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提高支气管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其科学 性、实用性和依从性等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验证,根据临床实践反馈意见进行更新完善 2.构建临床问颗 通过检索及查阅既往研究和已发表的指南,分析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指南需解决的 临床问题,通过前期两轮问卷调查和专家深度访谈以及专家共识会议的形式,并根据PIC0化 原则:目标人群(Participants,P)、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I,所施加的千预措施) 对照措施(Comparisons,C,相比较的干预措施)、结局指标(Outcomes,0,有关的临床结 局),构建了以下主要临床间题: 2.1支气管哮喘常见证候要素的判定方法? 2.2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在改善肺功能、改善喘总、气急、胸闷、 咳嗽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2.3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在改善肺功能、改善喘息、气急、胸闷、 咳嘴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ACT评分、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生活质 量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2.4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在防止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疗 效和安全性如何? 2.5中西医结合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改善肺功能、改善咳嗽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发作次数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2.6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在改善肺功能,改善ACT评分,改善 鼻炎症状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2.7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嘴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在改善肺功能、改善 ACT评分,降低CAT评分等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3.资金资助及利益冲突情况 本指南无 资助。 本指南项目组成员在项目正式启动前均签署了“利益冲突声明书”,且已存档。本诊疗 指南制定过程中“无利益冲突”,因此不会成为本诊疗指南制定的偏倚来源,无需进一步处 理。已在正式工作开始前在会议上公开了利益声明和评价结果,即所有参与本诊疗指南制定 的成员均和药品生产企业没有任句经济利热往来。 本指南将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并及时进行更新
IV 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提高支气管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其科学 性、实用性和依从性等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验证,根据临床实践反馈意见进行更新完善 。 2.构建临床问题 通过检索及查阅既往研究和已发表的指南,分析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指南需解决的 临床问题,通过前期两轮问卷调查和专家深度访谈以及专家共识会议的形式,并根据 PICO 化 原则:目标人群(Participants,P)、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I,所施加的干预措施)、 对照措施(Comparisons,C,相比较的干预措施)、结局指标(Outcomes,O,有关的临床结 局),构建了以下主要临床问题: 2.1 支气管哮喘常见证候要素的判定方法? 2.2 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在改善肺功能、改善喘息、气急、胸闷、 咳嗽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2.3 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在改善肺功能、改善喘息、气急、胸闷、 咳嗽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 ACT 评分、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临床有效率、提高生活质 量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2.4 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在防止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疗 效和安全性如何? 2.5 中西医结合防治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改善肺功能、改善咳嗽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发作次数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在改善肺功能,改善 ACT 评分,改善 鼻炎症状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2.7 中西医结合防治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在改善肺功能、改善 ACT 评分,降低 CAT 评分等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3.资金资助及利益冲突情况 本指南 无 资助。 本指南项目组成员在项目正式启动前均签署了“利益冲突声明书”,且已存档。本诊疗 指南制定过程中“无利益冲突”,因此不会成为本诊疗指南制定的偏倚来源,无需进一步处 理。已在正式工作开始前在会议上公开了利益声明和评价结果,即所有参与本诊疗指南制定 的成员均和药品生产企业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往来。 本指南将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并及时进行更新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指南给出了支气管哮喘的西医诊断、分期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规范了中西医结合治 疗支气管哮喘各疾病分期的证型的治疗,并规范了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的合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支气管哮喘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 医疗机构、以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临床使用者为中医(中西医结合)各专业执业 中医师、执业助理中医师(儿科除外),临床医师可参考使用。本标准适用于中医药教学、 科研工作 本指南适用于18岁及以上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含老年人),但不包括儿童、孕妇等 特殊人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1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G$/T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T3102(所有部分)量和单位 GB/T7714信总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14559变化量的符号和单位 GB/T15834标点符号用法 GB/T1583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支气管哮瑞bronchial asthma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 作的喘总、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 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简称哮喘 3.2 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 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3.3 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领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总、气促、胸闷、咳嗽等症 状
1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给出了支气管哮喘的西医诊断、分期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规范了中西医结合治 疗支气管哮喘各疾病分期的证型的治疗,并规范了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或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的合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支气管哮喘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 医疗机构、以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临床使用者为中医(中西医结合)各专业执业 中医师、执业助理中医师(儿科除外),临床医师可参考使用。本标准适用于中医药教学、 科研工作。 本指南适用于 18 岁及以上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含老年人),但不包括儿童、孕妇等 特殊人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GB/T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T 3102(所有部分) 量和单位 GB/T 7714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14559 变化量的符号和单位 GB/T 15834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583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GB/T16751: 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 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 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简称哮喘。 3.2 急性发作期 acute exacerbation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 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3.3 慢性持续期 chronic persistent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 状
3.4 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 临床缓解期是指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4周以上,1年内无急性发作 肺功能正常。 4诊断 4.1西医诊断标准 4.1.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症状和体征:(1)反复发作性咄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嫩,夜间及晨间名发: 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 时及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I 增加>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1):或抗炎治疗4周后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12%, 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l(除外呼吸道感染)。(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一般应用吸 入激发剂为乙酰甲胆碱或组胺,通常以吸入激发剂后下EV1下降≥20%,判断结果为阳性, 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3)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平均每日昼夜 变异率(至少连续7d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总天数7)>10%,或PEF周变异率{(2 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1/2]×100%}>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 的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4.1.2不典型哮瑞的诊断: 临床上还存在着无喘息症状、也无哮鸣音的不典型哮喘,患者仅表现为反复咳嗽、胸闷 或其他呼吸道症状。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 气促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何一条,除外其他疾 病所引起的咳嫩,按哮喘治疗有效。 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asthma,CTVA):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 状,无喘息、气促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山,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胸闷回。 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总、气促、胸闷或咳喊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 增高者。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4.2疾病分期与分级 4.2.1疾病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控制期。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 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 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总、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临床控制期是指志者无喘息、 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4周以上,1年内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4.2.2严重程度分级:1.严重程度的分级:(1)初始治疗时对哮喘严重程度的判断
2 3.4 临床缓解期 clinical remission 临床缓解期是指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4 周以上,1 年内无急性发作, 肺功能正常。 4 诊断 4.1 西医诊断标准 4.1.1 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症状和体征:(1)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 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 时及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 增加>12%,且 FEV1 绝对值增加>200 ml);或抗炎治疗 4 周后与基线值比较, FEV1 增加>12%, 且 FEV1 绝对值增加>200 ml(除外呼吸道感染)。(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一般应用吸 入激发剂为乙酰甲胆碱或组胺,通常以吸入激发剂后 FEV1 下降≥20%,判断结果为阳性, 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3)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平均每日昼夜 变异率(至少连续 7 d 每日 PEF 昼夜变异率之和/总天数 7)>10%,或 PEF 周变异率{(2 周内最高 PEF 值-最 低 PEF 值)/[(2 周内最高 PEF 值+最低 PEF)×1/2]×100%}>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 的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4.1.2 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临床上还存在着无喘息症状、也无哮鸣音的不典型哮喘,患者仅表现为反复咳嗽、胸闷 或其他呼吸道症状。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 气促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何一条,除外其他疾 病所引起的咳嗽[9],按哮喘治疗有效 [10]。 胸闷变异性哮喘(chest tightness variantasthma,CTVA):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 状,无喘息、气促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11],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胸闷 [12]。 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 增高者。随访发现有 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13]。 4.2 疾病分期与分级 4.2.1 疾病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控制期。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 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 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临床控制期是指患者无喘息、 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4 周以上,1 年内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4.2.2 严重程度分级:1. 严重程度的分级:(1)初始治疗时对哮喘严重程度的判断
对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可根据白天、夜间哮喘症状出现的频率和肺功能检查结 果,将慢性持续期晓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歌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级(表 1)。(2)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实用。轻 度哮喘:经过第1级、第2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中度哮喘:经过第3级治疗能达到完 全控制者:重度哮喘:需要第4级或第5级治疗才能达到完全控制,或者即使经过第4级 或第5级治疗仍不能达到控制者(哮喘控制分级详见表2)。 4.2.3急性发作时的分级(表3):哮喘急性发作程度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 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 治疗。 表1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症状<每周1次 短暂出现 间歇状态(第1级) 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 FEV1占预计值%≥80%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变异率<20% 症状≥每周1次,但<每日1次 轻度持续(第2级) 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瑞定状)每月2次,但(每周1次 FEV1预计值%≥80%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变异率为20%30% 每日有症状 影响活动和睡眠 中度持续(第3级) 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 FEV1占预计值%为60%79%或PEF为60%79%个人最佳值,PEF变异率>30% 每日有症状 频繁出现 重度持续(第4级》 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 体力活动受限 FEV1占预计值%<60%或PEF<60%个人最佳值,PEF变异率>30% 表2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哮喘症状控制 哮喘症状控制水平 良好控制部分控制 未控制 过去四周,患者存在: 日间哮喘症状>2次/周 夜间因哮喘憋醒 无 存在12项存在34项 使用缓解药SABA次数>2次/周 哮喘引起的活动受限
3 对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可根据白天、夜间哮喘症状出现的频率和肺功能检查结 果,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 4 级(表 1)。(2)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 [14, 15],在临床实践中更实用。轻 度哮喘:经过第 1 级、第 2 级治疗能达到完全控制者;中度哮喘:经过第 3 级治疗能达到完 全控制者;重度哮喘:需要第 4 级或第 5 级治疗才能达到完全控制,或者即使经过第 4 级 或第 5 级治疗仍不能达到控制者(哮喘控制分级详见表 2)。 4.2.3 急性发作时的分级(表 3):哮喘急性发作程度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 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 治疗。 表 1 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间歇状态(第 1 级) 症状<每周 1 次 短暂出现 夜间哮喘症状≤每月 2 次 FEV1 占预计值%≥80%或 PEF≥80%个人最佳值,PEF 变异率<20% 轻度持续(第 2 级) 症状≥每周 1 次,但<每日 1 次 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喘症状>每月 2 次,但<每周 1 次 FEV1 预计值%≥80%或 PEF≥80%个人最佳值,PEF 变异率为 20%~30% 中度持续(第 3 级) 每日有症状 影响活动和睡眠 夜间哮喘症状≥每周 1 次 FEV1 占预计值%为 60%~79%或 PEF 为 60%~79%个人最佳值,PEF 变异率>30% 重度持续(第 4 级) 每日有症状 频繁出现 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 体力活动受限 FEV1 占预计值%<60%或 PEF<60%个人最佳值,PEF 变异率>30% 表 2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 哮喘症状控制 哮喘症状控制水平 良好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过去四周,患者存在: 日间哮喘症状>2 次/周 夜间因哮喘憋醒 无 存在 1~2 项 存在 3~4 项 使用缓解药 SABA 次数>2 次/周 哮喘引起的活动受限
表3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临床特点 轻度 中度 重度 危重 气短 步行、上楼时 稍事活动 休息时 休息时,明显 体位 可平卧 喜坐位 端坐呼吸 端坐呼吸或平卧 讲话方式 连续成句 单句 单词 不能讲话 精神状态 可有焦虑,尚安静时有焦虑或烦躁 常有焦虑、烦躁 嗜睡或意识模糊 出汗 无 有 大汗淋漓 大汗淋漓 呼吸频率 轻度增加 增加 常>30次/min 常>30次/min 辅助呼吸肌活动 常无 可有 常有 胸腹矛盾呼吸 及三凹征 哮鸣音 散在,呼吸末期 响亮、弥散 响亮、弥散 减弱、乃至无 脉率(次/min) <100 100^120 >120 脉率变慢或不规则 奇脉 无,10mg可有,1025g常有,1025mg(成 ,提示呼吸肌疲劳 人) 最初支气管舒张 剂治疗后PEP占 (60%或100L/min或 预计值%或个人最 >80% 60%80% 无法完成检测 作用时间<2h 佳值瑞 Pa02(吸空气, 正常 ≥60 <60 <60 PaC02 (mmHg) <45 ≤45 >45 >45 Sa02(吸空气,%) 95 9195 ≤90 ≤90 pH值 正常 正常 正常或降低 降低 4.3中医辨证分型 4.3.1寒哮证:喘促或咳嗽或胸闷、气短,恶寒、无汗,或肢体酸楚甚至酸痛,痰白清 稀或兼泡沫,喉中痰鸣,舌苔白滑,或脉紧,或浮紧或滑。 4,3.2热哮证:喘促或咳嗽或胸闷、气短,痰黄或黏稠,可兼有发热,口渴喜冷饮,大 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3.3痰浊阻肺证:喘促或咳嗽或胸闷、气短,喉中痰鸣,痰多、白黏或清稀,胃脘痞 满,食少纳呆,肢体困倦,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4.3.4气虚寒哮证: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兼见痰白清稀、神疲乏力,怕风 怕冷。 4.3.5肺气虚证:咳嗽或喘息、气短或胸闷,动则加重,神疲,乏力,自汗,易感目, 舌质淡,脉沉细或细弱。 4,3.6肺肾阳虚证:喘息或胸闷或气短,动则加重,畏风寒,或肢体欠温,神疲或乏力, 动则加重,易感目,腰膝酸软,耳鸣,头昏,夜尿频多,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或白滑, 脉沉或沉缓。 4
4 表 3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临床特点 轻度 中度 重度 危重 气短 步行、上楼时 稍事活动 休息时 休息时,明显 体位 可平卧 喜坐位 端坐呼吸 端坐呼吸或平卧 讲话方式 连续成句 单句 单词 不能讲话 精神状态 可有焦虑,尚安静 时有焦虑或烦躁 常有焦虑、烦躁 嗜睡或意识模糊 出汗 无 有 大汗淋漓 大汗淋漓 呼吸频率 轻度增加 增加 常>30 次/min 常>30 次/min 辅助呼吸肌活动 及三凹征 常无 可有 常有 胸腹矛盾呼吸 哮鸣音 散在,呼吸末期 响亮、弥散 响亮、弥散 减弱、乃至无 脉率(次/min) <100 100~120 >120 脉率变慢或不规则 奇脉 无,<10 mmHg 可有,10~25 mmHg 常有,10~25 mmHg(成 人) 无,提示呼吸肌疲劳 最初支气管舒张 剂治疗后 PEF 占 预计值%或个人最 佳值% >80% 60%~80% <60%或 100 L/min 或 作用时间<2 h 无法完成检测 PaO2(吸空气, mmHg) 正常 ≥60 <60 <60 PaCO2(mmHg) <45 ≤45 >45 >45 SaO2(吸空气,%) >95 91~95 ≤90 ≤90 pH 值 正常 正常 正常或降低 降低 4.3 中医辨证分型 4.3.1 寒哮证:喘促或咳嗽或胸闷、气短,恶寒、无汗,或肢体酸楚甚至酸痛,痰白清 稀或兼泡沫,喉中痰鸣,舌苔白滑,或脉紧,或浮紧或滑。 4.3.2 热哮证:喘促或咳嗽或胸闷、气短,痰黄或黏稠,可兼有发热,口渴喜冷饮,大 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3.3 痰浊阻肺证:喘促或咳嗽或胸闷、气短,喉中痰鸣,痰多、白黏或清稀,胃脘痞 满,食少纳呆,肢体困倦,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4.3.4 气虚寒哮证:喘息、气急、胸闷、喉中哮鸣音,兼见痰白清稀、神疲乏力,怕风 怕冷。 4.3.5 肺气虚证:咳嗽或喘息、气短或胸闷,动则加重,神疲,乏力,自汗,易感冒, 舌质淡,脉沉细或细弱。 4.3.6 肺肾阳虚证:喘息或胸闷或气短,动则加重,畏风寒,或肢体欠温,神疲或乏力, 动则加重,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夜尿频多,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或白滑, 脉沉或沉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