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学习 2.培养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 内容: 1.树立崇高的学习目的 1.1新型的学习观 1.1.1学习与学习观的含义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2.5KB页数: 14
第一讲:体验大学境界,培养科学精神(4 学时) 第二讲:认识自我 适应社会(4 学时) 第三讲:积极进取的人生观(4 学时) 第四讲: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崇高理想(4 学时) 第五讲: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6 学时) 第六讲 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4 学时) 第七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4 学时)
文件格式: DOC大小: 854KB页数: 174
1.道德品质及其形成与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 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 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文件格式: DOC大小: 58.5KB页数: 10
1.人际交往的作用与发展 1.1人际交往与人生 1.1.1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涵义 现实生活中对具体的人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存在着共同的特性。首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权利义务、道德规范等,它们都是在个人与社会发生联系时形成的,这是人际间的宏观关系:其次,每个人都有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这是人际间的微观关系。这两种关系同时存在,是人际关系的层次结构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2.5KB页数: 14
重点: 1.大学生基本道德要求 2.新时期如何理解、弘扬集体主义 3.新时期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
文件格式: DOC大小: 63KB页数: 11
重点: 1.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2.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难点: 1.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2.如何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文件格式: DOC大小: 64.5KB页数: 12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近代国际关系史》是大学历史系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 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 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 程的牵制和影响。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揭示国际关系及国际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制 衡世界发展、调节各国关系、化解国际矛盾、维护人类和平、推动文明进步,以及对各国 政府抉择对外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又能够为提升中华民族人文 精神水准,培养国民的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构筑战略型理论思 维,把中国推进到世界民族强林而发挥重要的教化和助推作用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2KB页数: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