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根据提供的材料简要列举报告提纲。这种考查着眼点在学生的理性思考分析能 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把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作为一般文章的阅读理解。可能其中的有些题目会涉及 调査报告独具的特点,如文章使用的说明或议论方法(数字或图表)、语言风格。 典型示例 2004年上海试题“关于报纸广告的调查”是一篇调查报告。 方法要领 调查报告的阅读:一读开头,明确调査对象,调查的主要内容:二读主体部分, 主要是快速浏览,重在清楚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三读重点数据,深入 研究核心内容,以利准确把握文本 4、科普文章 基本知识 1.概念通过科学浅显的语言,向普通大众介绍科学知识,解释科学现 象,揭示科学原理,帮助人们认识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的文章为科普文章。 它既可以对科学原理加以解说,也能对某种现象进行科学探索 2.特点①主题鲜明,往往在第一自然段点出主题。②脉络清晰,结构严 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一般在第一自然段点出主题后,后几个自然段分别以 科研成果、举例子、展示实验结果等对主题加以说明,探讨利弊,诠释过程,阐 述概念。③内容新颖,反映的往往是科技、医疗、文化领域的前沿动态。④语言 生动,通常会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其变得通俗易懂、 生动有趣。 考查方式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典型示例 2007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 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 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 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4.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5.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6.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方法要领 阅读原则:立足文本,到文本中去筛选信息、甄别比较、组织答案。 答题方法:三个关键词一—“定位”,“对照”,“判定”。 III问题诊断 【小引】实用类文本阅读,运用科学思维,应善于从反思的角度,对文本解读中 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诊断、矫治和逻辑归因,从而走出思维的误区。反思的深度 往往决定阅读能力提升的高度
2.根据提供的材料简要列举报告提纲。这种考查着眼点在学生的理性思考分析能 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把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作为一般文章的阅读理解。可能其中的有些题目会涉及 调查报告独具的特点,如文章使用的说明或议论方法(数字或图表)、语言风格。 典型示例 2004 年上海试题“关于报纸广告的调查”是一篇调查报告。 方法要领 调查报告的阅读:一读开头,明确调查对象,调查的主要内容;二读主体部分, 主要是快速浏览,重在清楚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三读重点数据,深入 研究核心内容,以利准确把握文本。 4、科普文章 基本知识 1.概念 通过科学浅显的语言,向普通大众介绍科学知识,解释科学现 象,揭示科学原理,帮助人们认识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的文章为科普文章。 它既可以对科学原理加以解说,也能对某种现象进行科学探索。 2.特点 ①主题鲜明,往往在第一自然段点出主题。②脉络清晰,结构严 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一般在第一自然段点出主题后,后几个自然段分别以 科研成果、举例子、展示实验结果等对主题加以说明,探讨利弊,诠释过程,阐 述概念。③内容新颖,反映的往往是科技、医疗、文化领域的前沿动态。④语言 生动,通常会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其变得通俗易懂、 生动有趣。 考查方式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典型示例 2007 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 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 ……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 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4.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5.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6.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方法要领 阅读原则:立足文本,到文本中去筛选信息、甄别比较、组织答案。 答题方法:三个关键词——“定位”,“对照”,“判定”。 III 问题诊断 【小引】实用类文本阅读,运用科学思维,应善于从反思的角度,对文本解读中 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诊断、矫治和逻辑归因,从而走出思维的误区。反思的深度 往往决定阅读能力提升的高度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中出现的一些典型失误进行诊断, 以便弄清失误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走出思维误区。 例1、(2008年江苏卷)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题。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 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 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 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 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 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 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 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 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 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 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硏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 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 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 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 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 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 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 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 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 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 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6.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 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墓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典型失误】易选C 【错因分析】为何没有选D,主要是信息不能有效找寻并对照、判定。而误选C 则是未能统观全文,到第3段去得到印证,误以为是“无中生有” 【参考答案】D 17.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中出现的一些典型失误进行诊断, 以便弄清失误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走出思维误区。 例 1、(2008 年江苏卷)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一 19 题。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 一 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 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 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 嘉考据之学;20 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 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 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 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 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 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 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 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 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 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 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 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 48 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 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 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 83 种。 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 20 多种, 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 1904 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 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 裁的 1200 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 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 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 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6.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 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典型失误】易选 C 【错因分析】为何没有选 D,主要是信息不能有效找寻并对照、判定。而误选 C, 则是未能统观全文,到第 3 段去得到印证,误以为是“无中生有”。 【参考答案】D 17.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