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 18-907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巅峰 2006年3月29日 北京大学中文系杜晓勤
唐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巅峰 2006年3月29日 北京大学中文系 杜晓勤 618 — 907
唐诗创作的粲索 e数量众多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收录诗人2200余人,诗48900余首,共 900卷。其中有别集者691家,这个收录并不完备,尚有不少遗逸。陈尚君《全唐诗补编》 在吸收近现代唐诗辑佚成果的基础上,续收唐五代逸诗6300多首。徐俊的《敦煌诗集残 卷辑校》又新辑唐人逸诗近千首。三书共收唐五代诗歌约55000多首,如果再加上散佚 不传的,数量应该更加可观的。所以,在有唐一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 如此巨大的收获,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奇观。 艺术精湛唐诗在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 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产生了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 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整体水平也超过了中国 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 体裁全面据前人对于《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所作统计,其中五、七言古 诗7244首,五、七言绝句9210首,五、七言律诗15474首,排律2004首。这个统计占 《全唐诗》的7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人诗歌体裁运用之多样 影响广泛唐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上自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及缁流、羽 客,童子妇人,都对诗歌十分爱好。胡应麟说:“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 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 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白居易曾说他的诗被人“缮写模勒,衙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 (《白氏长庆集序》),说明当时人们对诗歌的普遍喜爱。不仅如此,唐诗还流传到了日 本、朝鲜和越南等周边国家,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
唐诗创作的繁荣 数量众多 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唐诗》,收录诗人2200余人,诗48900余首,共 900卷。其中有别集者691家,这个收录并不完备,尚有不少遗逸。陈尚君《全唐诗补编》 在吸收近现代唐诗辑佚成果的基础上,续收唐五代逸诗6300多首。徐俊的《敦煌诗集残 卷辑校》又新辑唐人逸诗近千首。三书共收唐五代诗歌约55000多首,如果再加上散佚 不传的,数量应该更加可观的。所以,在有唐一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 如此巨大的收获,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奇观。 艺术精湛 唐诗在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 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产生了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 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整体水平也超过了中国 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 体裁全面 据前人对于《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所作统计,其中五、七言古 诗7244首,五、七言绝句9210首,五、七言律诗15474首,排律2004首。这个统计占 《全唐诗》的7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人诗歌体裁运用之多样。 影响广泛 唐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上自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及缁流、羽 客,童子妇人,都对诗歌十分爱好。胡应麟说:“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 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 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 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白居易曾说他的诗被人“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 (《白氏长庆集序》),说明当时人们对诗歌的普遍喜爱。不仅如此,唐诗还流传到了日 本、朝鲜和越南等周边国家,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
唐诗繁荣猪因橐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唐代文学繁荣提供了 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政治的开明,思想的活跃,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 创作环境。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与当时思想、文化环境 的宽松、活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唐 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 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 文学的发展,总是从幼稚到成熟,从朴质到完美的。 e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唐诗繁荣诸因素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为唐代文学繁荣提供了一 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政治的开明,思想的活跃,为唐代作家提供了良好的 创作环境。唐代文学的繁荣也与当时思想、文化环境 的宽松、活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重视,有利于文学风气的形成。唐 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喜爱文艺,他们除了亲自创作诗歌 外,对文人的创作也加以奖励、提倡。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了准备。 文学的发展,总是从幼稚到成熟,从朴质到完美的。 南北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学高潮的到来
南北文化的交流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差异颇大,因此不同地域的文学,其 面貌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时期北风与南骚的不同,即是明证。自晋室南渡,南北方长期对 峙,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地域环境、文化环境下,南方与北方的文学,形成了 不同的风貌与特征 魏徵《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 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即指出了南北文学的不同面貌。 自隋统一之后,南北政治上的对峙被打破。政治上的一统,也带来了文化 上交流与融合趋势的加快,南北的文风也在逐步的融合。清丽而又略嫌纤巧柔 弱的南朝文学,与北朝的刚劲、粗犷、沉厚、朴实的文风相结合,为一种既优 美又刚健的新文风的出现,提供了可能。魏徵《隋书·文学传序》中所说的 若能擢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矣。”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文学风貌。 唐代诗人经过近百年的摸索探讨,到盛唐前期终于将南北两种文风融合在 起,从而创造了中国诗歌最成熟的典范
南北文化的交流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差异颇大,因此不同地域的文学,其 面貌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时期北风与南骚的不同,即是明证。自晋室南渡,南北方长期对 峙,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地域环境、文化环境下,南方与北方的文学,形成了 不同的风貌与特征。 魏徴《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 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即指出了南北文学的不同面貌。 自隋统一之后,南北政治上的对峙被打破。政治上的一统,也带来了文化 上交流与融合趋势的加快,南北的文风也在逐步的融合。清丽而又略嫌纤巧柔 弱的南朝文学,与北朝的刚劲、粗犷、沉厚、朴实的文风相结合,为一种既优 美又刚健的新文风的出现,提供了可能。魏徴《隋书·文学传序》中所说的 “若能擢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矣。”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文学风貌。 唐代诗人经过近百年的摸索探讨,到盛唐前期终于将南北两种文风融合在 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诗歌最成熟的典范
文学本真的发展演跣 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 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 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都给唐代作家以丰富的营养 同时,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对 偶等艺术技巧的探索与运用,也为唐代作家的创作提供 了很好的借鉴。此外,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 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为唐人提供 了广阔的天地。唐代的作家正是在此基础上批判继承了 前人的经验,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而把唐代文学推向高 峰的
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 唐以前,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题材、风格等已经 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楚辞》的浪漫主义传统, 汉魏乐府的叙事抒情手法,都给唐代作家以丰富的营养。 同时,六朝以后山水田园题材的开拓,以及对声律、对 偶等艺术技巧的探索与运用,也为唐代作家的创作提供 了很好的借鉴。此外,四、五、七言、骚体、乐府、古 诗、新体诗的发展,也在运用体裁形式方面为唐人提供 了广阔的天地。唐代的作家正是在此基础上批判继承了 前人的经验,吸取了前人的教训,而把唐代文学推向高 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