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电路的设计方法 (2)选择电位器的阻值和变化规律 电位器的阻值变化规律通常做成三种:直线式、对数式、反对熟式。 直线式电位器可用于示波器和电视接收机中控制示波管和显像管的聚 焦和亮度。在稳压电源的取样电路中也选用直线式电位器。也可用于晶体 管电路中工作点的调节。 反对数式电位器阻值在转角较小时变化大,以后逐渐变小。 对数式电位器常用在音响设备、收音机及电视接收机中的音量控制。 4.1.5绘总体电路图 绘制电路图需注意: 1)信号流向,一般从输入端花期,由左至右(由上至下)按信号流向 绘出个单元电路,使全图易于阅读和理解。 2)注意总体电路图的紧凑和协调,做到布局合理、排列均匀、图面清晰。 3)尽量将总体电路图绘在一张图纸上,而将其余部分按所设计单元电路 画在另一张或数张图纸上,并在各图所有断口两端做上标记,以此 说明各图纸间电路连线的来龙去脉。 第4章 电路及接口设计 6
第4章 电路及接口设计 6 4.1 电路的设计方法 (2)选择电位器的阻值和变化规律 电位器的阻值变化规律通常做成三种:直线式、对数式、反对熟式。 直线式电位器可用于示波器和电视接收机中控制示波管和显像管的聚 焦和亮度。在稳压电源的取样电路中也选用直线式电位器。也可用于晶体 管电路中工作点的调节。 反对数式电位器阻值在转角较小时变化大,以后逐渐变小。 对数式电位器常用在音响设备、收音机及电视接收机中的音量控制。 4.1.5 绘总体电路图 绘制电路图需注意: 1)信号流向,一般从输入端花期,由左至右(由上至下)按信号流向 绘出个单元电路,使全图易于阅读和理解。 2)注意总体电路图的紧凑和协调,做到布局合理、排列均匀、图面清晰。 3)尽量将总体电路图绘在一张图纸上,而将其余部分按所设计单元电路 画在另一张或数张图纸上,并在各图所有断口两端做上标记,以此 说明各图纸间电路连线的来龙去脉
4.1电路的设计方法 4)图中元器件的符号应标准化。 5)连接线一般画成水平线或垂直线,尽可能较少交叉和拐弯。 4.1.6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1.电子电路的组装 需注意一下几点: 1)所有元器件在组装前应尽可能全部测试一遍,以保证所有元器件均合格 2)所有集成电路的组装方向要保持一致,以便于正确布线和查线。 3)组装分立元件时应使其标志朝向易于观察的方向,以便于查找和更换。 对于有极性的元件,要分清极性 4)为了便于查线,可根据连接线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颜色的导线。习惯是 正电源用红线,负电源用蓝线,地线用黑线,信号线用黄线。 5)连线尽量做到横平竖直。 6)所有地线必须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地。 第4章电路及接口设计
第4章 电路及接口设计 7 4.1 电路的设计方法 4)图中元器件的符号应标准化。 5)连接线一般画成水平线或垂直线,尽可能较少交叉和拐弯。 4.1.6 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1.电子电路的组装 需注意一下几点: 1)所有元器件在组装前应尽可能全部测试一遍,以保证所有元器件均合格 2)所有集成电路的组装方向要保持一致,以便于正确布线和查线。 3)组装分立元件时应使其标志朝向易于观察的方向,以便于查找和更换。 对于有极性的元件,要分清极性 4)为了便于查线,可根据连接线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颜色的导线。习惯是 正电源用红线,负电源用蓝线,地线用黑线,信号线用黄线。 5)连线尽量做到横平竖直。 6)所有地线必须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地
4.1电路的设计方法 2.电子电路的调试 (1)调试方法 边安装边调试;整个电路全部焊接安装后,实行一次调试。 (2)调试步骤 1)通电前检查 2)通电观察 3)单元电路调试 4)整机联调 3.故障诊断方法 静态查找法是用万用表测量元器件引脚电压、测量电阻值、电容漏电以及 电路是否有断路或短路情况 动态查找法是通过相应的一起、仪表在电路加上适当信号的情况下测量电 路的性能指标、元器件的工作状态。 为加快查找故障点的速度,提高故障诊断效率,具体操作时间可视不同情 况选用“对分”、“分割”、“对比”、“替代”等查找方法。 第4章电路及接口设计 8
第4章 电路及接口设计 8 2.电子电路的调试 4.1 电路的设计方法 (1)调试方法 边安装边调试;整个电路全部焊接安装后,实行一次调试。 (2)调试步骤 1)通电前检查 2)通电观察 3)单元电路调试 4)整机联调 3.故障诊断方法 静态查找法是用万用表测量元器件引脚电压、测量电阻值、电容漏电以及 电路是否有断路或短路情况 动态查找法是通过相应的一起、仪表在电路加上适当信号的情况下测量电 路的性能指标、元器件的工作状态。 为加快查找故障点的速度,提高故障诊断效率,具体操作时间可视不同情 况选用“对分”、“分割”、“对比”、“替代”等查找方法
4.1电路的设计方法 4.1.7设计报告的撰写 设计报告撰写应包括一下内容: 1)课题名称。 2)内容摘要。 3)设计任务和要求。 4)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论证。包括曾考虑过的各种方案框图、简要原理和 优缺点以及所选定方案之理由等。 5)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元器件的选择。 6)绘出总体电路图及必要的波形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7)组装与调试,内容应含: ①使用的主要仪器、仪表。应列出名称、型号、出产厂家及出产年月等。 ②测试的数据和波形。 ③组装与调试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④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诊断与排除方法。 8)所设计电路的特点以及改进意见。 9)所用元器件的编号列表。 10)列出参考文献。11)收获、体会及建议。 第4章电路及接口设计
第4章 电路及接口设计 9 4.1 电路的设计方法 4.1.7 设计报告的撰写 设计报告撰写应包括一下内容: 1)课题名称。 2)内容摘要。 3)设计任务和要求。 4)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论证。包括曾考虑过的各种方案框图、简要原理和 优缺点以及所选定方案之理由等。 5)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元器件的选择。 6)绘出总体电路图及必要的波形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7)组装与调试,内容应含: ① 使用的主要仪器、仪表。应列出名称、型号、出产厂家及出产年月等。 ② 测试的数据和波形。 ③ 组装与调试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④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诊断与排除方法。 8)所设计电路的特点以及改进意见。 9)所用元器件的编号列表。 10)列出参考文献。 11)收获、体会及建议
4.1电路的设计方法 4.1.7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干扰的三要素: 1)干扰源(噪声源、感应源)。 2)受感电路(接收电路)。 3)干扰源与受感电路间的耦合途径。 常见的耦合途径有经公共阻抗的寄生耦合、寄生电容耦合、寄生电感 耦合、经电磁场的寄生耦合以及波导耦合等。 抗干扰的三方面: 1)消除和抑制干扰源。 2)切除干扰源与受感电路间的耦合通道。 3)提高受感电路自身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耦合的四种形式: 1)电场耦合(静电耦合)。 2)磁场耦合。 3)电磁场耦合。 4)经过两个电路间连线的耦合。 第4章电路及接口设计 10
第4章 电路及接口设计 10 4.1 电路的设计方法 4.1.7 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干扰的三要素: 1)干扰源(噪声源、感应源)。 2)受感电路(接收电路)。 3)干扰源与受感电路间的耦合途径。 常见的耦合途径有经公共阻抗的寄生耦合、寄生电容耦合、寄生电感 耦合、经电磁场的寄生耦合以及波导耦合等。 抗干扰的三方面: 1)消除和抑制干扰源。 2)切除干扰源与受感电路间的耦合通道。 3)提高受感电路自身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耦合的四种形式: 1)电场耦合(静电耦合)。 2)磁场耦合。 3)电磁场耦合。 4)经过两个电路间连线的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