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能力 3.素质目标 3.1通过学习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能够 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不断适应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培养具有先进的语文 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语文教师。 3.2通过学习与实践能够全面了解语文教有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熟练地把 课程与教学理论运用到语文教育实践中去。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酒并以实际行动加 以体现,高度认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现实,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思想观点、政 治理论和社会情成:学习并认真贯彻党的教有方针,坚 1.师德规范 德有为以人为本,话时正而教有引导动 教学目标1.1 塑造学生: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具有依 法执教的意识,立志做一名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道 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优秀语文教师。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以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学生:具有人文底 2.教育情怀 和科学精神,工作中尊重他人,以强大的爱心、责 心投入教学工作,以足够的耐心、细心对待学生,成为 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的引路人。 堂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 教学目标12 教学目标1.3 3.学科素养 解学科知识体系的芸本思想和方法:了解语文与其他 科的联系,了解语文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 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2.1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掌握语文教学技能,理解语文 教学目标2.2 数有内通,进行教学设计、实沛和评价,通过教学实践 4.教学能力 教学目标2.3 获得教学经验,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2.4 能力
2.1 通在了解掌握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实施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实现以下具体的能力目标。 2.1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能力: 2.2 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能力: 2.3 口语交际的教学能力: 2.4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能力。 3.素质目标 3.1 通过学习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能够 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不断适应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培养具有先进的语文 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语文教师。 3.2 通过学习与实践能够全面了解语文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能够熟练地把 课程与教学理论运用到语文教育实践中去。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教学目标 1.1 1.师德规范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以实际行动加 以体现,高度认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现实,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思想观点、政 治理论和社会情感;学习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激励、 塑造学生;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具有依 法执教的意识,立志做一名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道 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优秀语文教师。 2.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以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学生;具有人文底 蕴和科学精神,工作中尊重他人,以强大的爱心、责任 心投入教学工作,以足够的耐心、细心对待学生,成为 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的引路人。 教学目标 1.2 教学目标 1.3 3.学科素养 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 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语文与其他学 科的联系,了解语文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 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 2.1 教学目标 2.2 教学目标 2.3 教学目标 2.4 4.教学能力 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掌握语文教学技能,理解语文 教育内涵,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通过教学实践 获得教学经验,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 能力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屈和养成教有超律.理解汉语言文学 核心素养在育人过程的作用,具备全程育人和立体育 教学目标1.3 的意识,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 数学目标3.1 6.综合有人 校文化与教育活动的育人内酒和有人方法,充分利用课 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进行育 人。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政 平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我有发展蒂求,进行学习 7.学会反思 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恩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 教学目标3.1 创新意识。运用社判性思维方法。养虚从学生学习泻 教学目标3.2 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 8.沟通合作 握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 习。 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 币德规 教育情学科素教学能 班级指综合有学会反沟通合 范 怀养 力 导 人 思 作 数理古程 H 注,表中程体系,具体课程、空环节训练等,根据课程对名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 别用“H(高)1 “M(中)”、“L(弱)”表示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度的大小。 矩阵应覆所 有必修环节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 章节 教学内容与敦学要求 教学设计 与课程目标 课时 对应关系 主要内容 1.讲授为主,结 1课程论)和教学(论) 第一董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合学生自学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 辅助采用多姊 语文课 课程目标1. 教学要求: 体教学。 程与教 4.了解一般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基本 课程目标1.2 学论的 原理: 2.提供经典课堂 4 5堂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名 果程目标3. 任务和 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实录,让学生 研究对 和研究方法 讨论分析。 课程目标3. 象 3.小组讨论与课 后练习
教学目标 1.3 教学目标 3.1 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汉语言文学 核心素养在育人过程的作用,具备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 的意识,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 校文化与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育人方法,充分利用课 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进行育 人。 教学目标 3.1 教学目标 3.2 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 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 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 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从学生学习、课 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8.沟通合作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 握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 习。 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课程体系 毕业要求 师德规 范 教育情 怀 学科素 养 教学能 力 班级指 导 综合育 人 学会反 思 沟通合 作 数理方程 M H H M M M 注:表中课程体系:具体课程、实践环节、训练等;根据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 别用“H(高)”、“M(中)”、“L(弱)”表示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度的大小。 矩阵应覆盖所 有必修环节。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 章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设计 与课程目标 对应关系 课时 第一章 语文课 程与教 学论的 任务和 研究对 象 主要内容 1.课程(论)和教学(论);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 教学要求: 4.了解一般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基本 原理; 5.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6.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和研究方法 1. 讲授为主,结 合学生自学, 辅助采用多媒 体教学。 2.提供经典课堂 实录,让学生 讨论分析。 3.小组讨论与课 后练习 课程目标 1.1 课程目标 1.2 课程目标 3.1 课程目标 3.2 4
主要内容: L.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1.以教师讲授为 2.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主,讲授时利 3.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用事先准备好 教学要求: 第二章 4.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层演变 的一些多蝶体 课程目标1.1 语文课 5.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传承和 祝频、课件, 课程目标1.2 程与教 创新:树立语文教学史观: 辅之为课堂提 学的发 问、讨论。 课程目标3.1 展演变 课程目标3. 2.小组讨论与课 后练习。 3.分组练习。 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1.以教师讲授为 2.语文课程目标概述: 主,讲授时利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目标简 用事先准备好 述: 的一些多媒体 第三章 教学要求: 课程目标1.1 4.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地 祝频、课件, 语文课 位 辅之为课堂提 课程目标1.2 程的性 5.掌握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了解其作 问、讨论。 4 课程目标3.1 质和目 用和特征: 6.掌握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新课 标 2.小组讨论与课 课程目标39 程目标体现的新的价值观: ,了解语文新程目标的三维度和五领 后练习。 8.掌握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3.分组练习。 4.文献探索
第二章 语文课 程与教 学的发 展演变 主要内容: 1.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2.近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3.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 教学要求: 4.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5.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传承和 创新;树立语文教学史观; 1.以教师讲授为 主,讲授时利 用事先准备好 的一些多媒体 视频、课件, 辅之为课堂提 问、讨论。 2.小组讨论与课 后练习。 3.分组练习。 课程目标 1.1 课程目标 1.2 课程目标 3.1 课程目标 3.2 4 第三章 语文课 程的性 质和目 标 主要内容 1.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2.语文课程目标概述;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目标简 述; 教学要求: 4.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重要地 位; 5.掌握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了解其作 用和特征; 6.掌握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新课 程目标体现的新的价值观; 7.了解语文新程目标的三维度和五领 域; 8.掌握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以教师讲授为 主,讲授时利 用事先准备好 的一些多媒体 视频、课件, 辅之为课堂提 问、讨论。 2.小组讨论与课 后练习。 3.分组练习。 4.文献探索。 课程目标 1.1 课程目标 1.2 课程目标 3.1 课程目标 3.2 4
主要内密 语文课程坛准的 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 3. 语文现行新大纲:《全日制义务教 1,以教师讲授为 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设计 主,讲授时利 恩路: A 语文教材的几个问题 用率先准备灯 语文教材的概念: 的一些多媒仲 6.语文数材的功能: 课程目标2.1 第四章 7.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 祝频、课件, 语文课8.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类型: 辅之为课堂损 课程目标2.2 程设计 教学要求: 问、讨论。 课程目标3. 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演变 10。语文现行新大纲的结构框架: 2.小组讨论与调 课程目标3. 11.理解语文课程准确的性质作用: 后练习。 12.掌提《全日制义务教有语文课程标 准》的设计思路: 3.分组练习。 13.了解语文教材的发展演变 14.理解语文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布 4.文献探索。 理论: 15.掌握语文新教材的设计思想; 主要内容 1.讲授为主,辅 1.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2.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助多煤体教学: 教学要求: 2.提供经典课堂 课程目标3.1 3.了解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授条件 第五章 实录案例,让学 4.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课程目标3.2 语文教 5.远用相关原理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生讨论分析。 课程目标3.1 学设计 3.学生分组讨 论,根据提前布 课程目标3.2 置好的任务,每 组做主题发言。 主要内容 1以教师讲授为 课程目标3.1 第六章 1.识字与写字教学 主,讲授时利 语文教 2.阅读教学 课程目标3.2 学实施 数学要求: 用事先准备好 (上 3.了解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掌握识 的一些多蝶体 课程目标3.1 写字教学的方式方法: 4.了解阅读教学的内容: 祝频、课件, 课程目标3. 5.掌握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 辅之为课堂提
第四章 语文课 程设计 主要内容 1. 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 2. 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 3. 语文现行新大纲;《全日制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设计 思路; 4. 语文教材的几个问题 5. 语文教材的概念; 6. 语文教材的功能; 7.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 8.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类型; 教学要求: 9. 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演变; 10. 语文现行新大纲的结构框架; 11. 理解语文课程准确的性质作用; 12. 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的设计思路; 13. 了解语文教材的发展演变; 14. 理解语文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 理论; 15. 掌握语文新教材的设计思想; 1.以教师讲授为 主,讲授时利 用事先准备好 的一些多媒体 视频、课件, 辅之为课堂提 问、讨论。 2.小组讨论与课 后练习。 3.分组练习。 4.文献探索。 课程目标 2.1 课程目标 2.2 课程目标 3.1 课程目标 3.2 4 第五章 语文教 学设计 主要内容 1.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2.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3.了解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4.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5.运用相关原理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1.讲授为主,辅 助多媒体教学; 2.提供经典课堂 实录案例,让学 生讨论分析。 3.学生分组讨 论,根据提前布 置好的任务,每 组做主题发言。 课程目标 3.1 课程目标 3.2 课程目标 3.1 课程目标 3.2 4 第六章 语文教 学实施 (上) 主要内容 1.识字与写字教学 2.阅读教学 教学要求: 3.了解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掌握识字 写字教学的方式方法; 4.了解阅读教学的内容; 5.掌握阅读教学的常规过程。 1.以教师讲授为 主,讲授时利 用事先准备好 的一些多媒体 视频、课件, 辅之为课堂提 课程目标 3.1 课程目标 3.2 课程目标 3.1 课程目标 3.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