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佛教自西汉后期传入后,发展很快。 从魏晋南北朝到盛唐,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 佛寺众多,寺庙遍布大江南北,寺庙经济势 力雄厚,佛教慈善事业随之兴盛起来,到宋 朝以后,佛教慈善事业涵盖了包括养老院、 孤儿院、养病院,以及救灾、济贫、收容难 民等慈善组织
◼ 在中国,佛教自西汉后期传入后,发展很快。 从魏晋南北朝到盛唐,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 佛寺众多,寺庙遍布大江南北,寺庙经济势 力雄厚,佛教慈善事业随之兴盛起来,到宋 朝以后,佛教慈善事业涵盖了包括养老院、 孤儿院、养病院,以及救灾、济贫、收容难 民等慈善组织
(二)非宗教的民办慈善事业 从全世界来看: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之前,世界上很多国 家都有民间人士举办的慈善活动和慈善组织。 如在1657年,美国波士顿就出现了民间的苏格 兰人慈善协会,由居住在波士顿市的27位苏格 兰人组成的,开展多种济贫活动。18世纪初, 英国出现了拥有资本金超过十万英镑的大型慈 善基金会,其中最大的慈善机构“仁爱公司” 所拥有的资本金高达60万英镑·
(二)非宗教的民办慈善事业 ◼ 从全世界来看: ◼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之前,世界上很多国 家都有民间人士举办的慈善活动和慈善组织。 如在1657年,美国波士顿就出现了民间的苏格 兰人慈善协会,由居住在波士顿市的27位苏格 兰人组成的,开展多种济贫活动。18世纪初, 英国出现了拥有资本金超过十万英镑的大型慈 善基金会,其中最大的慈善机构“仁爱公司” 所拥有的资本金高达60万英镑
从中国来看: 中国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如儒家讲“仁爱”,道家讲“积 墨家讲“兼爱” 佛教讲“慈悲分, 各流派的表述 量不尽相同,但艾理相同,都蕴含着救人济世的人道理念 和道德准测。 中国历史上慈善活动主要由乡绅、官僚、地主发起,具有 地域性的慈善救济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赈灾、济贫、,慈幼 养宣孤几乔夔)、养老,血病、丧等。历史典籍学不 乏慈善典型的记载,如宋代范仲淹的“义庄” ,刘宰的 “粥局” 周滏公一朱晨的售是文:④须:在江南先后出现的 会、同仁会或善堂等民间慈善团体;清末大 家熊希 学 举办的慈幼局, 垫 。香港著名的慈善机构 是在1851军由部分华人创办的草福义祠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100多年来,”一直面向香港地区有需要的人士 提供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及其他多种福利服务
◼ 从中国来看: ◼ 中国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如儒家讲“仁爱”,道家讲“积 德”,墨家讲“兼爱”,佛教讲“慈悲”,各流派的表述 虽不尽相同,但义理相同,都蕴含着救人济世的人道理念 和道德准则。 ◼ 中国历史上慈善活动主要由乡绅、官僚、地主发起,具有 地域性的慈善救济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赈灾、济贫、慈幼 (养育孤儿弃婴)、养老、恤病、助丧等。历史典籍中不 乏慈善典型的记载,如宋代范仲淹的“义庄”,刘宰的 “粥局”,朱熹的社仓等;明末清初,在江南先后出现的 同善会、广仁会、同仁会或善堂等民间慈善团体;清末大 慈善家熊希龄举办的慈幼局,等等。香港著名的慈善机构 东华三院,是在1851年由部分华人创办的广福义祠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100多年来,一直面向香港地区有需要的人士 提供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及其他多种福利服务
二、英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互助基金会 17世纪末,在英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 先后出现了互助互济基金会,这是由产 业工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互助互济组织, 会员定期缴纳一定的会费形成基金,当 会员遭遇失业、工伤、疾病、死亡等劳 动风险而失去收入时,由基金会为其提供 生活救济、医疗津贴、丧葬费等物质帮 助
二、英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 的社会互助基金会 ◼ 17世纪末, 在英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 先后出现了互助互济基金会,这是由产 业工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互助互济组织, 会员定期缴纳一定的会费,形成基金,当 会员遭遇失业、工伤、疾病、死亡等劳 动风险而失去收入时,由基金会为其提供 生活救济、医疗津贴、丧葬费等物质帮 助
在德国,到1880年底,互助基金会已经发展到6万名会 员,1885年底,增加到73.1万名会员。在英国,从17世 纪末,面对贫困和大机器工业生产伤害的威胁,产业 工人开始自发组织小范围的内部互助组织,如“友 谊会”,奉行“遭遇不幸时互相支援,共同娱乐,互 相教育”的宗旨,其成员多是同一行业的技术工人, 到19世纪,其成员总数已达450万人.接近当时英国 男子人数的一半。再如“工会俱乐部”,通过会员 缴纳会费,建立工会保险基金,对其会员发放疾病和 工伤救济、养老金、死亡丧葬费、失业救济,以及 对罢工及劳资纠纷提供资助,从而维护会员利益
◼ 在德国,到1880年底,互助基金会已经发展到6万名会 员,1885年底,增加到73.1万名会员。在英国,从17世 纪末,面对贫困和大机器工业生产伤害的威胁,产业 工人开始自发组织小范围的内部互助组织,如“友 谊会”,奉行“遭遇不幸时互相支援,共同娱乐,互 相教育”的宗旨,其成员多是同一行业的技术工人, 到19世纪,其成员总数已达450万人.接近当时英国 男子人数的一半。再如“工会俱乐部”,通过会员 缴纳会费,建立工会保险基金,对其会员发放疾病和 工伤救济、养老金、死亡丧葬费、失业救济,以及 对罢工及劳资纠纷提供资助,从而维护会员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