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句子对偶。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偶与排比在结构和作用上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对偶项只能是两个,排比句却至少 有三个;第二,对偶在字句上的要求比排比严格:第三,对偶的目的是使上下联互相映衬或 补充,排比的目的是要加强语气 ②现代人写的对偶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个别时候还会差一个 字),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如“前人栽树,后 人乘凉”。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三种:如果上下句意思相近,是从两个 角度说明同一个内容,前后互补,就是“正对”。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 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互相映衬,以更好地揭示事物本质, 就是“反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上下句之间包含因果、承 接、条件之类的关系,就是“串对”。例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 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 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类现象。 考点六:排比 【考点解说】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 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排比的种类 从结构上,排比分四类 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 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 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 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
②句子对偶。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偶与排比在结构和作用上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对偶项只能是两个,排比句却至少 有三个;第二,对偶在字句上的要求比排比严格;第三,对偶的目的是使上下联互相映衬或 补充,排比的目的是要加强语气。 ②现代人写的对偶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个别时候还会差一个 字),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如“前人栽树,后 人乘凉”。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三种:如果上下句意思相近,是从两个 角度说明同一个内容,前后互补,就是“正对”。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 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互相映衬,以更好地揭示事物本质, 就是“反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上下句之间包含因果、承 接、条件之类的关系,就是“串对”。例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 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 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类现象。 考点六:排比 【考点解说】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 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排比的种类 从结构上,排比分四类: 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 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 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 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
④复句排比。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 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 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 大新《向上的台阶》) (★使用排比应注意的问题 排比和反复的运用,都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失之于滥。如:“他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表率。”这句中几个词语意义相同,生硬地排列, 显得重复,无病呻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①排比必须由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 ②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 近,且结构完全相同 ③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 不那么严格) ④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考点七:反复(重现) 【考点解说】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这种住辞方 法叫反复。例如: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等待着,等待着,把 一个前方战士的崇敬,献给你。四次反复使用“等待着”,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 崇敬和悲痛之情。 ★反复的种类 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再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亡 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 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 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 们就惊诧了! ★层递、排比、反复的区别 ①从语言单位的数量看,层递、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才能构成这两种 修辞方式,而反复这种修辞方式只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反复,即可构成。例如下面的 前一例不是层递,后一例不是排比: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工作起来才能克服困难,才能处
④复句排比。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 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 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 大新《向上的台阶》) (★使用排比应注意的问题 排比和反复的运用,都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失之于滥。如:“他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表率。”这句中几个词语意义相同,生硬地排列, 显得重复,无病呻吟。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①排比必须由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 ②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 近,且结构完全相同; ③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 不那么严格); ④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考点七:反复(重现) 【考点解说】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这种住辞方 法叫反复。例如:等待着 ...,等待着 ...,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等待着 ...,等待着 ...,把 一个前方战士的崇敬,献给你。四次反复使用“等待着”,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 崇敬和悲痛之情。 ★反复的种类 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再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亡。 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 ... 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 .....。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 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 ......。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 们就惊诧了! ★层递、排比、反复的区别 ①从语言单位的数量看,层递、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才能构成这两种 修辞方式,而反复这种修辞方式只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反复,即可构成。例如下面的 前一例不是层递,后一例不是排比: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工作起来才能克服困难,才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