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1101022B 中文名称:旅游心理学 英文名称:Tourism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及核心课 总学时:理论学时28: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 总学分:2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 二、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 为,主要包括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消费行为和旅游企业的管理行为。旅游 者的行为趋向决定着旅游业的前途命运,旅游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管理决定着旅游企业的兴衰 成败。从实践方面来看,通过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旅游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提供旅游 者的需要和动机、知觉、个性、态度等因素对其旅游决策的心理学知识,使旅游企业和从业 人员的工作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以便做好相应的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提高旅游业的 服务和管理水平。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掌握旅游心理学常 用的技术与方法:理解并掌握与旅游紧密相关的需要和动机、知觉、个性、态度等因素,及 对其旅游决策的影响机制: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旅游服务中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理解旅游管 理中人际关系、激励、领导等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开设和系统讲授这门课程,将提高学生理 解和预测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能力,以增强其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及 科研水平。 四、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1101022B 中文名称:旅游心理学 英文名称:Tourism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及核心课 总 学 时:理论学时 28;实验学时 0;实践学时 0 总 学 分:2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 二、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 为,主要包括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消费行为和旅游企业的管理行为。旅游 者的行为趋向决定着旅游业的前途命运,旅游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管理决定着旅游企业的兴衰 成败。从实践方面来看,通过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旅游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提供旅游 者的需要和动机、知觉、个性、态度等因素对其旅游决策的心理学知识,使旅游企业和从业 人员的工作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以便做好相应的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提高旅游业的 服务和管理水平。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掌握旅游心理学常 用的技术与方法;理解并掌握与旅游紧密相关的需要和动机、知觉、个性、态度等因素,及 对其旅游决策的影响机制;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旅游服务中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理解旅游管 理中人际关系、激励、领导等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开设和系统讲授这门课程,将提高学生理 解和预测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能力,以增强其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及 科研水平。 四、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旅游心理学概述(2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建立对旅游心理学的基本认识。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 究对象:旅游者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领会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学习旅游心 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学难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1旅游心理学概述 1.1.1旅游心理学的概念 1.1.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 1.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2.1观察法 1.2.2实验法 1.2.3问卷法 1.2.4访谈法 1.2.5测验法 1.2.6统计分析方法 1.3旅游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1.3.1旅游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1.3.2旅游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1.3.3旅游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知觉与旅游行为(3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掌握感知觉的概念及种类,理解知觉的特性,了解旅游者对旅游条件 的知觉,了解常见的知觉心理定势。 2、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明确知觉的组织规律,并能依据知觉特性分析影响旅游知 觉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重点与难点】
2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建立对旅游心理学的基本认识。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 究对象:旅游者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领会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学习旅游心 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学难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1 旅游心理学概述 1.1.1 旅游心理学的概念 1.1.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 1.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2.1 观察法 1.2.2 实验法 1.2.3 问卷法 1.2.4 访谈法 1.2.5 测验法 1.2.6 统计分析方法 1.3 旅游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1.3.1 旅游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1.3.2 旅游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1.3.3 旅游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知觉与旅游行为(3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掌握感知觉的概念及种类,理解知觉的特性,了解旅游者对旅游条件 的知觉,了解常见的知觉心理定势。 2、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明确知觉的组织规律,并能依据知觉特性分析影响旅游知 觉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觉的特性,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2、教学难点:知觉的特性及知觉的组织规律 【教学内容】 2.1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2.1.1感觉的定义和种类及感受性变化规律 2.1.2知觉的定义和分类、特性 2.1.3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2.1.4感知障碍 2.2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2.2.1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客观因素 2.2.2影响旅游者知觉的主观因素 2.3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2.3.1选择性注意 2.3.2理解 2.3.3选择性保持 2.4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2.4.1对旅游日的地的知觉 2.4.2对旅游时间的知觉 2.4.3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2.4.4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第三章需要与旅游行为(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了解需要的概念、旅游动机的概念、特性及作用,理解需要与动机的关 系,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明确如何进行旅游动机的激发。 2、教学要求:明确旅游动机激发的常用办法,并能据此针对某一景区进行有目的的 宣传与推广,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旅游动机的作用,旅游动机的激发 2、教学难点:旅游动机的作用
3 1、教学重点:知觉的特性,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2、教学难点:知觉的特性及知觉的组织规律 【教学内容】 2.1 旅游者的感觉和知觉 2.1.1 感觉的定义和种类及感受性变化规律 2.1.2 知觉的定义和分类、特性 2.1.3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2.1.4 感知障碍 2.2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2.2.1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客观因素 2.2.2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主观因素 2.3 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2.3.1 选择性注意 2.3.2 理解 2.3.3 选择性保持 2.4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2.4.1 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 2.4.2 对旅游时间的知觉 2.4.3 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2.4.4 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第三章 需要与旅游行为(2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了解需要的概念、旅游动机的概念、特性及作用,理解需要与动机的关 系,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明确如何进行旅游动机的激发。 2、教学要求:明确旅游动机激发的常用办法,并能据此针对某一景区进行有目的的 宣传与推广,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旅游动机的作用,旅游动机的激发 2、教学难点:旅游动机的作用
【教学内容】 3.1需要及其分类 3.1.1需要的含义、特征 3.1.2需要的分类 3.1.3需要的结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2旅游动机 3.2.1旅游动机的概念及特性 3.2.2旅游动机对旅游行为的作用 3.2.3旅游动机的分类 3.3旅游动机的激发 3.3.1产生旅游动机的条件 3.3.2旅游动机激发的途径 第四章态度与旅游行为(2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态度的定义,熟悉态度的性质及其构成,明确 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旅游态度在旅游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领会掌握态度改变的方法,掌握如何通过旅游态度的改变以 促进个人旅游行为的改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旅游态度与旅游决策的关系,旅游偏爱的形成 2、教学难点:态度的构成,旅游者态度的改变 【教学内容】 4.1态度及其特性 4.1.1态度的含义 4.1.2态度的构成 4.1.3态度的特性 4.1.4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4.2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4.2.1形成阶段与形成因素 4
4 【教学内容】 3.1 需要及其分类 3.1.1 需要的含义、特征 3.1.2 需要的分类 3.1.3 需要的结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2 旅游动机 3.2.1 旅游动机的概念及特性 3.2.2 旅游动机对旅游行为的作用 3.2.3 旅游动机的分类 3.3 旅游动机的激发 3.3.1 产生旅游动机的条件 3.3.2 旅游动机激发的途径 第四章 态度与旅游行为(2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态度的定义,熟悉态度的性质及其构成,明确 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旅游态度在旅游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领会掌握态度改变的方法,掌握如何通过旅游态度的改变以 促进个人旅游行为的改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旅游态度与旅游决策的关系,旅游偏爱的形成 2、教学难点:态度的构成,旅游者态度的改变 【教学内容】 4.1 态度及其特性 4.1.1 态度的含义 4.1.2 态度的构成 4.1.3 态度的特性 4.1.4 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4.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4.2.1 形成阶段与形成因素
4.2.2态度改变的形式与实质 4.3旅游态度与旅游决策 4.3.1态度与旅游决策过程 4.3.2态度与旅游偏爱 4.4改变旅游者的态度 4.4.1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 4.4.2改变旅游者态度的途径 第五章个性与旅游行为(3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个性的含义与成因,了解个性的特征及个性的相 关理论,明确个性类型、个性结构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 2、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个性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旅游者对 旅游活动的偏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个性的成因,个性类型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有关个性的理论 【教学内容】 5.1个性概述 5.1.1个性概念及其特征 5.1.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5.2个性理论 5.2.1个性结构理论 5.2.2个性类型理论 5.3个性结构与旅游行为 5.3.1个性结构中的三种自我状态 5.3.2自我状态的三副不同面孔 5.3.3自我状态与旅游决策 5.4个性类型与旅游行为 5.4.1个性类型划分 5
5 4.2.2 态度改变的形式与实质 4.3 旅游态度与旅游决策 4.3.1 态度与旅游决策过程 4.3.2 态度与旅游偏爱 4.4 改变旅游者的态度 4.4.1 影响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 4.4.2 改变旅游者态度的途径 第五章 个性与旅游行为(3 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个性的含义与成因,了解个性的特征及个性的相 关理论,明确个性类型、个性结构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 2、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个性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旅游者对 旅游活动的偏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个性的成因,个性类型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有关个性的理论 【教学内容】 5.1 个性概述 5.1.1 个性概念及其特征 5.1.2 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5.2 个性理论 5.2.1 个性结构理论 5.2.2 个性类型理论 5.3 个性结构与旅游行为 5.3.1 个性结构中的三种自我状态 5.3.2 自我状态的三副不同面孔 5.3.3 自我状态与旅游决策 5.4 个性类型与旅游行为 5.4.1 个性类型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