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023050课程名称:环境管理模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总学分:2总学负荷:56自主学习:24课内总学时数:32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0先修课及后续课:已修环境工程导论、生态学等课,后续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规划、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固废处理工程等课程。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教学目标及意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门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学科,是法学与环境学之间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系统地概述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内容涵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基本原则、法律关系、环境侵权及诉讼以及环境法律责任等,介绍我国最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环境资源管理体制及制度、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在教学工作中,采用课堂讨论和辩论、案例学习和点评等方法,结合多媒体、,视频等手段,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和网络资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环境法律的兴趣和自主关注学习,体现学科交叉综合的课程特色。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以下几点:
《环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M023050 课程名称: 环境管理模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总学分:2 总学负荷:56 自主学习:24 课内总学时数: 32 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0 先修课及后续课:已修环境工程导论、生态学等课,后续课程:环 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规划、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 制、固废处理工程等课程。 一、 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门研究环境 与资源保护法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学科,是法学与环境学之间 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系统地概述了环 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内容涵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体系、基本原则、法律关系、环境侵权及诉讼以及环境法律责任等, 介绍我国最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环境资源管理体制及制度、环境 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在教学工作中,采用课堂讨论和辩论、案例学习和点评等方法, 结合多媒体、视频等手段,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和网络资讯,因材 施教,培养学生对环境法律的兴趣和自主关注学习,体现学科交叉 综合的课程特色。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以下几点:
(一)加强系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我国最新颁布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各种具体制度的主要内容。(二)学会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二)学习和理解我国最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和条款;(三)案例学习环境污染防治法及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实践运用;5、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课堂授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及课后作业等互动式教学为主,借助网络查询增加信息量和课后小组讨论形式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对所学知识领悟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运用能力。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2.http://zfs.mep.gov.cn/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网站3.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法律服务平台网站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黄锡生、李希昆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6.《自然资源法》,肖国兴,肖乾刚,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7.《生态环境法论》,周珂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8.《资源环境法研究及应用》,江伟钰,陈方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一)加强系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我国 最新颁布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各种具体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学会运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科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 问题。 4、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二)学习和理解我国最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和条 款; (三)案例学习环境污染防治法及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实践运用; 5、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堂授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及课后作业等互动 式教学为主,借助网络查询增加信息量和课后小组讨论形式以增加 学生自主学习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对所学知识领悟能力和自主创新 的运用能力。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 ) 2. http://zfs.mep.gov.cn/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网站 3.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法律服务平台网站 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黄锡生、李希昆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5. 《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年版; 6. 《自然资源法》,肖国兴,肖乾刚,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 7. 《生态环境法论》,周珂 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 8. 《资源环境法研究及应用》,江伟钰,陈方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9.《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7、其它自主学习方式:1.课程的预习和复习环节;2.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习、ppt制作与演讲;3.网络学习;4.读书笔记。教师指导过程:布置课程预习与复习题目、小组讨论课题、案例设置等。读书笔记的批改;小组汇报ppt的指导:汇报演讲的评分。二、正文部分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与新环保法学习一、教学要求复习与归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和特征,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整体有个宏观的认识:正确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等基本问题二、 教学内容1.1.Basicknowledge oflaw1.2.环境法律法规概述1.3新环保法及环境法律中常用条款学习三、本章学时数课堂讲课课时:4
2000 年版; 9. 《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年 版; 7、 其它 自主学习方式:1.课程的预习和复习环节;2.小组讨论、案例分 析学习、ppt 制作与演讲;3.网络学习;4.读书笔记。 教师指导过程:布置课程预习与复习题目、小组讨论课题、案 例设置等。读书笔记的批改;小组汇报 ppt 的指导;汇报演讲的评 分。 二、 正文部分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与新环保法学习 一、教学要求 复习与归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环境 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和特征,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整体有个宏观的认 识;正确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等基本问题。 二、 教学内容 1.1 .Basic knowledge of law 1.2 .环境法律法规概述 1.3 新环保法及环境法律中常用条款学习 三、本章学时数 课堂讲课课时:4
第二章.环境保护单行法概述一、教学要求:通过了解国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研究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完善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环境立法体系。二、教学内容(一)国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二)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三、本章学时数课堂讲课课时:4第三章环境法自然科学基础一、教学要求学习和讨论主要的生态学规律和环境学定律,熟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和法律的“溯及力”概念与运用,了解制定环境法律和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是符合科学规律,大量的科学研究是为制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 环境保护单行法概述 一、教学要求: 通过了解国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研究 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完善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环境立法体 系。 二、教学内容 (一)国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二)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三、本章学时数 课堂讲课课时:4 第三章 环境法自然科学基础 一、教学要求 学习和讨论主要的生态学规律和环境学定律,熟悉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和法律的“溯及力”概念与运用,了解制定环境 法律和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是符合科学规律,大量的科学研究是为 制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教学内容3.1法律中的“环境”定义模式3.2主要生态学规律及环境学定律知识要点:(1).作为环境立法的生态学内容和规律要点,重点是生态基本规律:物物相关律、相生相克律、能流物复律、负载有额率、协调稳定律(2).环境要素及其整体演化规律,重点是最小限制律、等值律、相关律、集体效应律。(3).环境要素与自然资源的关系3.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与特点知识要点:(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重点是环境法的调整对象(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广泛性、综合性、公益性、科学技术性3.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作用3.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适用范围知识要点:适地范围、适事范围、适人范围、适时范围三、本章学时数课堂讲课课时:4
二 教学内容 3.1 法律中的“环境”定义模式 3.2 主要生态学规律及环境学定律 知识要点: (1). 作为环境立法的生态学内容和规律要点,重点是生态基本规 律:物物相关律、相生相克律、能流物复律、负载有额率、协调稳 定律 (2). 环境要素及其整体演化规律,重点是最小限制律、等值律、 相关律、集体效应律。 (3). 环境要素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3.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与特点 知识要点: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重点是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广泛性、综合性、公益性、科学技 术性 3.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作用 3.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知识要点:适地范围、适事范围、适人范围、适时范围 三、本章学时数 课堂讲课课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