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典型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析 第四节 污染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数据模拟研究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33KB页数: 8
第一节 化学物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方式和特征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原理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52.5KB页数: 21
环境效应是指在环境要素作用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及其后果。环境因素 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态效应。大量工业废水排入 江、河、湖、海,对生态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使鱼类受害而减少甚至绝灭;任 意砍伐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产生干旱、风沙灾害,同时使鸟类减少,害虫 增多;致畸、致癌、致突变物质的污染引起畸形和癌症患者增多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35.5KB页数: 14
一、环境中烃类污染物的成因类型与输入方式 大气、水体、土壤和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中微量烃类污染物成因类型主要包 括矿物油类污染、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煤)及天然有机质的不完成燃 烧产物、高等植物中的蜡质分解、生物有机体(高等植物、水生生物)生物化 学作用产物等。微量有机污染物可来源于人为因素,也可来源于自然因素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09MB页数: 22
(一)研究意义 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复杂,有些污染物是通过排污道由污染源定量、定 点直接排放的,这些污染物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排放而加以处理解决。而有些污 染物是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非点源, nonpoint source),通过 大气颗粒物沉降、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进入受纳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引起 的水体、土壤或沉积物的污染。还有些则是在环境中相互反应形成的。从成因 上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天然有机物的生物化学分解、农业 生产(包括农用化学品的施用、污水灌溉)直接分散进入、化石燃料的开发利 用、化学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大气降尘、地表径流作用进入水体、沉 积物和土壤中等。这些污染物污染源类型复杂、分布广、地理位置分散,没有 确定的污染源点,在时空上无法定点监测,治理和控制十分困难,非点源污染 物污染源解释已就成为了污染源研究的主要对象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39MB页数: 27
天津地区不同类型饱和烃色谱质谱图(饱和烃总流子流图)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19MB页数: 9
二、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状况 (一)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 1.土壤、沉积物及水体中石油烃类污染物 石油进入水体后浮于水面,大部分在水面扩散、漂流,一部分挥发到大气 中。石油烃也可通过直接渗漏进入土壤或沉积物中,或者水体中的石油烃通过 吸附作用保存在沉积物或土壤中。天然未污染的水底沉积物中正烷烃含量一般 很低,为几至几十μg/g。受到石油烃等污染的底泥(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含量 明显升高
文件格式: DOC大小: 998KB页数: 39
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 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污染物按其性质的差异可划分为物理、化学和 生物的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又可分为无机和有机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又可分为 噪声、微波辐射、放射性污染物等;生物污染物又可分为病原体、变应原污染 物等。本章主要介绍毒害性有机污染物的类型及主要分布特征。 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造成环境中毒害性有机物 广泛分布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54MB页数: 31
一、环境地球化学的一般概念 环境地球化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研 究化学元素和微量物质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和地球化学 循环过程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活动过程中与 地球化学环境的相互作用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38.5KB页数: 10
4.1地理位置 某市位于某省东北部,某江中下游,东经116041′~117028′,北纬27051 2838′。地理位置优越,东联江、浙、沪,南襟闽和珠江三角洲,为华东内地衔接沿 海的要冲,史称“六省通衢”。 某市交通极为便利,地处浙×、皖×和鹰厦三条铁路交汇之地,是我国南方重要 的铁路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以城区为中心,不仅有连接邻近各县、市的线路, 而且又是本省通往闽、浙、皖省际公路的重要叉口
文件格式: DOC大小: 382KB页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