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法律需要解释 ◼ 1、什么是法律解释 ◼ 2、为什么要对法律进行解释 ◼ 3、关于法律解释的误解 二、法律解释方法和效果 ◼ 1、法律解释的方法 ◼ 2、法律解释的效果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96KB页数: 67
◼ 一、精神、精神损害与精神损害赔偿 ◼ 二、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由来和发展 ◼ 三、高法司法解释解读 ◼ 四、对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的讨论 ◼ 五、对精神损害赔偿界限的规定 ◼ 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 七、精神损害赔偿的内容 ◼ 八、特殊类型的精神损害赔偿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61KB页数: 147
绪论、第1章 民法导论 1、 民法的私法性 2、 民法典与民商合一 3、 民法的伦理基础及其体现 4、 民法的理念 5、 民法的基本原则 6、 民法的法源 7、 民法的效力及适用的原则 8、 民法的解释 9、 民法上的权利 第2章 人——权利的主体 [简略讲授] 第2章 民事主体——自然人 ❑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人格权的保护 第3章 法律行为——权利的变动(一) 第4章 代理 第5章 消灭时效——权利的变动(二) 第6章 权利的行使 [简略讲授]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66MB页数: 510
第1章 导论 第2章 法律行为 第3章 代理 第4章 诉讼时效 第5章 权利的行使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61MB页数: 139
第十七章 民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第十八章 民法的适用方法 第十九章 民法适用中的不确定性与价值缺失
文件格式: DOC大小: 86KB页数: 13
第十三章 时效制度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时效的概念 二、时效的种类 三、时效的作用 第二节 时效的历史沿革 一、国外时效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时效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取得时效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 二、取得时效的适用条件 三、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 四、我国对取得时效应采取的态度 第十四章 诉讼时效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述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 三、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四、诉讼时效的种类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客体 第三节 诉讼时效的效力 第四节 诉讼时效的起算 一、普通时效和特别时效的起算 二、最长时效的起算 第五节 诉讼时效的期间 一、诉讼时效的中止 二、诉讼时效的中断 三、诉讼时效的延长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4.5KB页数: 16
第十一章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理论 第十二章 意思与表示的关系 第十三章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十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47KB页数: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