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初探 哲学中繁衍出教育学,教育学中繁衍出学科教育学。从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设立师范馆(北京师 范大学前身)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伊始,历 经“国文教授法”一“国文教学法”一“语文教材教法”一“语 文教学法”一“语文教学论”与“语文教育学”,以及目前正 在构建的“语文课程/教学论”,这门学科已有将近一个世纪 的历史。但目前这门学科仍未摆脱困境,主要表现有三:一是 它还停留在师范院校的课堂里,而且很难充分发挥作用:二是 基本上还只是在研究者的圈子里徘徊,未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一一为普通教师所运用,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和武器:三是研 究者与实践者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因而不能建立起科学的 能够切实指导教学实践的学科体系。究其原因,有人指出目前 有些师范院校办学方向有问题,有人指出学生专业思想有问 题。这些因素不可否认,但属外因。有人指出我们的研究方法 有问题,靠思辨的多,凭实验的少;有人指出我们的学科还不 够成熟,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体系,即离“科学”还有相当大 的距离。这后者才是内因。寻求走出困境之路,要观乎外,但 要求诸内。 一、是拿自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还是拿事物来附和自己 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其根本特点就是
1 序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初探 哲学中繁衍出教育学,教育学中繁衍出学科教育学。从 1902 年钦定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设立师范馆(北京师 范大学前身)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伊始,历 经“国文教授法”—“国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语 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与“语文教育学”,以及目前正 在构建的“语文课程/教学论”,这门学科已有将近一个世纪 的历史。但目前这门学科仍未摆脱困境,主要表现有三:一是 它还停留在师范院校的课堂里,而且很难充分发挥作用;二是 基本上还只是在研究者的圈子里徘徊,未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为普通教师所运用,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和武器;三是研 究者与实践者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因而不能建立起科学的 能够切实指导教学实践的学科体系。究其原因,有人指出目前 有些师范院校办学方向有问题,有人指出学生专业思想有问 题。这些因素不可否认,但属外因。有人指出我们的研究方法 有问题,靠思辨的多,凭实验的少;有人指出我们的学科还不 够成熟,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体系,即离“科学”还有相当大 的距离。这后者才是内因。寻求走出困境之路,要观乎外,但 要求诸内。 一、是拿自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还是拿事物来附和自己 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其根本特点就是
思维方式的实践性和社会生活的走向性,即以认识世界为任 务,以改造世界为目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根本特 点。要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科学体系,首先需要辨明纯逻 辑思辨与科学抽象的不同。费尔巴哈指出,思辨哲学“不是拿 自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而是相反地拿事物来附和自己的概 念。”①在语文教育学的研究中纯逻辑思辨的主要表现就是,不 是按照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来构建学科的理论体系,而是按照 逻辑思辨的概念体系去规范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而且许多重 要的概念都是从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人才学、语言学、 文章学、文艺学、文化学、美学、哲学等学科的概念中演绎出 来的,或者是由课程论、教学论、教育评价论、教师论等相关 学科中的现成的概念演绎出来的。总之是由概念到概念。科学 抽象是要按照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来构建学科理论体系,从 “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这样周而复始的反复过程中 抽象概念。总之是由实践到理论。而且这种理论还要再拿到实 践中去检验,根据实践的检验坚持科学的,根据实践的检验改 正非科学的,逐步完善。各种教材的编辑过程,实质上都是对 相关人类文化的选择和组织的过程,这种选择和组织过程体现 着作者对相关人类文化的价值判断过程。教育价值观是教育观 的核心,所以教材的编写过程实质上就是用教材的形式来体现 一定的教育观念。同样,《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的编写, 就是要用教材的形式来体现语文教育观。 ①《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526页,三联书店1962年版。 2
2 思维方式的实践性和社会生活的走向性,即以认识世界为任 务,以改造世界为目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根本特 点。要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科学体系,首先需要辨明纯逻 辑思辨与科学抽象的不同。费尔巴哈指出,思辨哲学“不是拿 自己的概念去符合事物,而是相反地拿事物来附和自己的概 念。”①在语文教育学的研究中纯逻辑思辨的主要表现就是,不 是按照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来构建学科的理论体系,而是按照 逻辑思辨的概念体系去规范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而且许多重 要的概念都是从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人才学、语言学、 文章学、文艺学、文化学、美学、哲学等学科的概念中演绎出 来的,或者是由课程论、教学论、教育评价论、教师论等相关 学科中的现成的概念演绎出来的。总之是由概念到概念。科学 抽象是要按照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来构建学科理论体系,从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周而复始的反复过程中 抽象概念。总之是由实践到理论。而且这种理论还要再拿到实 践中去检验,根据实践的检验坚持科学的,根据实践的检验改 正非科学的,逐步完善。各种教材的编辑过程,实质上都是对 相关人类文化的选择和组织的过程,这种选择和组织过程体现 着作者对相关人类文化的价值判断过程。教育价值观是教育观 的核心,所以教材的编写过程实质上就是用教材的形式来体现 一定的教育观念。同样,《语文课程/教学论》教材的编写, 就是要用教材的形式来体现语文教育观。 ①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第 526 页,三联书店 1962 年版
所谓教材体系,就是能够贯串始终地把课程内容组成有机 整体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的不同,决定了对内容的选择、 组织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所以科学的教材体系有三项功能: (1)把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机地组织起 来,(2)把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学生的认知和智能结构统 一起来,(3)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起来。 二、理性方法和实际材料 关于理性方法和实际材料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说:“科学 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 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①列宁说: “《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 点概括的,彼此紧相联系的思想。”®“科学是实验的科学” 的基本含义,就是说科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且要接受实践 的检验。所以,我们把下列材料作为研究的依据:(1)语文教 育史,特别是近百年的语文教育史;(2)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 特别是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3)广大教师 的教学经验,特别是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理性方法包括归纳、 分析、比较等逻辑思辨的方法,以及观察和实验研究。所以, 也不是说随便哪一个人的实践过程就能构成科学体系,也不是 要保留历史上己经证明是消极的或陈旧过时的东西,更不能容 纳当前实践中的错误倾向:而是要力争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的“理性方法”来整理这些“感性材料”,从优秀传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②《例宁述集,第1卷第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
3 所谓教材体系,就是能够贯串始终地把课程内容组成有机 整体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的不同,决定了对内容的选择、 组织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所以科学的教材体系有三项功能: (1)把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机地组织起 来,(2)把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学生的认知和智能结构统 一起来,(3)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起来。 二、理性方法和实际材料 关于理性方法和实际材料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说:“科学 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 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①列宁说: “《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 点概括的,彼此紧相联系的思想。”②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 的基本含义,就是说科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且要接受实践 的检验。所以,我们把下列材料作为研究的依据:(1) 语文教 育史,特别是近百年的语文教育史;(2) 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 特别是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3) 广大教师 的教学经验,特别是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理性方法包括归纳、 分析、比较等逻辑思辨的方法,以及观察和实验研究。所以, 也不是说随便哪一个人的实践过程就能构成科学体系,也不是 要保留历史上已经证明是消极的或陈旧过时的东西,更不能容 纳当前实践中的错误倾向;而是要力争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的“理性方法”来整理这些“感性材料”,从优秀传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163 页,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② 《列宁选集》,第 1 卷第 9 页,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统、成功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抽象出一些概括的、 具有内在联系的思想观点,以及正确的原理、原则、模式、程 序等,来构建科学的并具有实际操作可能的学科体系。所以要 保证理论概括的正确性,必须把实证研究和逻辑思辨结合起 来。这些实际材料是堆积如山的,理论概括更为不易。所以我 们不敢抱有一步或几步就攀登高峰的奢望,而只是希望通过不 断探索,能够寻求到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古人云:“例不十,法不立。”我们的信念是:理论研究最 终必须采取这种形式一不是谁曾经“说过”是怎样的,也不 是谁“认为”是怎样的,而必须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事实 “证明”是怎样的,理论的成功最终在于成功的实践。也就是 说,语文课程/教学论不是全凭思辨,还要凭先进教师的经验 概括以及观察和实验,来揭示一系列的规律性。这正如辞书的 编纂,决不是先有辞典的解释然后实际用例才得以存在,恰恰 相反,是先有实际用例,然后才有辞典的解释。辞典的编纂者, 只是集中众多的实际用例,从中抽象出一般的、共同的意义, 归纳为几项辞典的意义,这就是规律性的东西。 三、科学性的基本标志 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科学体系,最基本的要求就 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而科学性的最基本的标志就是它与语文 教育的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的符合程度。其具体要求有: (一)结构的系统性 包括要素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合理性。语文课程/教学论作
4 统、成功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抽象出一些概括的、 具有内在联系的思想观点,以及正确的原理、原则、模式、程 序等,来构建科学的并具有实际操作可能的学科体系。所以要 保证理论概括的正确性,必须把实证研究和逻辑思辨结合起 来。这些实际材料是堆积如山的,理论概括更为不易。所以我 们不敢抱有一步或几步就攀登高峰的奢望,而只是希望通过不 断探索,能够寻求到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古人云:“例不十,法不立。”我们的信念是:理论研究最 终必须采取这种形式——不是谁曾经“说过”是怎样的,也不 是谁“认为”是怎样的,而必须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事实 “证明”是怎样的,理论的成功最终在于成功的实践。也就是 说,语文课程/教学论不是全凭思辨,还要凭先进教师的经验 概括以及观察和实验,来揭示一系列的规律性。这正如辞书的 编纂,决不是先有辞典的解释然后实际用例才得以存在,恰恰 相反,是先有实际用例,然后才有辞典的解释。辞典的编纂者, 只是集中众多的实际用例,从中抽象出一般的、共同的意义, 归纳为几项辞典的意义,这就是规律性的东西。 三、科学性的基本标志 建立《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科学体系,最基本的要求就 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而科学性的最基本的标志就是它与语文 教育的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的符合程度。其具体要求有: (一)结构的系统性 包括要素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合理性。语文课程/教学论作
为一门学科,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要对语文教育现象作出历 史的全面的描述,要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要建立一系 列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定义、定理、原则、程序等,并构成严 密的逻辑体系。其中包括该学科的完善的知识结构,科学的训 练体系,有效的评价系统等。不具有这种要素的完整性和结构 的合理性,就不能成为“科学”,尤其是不可能成为现代科学。 (二)内容的正确性 无论是对现象的描述,对规律的揭示,或者是对范畴的界 定,都要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并能体现最新研究成果, 反映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例如,人脑科学十电脑技术 =未来教育。左右脑协调教育理论强调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和形象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对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电脑技术的普遍运用,必然引起整个教育体系的性质、目 的、任务、体制等的根本变革,彻底改变教师、学生、教材之 间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反映这种变 革。 (三)实践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特点之一是,它既是基础理论学科, 又是应用技术学科。其理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它与语 文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程度。具体任务是把基础理论转化为具有 实践性的应用理论,再把应用理论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应用技 术,并尽可能地概括为运用模式或操作程序,使教育教学的理 论和技术都能走进普通教师的课堂,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和武 5
5 为一门学科,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要对语文教育现象作出历 史的全面的描述,要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要建立一系 列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定义、定理、原则、程序等,并构成严 密的逻辑体系。其中包括该学科的完善的知识结构,科学的训 练体系,有效的评价系统等。不具有这种要素的完整性和结构 的合理性,就不能成为“科学”,尤其是不可能成为现代科学。 (二)内容的正确性 无论是对现象的描述,对规律的揭示,或者是对范畴的界 定,都要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并能体现最新研究成果, 反映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例如,人脑科学+电脑技术 =未来教育。左右脑协调教育理论强调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和形象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对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电脑技术的普遍运用,必然引起整个教育体系的性质、目 的、任务、体制等的根本变革,彻底改变教师、学生、教材之 间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反映这种变 革。 (三)实践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特点之一是,它既是基础理论学科, 又是应用技术学科。其理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它与语 文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程度。具体任务是把基础理论转化为具有 实践性的应用理论,再把应用理论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应用技 术,并尽可能地概括为运用模式或操作程序,使教育教学的理 论和技术都能走进普通教师的课堂,成为他们手中的工具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