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从菜鸟到总监 我是03年毕业的,在四川一个比较好的普通本科院校。专业是 计算机应用。毕业时,GF(现在的娘子)由于亲威的关系,来北京上 地某公司工作。而我则留在成都,忙着考研。当初报考的是中央财经 大学的保险精算,选这个专业很简单,一是因为我的数学很好,而精 算师对数学的要求蛮高,二是因为薪水高。年轻人在学校时往往以兴 趣或者所学专业为主要的求职目标,而一旦要真正走向社会,则很现 实的会考虑温饱问愿。 从03年的七月到04年的2月,半年多的时间付出了很多努力, 最后考研分数是323分,虽然上了国家分数线,但却比当年的中财少 了一点点。当时面临三个选择,一是去调配到西南财大,二是继续考, 三是去工作。仔细考虑了几天决定还是先工作吧,这里面有个重要的 影响因素。在03年8月的时候,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来成都推销他 的《骑驴找马》,当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一个和他面对面沟通的机 会,很清楚的记得当时总共有20个《成都商报》的读者来参加徐小 平的见面会。其中一个是我的铁哥们,刚在加拿大硕士毕业,正在申 请哈佛的博士,另一个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会主席,一个很能干的 小姑娘,现在华为,05年毕业的,工作干的有声有色。和徐小平的 沟通,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一一他总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 本事,更何苦我还不腐朽一所以,在04年考研落马后,我就想到 了徐小平给我说的,考不上也没什么,去北京工作就是了。 04年春节刚过,就和GF踏上了来北京的火车。当火车缓缓离开
一年时间,从菜鸟到总监 我是 03 年毕业的,在四川一个比较好的普通本科院校。专业是 计算机应用。毕业时,GF(现在的娘子)由于亲戚的关系,来北京上 地某公司工作。而我则留在成都,忙着考研。当初报考的是中央财经 大学的保险精算,选这个专业很简单,一是因为我的数学很好,而精 算师对数学的要求蛮高,二是因为薪水高。年轻人在学校时往往以兴 趣或者所学专业为主要的求职目标,而一旦要真正走向社会,则很现 实的会考虑温饱问题。 从 03 年的七月到 04 年的 2 月,半年多的时间付出了很多努力, 最后考研分数是 323 分,虽然上了国家分数线,但却比当年的中财少 了一点点。当时面临三个选择,一是去调配到西南财大,二是继续考, 三是去工作。仔细考虑了几天决定还是先工作吧,这里面有个重要的 影响因素。在 03 年 8 月的时候,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来成都推销他 的《骑驴找马》,当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一个和他面对面沟通的机 会,很清楚的记得当时总共有 20 个《成都商报》的读者来参加徐小 平的见面会。其中一个是我的铁哥们,刚在加拿大硕士毕业,正在申 请哈佛的博士,另一个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会主席,一个很能干的 小姑娘,现在华为,05 年毕业的,工作干的有声有色。和徐小平的 沟通,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总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 本事,更何苦我还不腐朽~~~~所以,在 04 年考研落马后,我就想到 了徐小平给我说的,考不上也没什么,去北京工作就是了。 04 年春节刚过,就和 GF 踏上了来北京的火车。当火车缓缓离开
四川的时候,我知道属于我自己的生活开始了。在来北京时也遇到了 家里不小的反对。因为没有任何背景和关系,一个外地的很普通学校 的大学生要来人才济济的北京求职,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北京也有些 表哥表姐,但我心里给自己说,无论如何要一切靠自己。当时给自己 制定的计划是,一个月内一定要找到工作,哪怕去中关村卖盗版光盘 也要工作。而随后的事情表明,一切似乎都异常的顺利,而我心里清 楚,这些看似顺利的背后是这么多年的用心积累和永不服输的性格在 支撑着我。到北京的第一顿饭,是请GF的同事,三四个年龄相仿的 女孩吃饭,在上地那边的辣婆婆,一顿饭吃了我两百多元!尽管表面 上很平静,但心里很难受 一来北京前,妈妈给了我5000元,说如 果用完了都没有找到工作,就回家吧,而我顿饭就用掉了200多!! 但这顿饭也让我更清醒,要想在北京生存,一定要找一个合适自己的 工作,毕竟一个月400月生活费都可以非常滋润的大学生活已经不复 存在了。到北京的第二天,和铁哥们儿funy(现在申请哈佛博士的 那个)去逛了逛中关村,其实我已经在不动声色中开始了我的求职之 路。 在来北京之前,我除了在绵阳电脑城装过机,以及给绵阳的一个 网站(现在可能都倒闭了,当初做西部模特大赛的一个)做过一些事 情之外,并没有做更多的兼职工作。,当决定了去北京工作后,我只有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成都了。但正是这一个月,我做了一个非常关键 的准备工作。 有没有人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一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为什么
四川的时候,我知道属于我自己的生活开始了。在来北京时也遇到了 家里不小的反对。因为没有任何背景和关系,一个外地的很普通学校 的大学生要来人才济济的北京求职,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北京也有些 表哥表姐,但我心里给自己说,无论如何要一切靠自己。当时给自己 制定的计划是,一个月内一定要找到工作,哪怕去中关村卖盗版光盘 也要工作。而随后的事情表明,一切似乎都异常的顺利,而我心里清 楚,这些看似顺利的背后是这么多年的用心积累和永不服输的性格在 支撑着我。到北京的第一顿饭,是请 GF 的同事,三四个年龄相仿的 女孩吃饭,在上地那边的辣婆婆,一顿饭吃了我两百多元!尽管表面 上很平静,但心里很难受——来北京前,妈妈给了我 5000 元,说如 果用完了都没有找到工作,就回家吧。而我一顿饭就用掉了 200 多!!! 但这顿饭也让我更清醒,要想在北京生存,一定要找一个合适自己的 工作,毕竟一个月 400 月生活费都可以非常滋润的大学生活已经不复 存在了。到北京的第二天,和铁哥们儿 funny(现在申请哈佛博士的 那个)去逛了逛中关村,其实我已经在不动声色中开始了我的求职之 路。 在来北京之前,我除了在绵阳电脑城装过机,以及给绵阳的一个 网站(现在可能都倒闭了,当初做西部模特大赛的一个)做过一些事 情之外,并没有做更多的兼职工作。当决定了去北京工作后,我只有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成都了。但正是这一个月,我做了一个非常关键 的准备工作。 有没有人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为什么
自荐信总是石沉大海?难道是简历写的不够吸引人?或者是学校的 知名度太差?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的毕业生太多了,哪怕是一个很 小的公司,人力资源部每天都公收到大量简历。谁有时间和精力去每 封都看?所以,我们在求职中要做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 一让自己的简历被对方看到:!只有迈出了这一步,你才有成功的可 能。否则哪怕再多的凌云壮志,都是空谈。 网上有很多求职的技巧,但大多数都和实际情况脱离很远。在整 个求职过程中,经验和总结是两大法宝。应届毕业生往往容易遇到两 大心理挫折一一简历无人问津的郁闷,以及满心欢喜的面试却被拒绝 的伤心。当我决定去北京之前,我做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一一我在成 都找了七八家公司去面试,不是为了去找到这个工作,而是锻炼自己 在面试中的谈吐和心理素质,以及总结每次面试的得失!因为设有什 么期盼(就算是公司要我我也不可能去,我要去北京工作:公可不要 我,我也不伤心,因为我要去北京工作,不可能留成都),所以整个 人在面试过程中十分放得开,把我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展示了出来。现 在回想起来的,包括《成都商报》、攀枝花钢铁厂、以纯服饰、五牛 等等。而最后得到的结果让我更有信心一只有《成都商报》一家拒 绝了我,其他公司都同意接收我。为什么我的简历能被对方看见从而 给我一个面试机会呢?这个重要的部分我会在后面结合我在北京的 求职经历米具体分析。 在成都的最后一个月,一次简短实习给我迎头浇了盆冷水,虽然 是小事情,但在那个特殊时候也让自信的有点貂狂的我冷静了下来
自荐信总是石沉大海?难道是简历写的不够吸引人?或者是学校的 知名度太差?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的毕业生太多了,哪怕是一个很 小的公司,人力资源部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简历。谁有时间和精力去每 封都看?所以,我们在求职中要做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让自己的简历被对方看到!!!只有迈出了这一步,你才有成功的可 能。否则哪怕再多的凌云壮志,都是空谈。 网上有很多求职的技巧,但大多数都和实际情况脱离很远。在整 个求职过程中,经验和总结是两大法宝。应届毕业生往往容易遇到两 大心理挫折——简历无人问津的郁闷,以及满心欢喜的面试却被拒绝 的伤心。当我决定去北京之前,我做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我在成 都找了七八家公司去面试,不是为了去找到这个工作,而是锻炼自己 在面试中的谈吐和心理素质,以及总结每次面试的得失!因为没有什 么期盼(就算是公司要我我也不可能去,我要去北京工作;公司不要 我,我也不伤心,因为我要去北京工作,不可能留成都),所以整个 人在面试过程中十分放得开,把我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展示了出来。现 在回想起来的,包括《成都商报》、攀枝花钢铁厂、以纯服饰、五牛 等等。而最后得到的结果让我更有信心——只有《成都商报》一家拒 绝了我,其他公司都同意接收我。为什么我的简历能被对方看见从而 给我一个面试机会呢?这个重要的部分我会在后面结合我在北京的 求职经历来具体分析。 在成都的最后一个月,一次简短实习给我迎头浇了盆冷水,虽然 是小事情,但在那个特殊时候也让自信的有点猖狂的我冷静了下来
当时去了一个广告公司,是一个非常远方的亲戚开的,去那里的最直 接目的就是想看看传真机和复印机怎么用的,以及打卡机到底长什么 样子。在广告公司和一个设计聊天,他说,我们给x公司做招贴广 告,做P0P的时候,如何如何。我心里那叫一个邵视一一“POP? 拜托,大哥,那个单词读做P0P,什么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读啊,没 读过书啊!”。第二天去表嫂公司转转,把这个事情当笑话一样的讲给 表嫂听,表嫂在一个德国公司做市场,很轻描淡写的给我说一句,人 家没错,PoP是英文point of purchase的缩写,意为“卖点广告”其 主要商业用途是刺激引导消费和活跃卖场气氛。这个小小的事情却让 我迅速冷静下来一一别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不懂的东西多若呢! 读过四年大学有什么了不起?走向社会一切得从零开始。 经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以及在成都多个公司面试所积累起来 的经验和自信,我在冷静和自信并存的状态下踏上去北京的火车,但 我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三天,我就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事后,一些朋 友问我当时的想法,毕竞单枪匹马闯北京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我是 这么认为,请自己体会一中国有13亿人,其中8亿是农村人口, 18岁以下,60岁以上的非劳动力人口3亿,剩下真正的城市劳动力 也就那么两三亿。这两三亿人里面读过大学的不可能超过一半。如此 一看,全国有12亿多的人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都能凭自己的 努力生活和工作。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至少我比全国10多亿人有优 势!就拿最简单的说,当年全国的网民人数还不到8000万,至少我是 网民,我会上网,这也是我的一技之长,也比其他12亿多人强。所
当时去了一个广告公司,是一个非常远方的亲戚开的,去那里的最直 接目的就是想看看传真机和复印机怎么用的,以及打卡机到底长什么 样子。在广告公司和一个设计聊天,他说,我们给 XX 公司做招贴广 告,做 P-O-P 的时候,如何如何。我心里那叫一个鄙视——“P-O-P? 拜托,大哥,那个单词读做 POP,什么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读啊,没 读过书啊!”。第二天去表嫂公司转转,把这个事情当笑话一样的讲给 表嫂听。表嫂在一个德国公司做市场,很轻描淡写的给我说一句,人 家没错,POP 是英文 point of purchase 的缩写,意为“卖点广告”其 主要商业用途是刺激引导消费和活跃卖场气氛。这个小小的事情却让 我迅速冷静下来——别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不懂的东西多着呢! 读过四年大学有什么了不起?走向社会一切得从零开始。 经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以及在成都多个公司面试所积累起来 的经验和自信,我在冷静和自信并存的状态下踏上去北京的火车。但 我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三天,我就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事后,一些朋 友问我当时的想法,毕竟单枪匹马闯北京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我是 这么认为,请自己体会——中国有 13 亿人,其中 8 亿是农村人口, 18 岁以下,60 岁以上的非劳动力人口 3 亿,剩下真正的城市劳动力 也就那么两三亿。这两三亿人里面读过大学的不可能超过一半。如此 一看,全国有 12 亿多的人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都能凭自己的 努力生活和工作。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至少我比全国 10 多亿人有优 势!就拿最简单的说,当年全国的网民人数还不到 8000 万,至少我是 网民,我会上网,这也是我的一技之长,也比其他 12 亿多人强。所
以,我一定能顺利在北京找到工作,我都找不到其他12亿人又怎么 活? 尽管是在给自己打气,但这么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非常重要,它 支持我不惧怕任何事情,无论我的竟争对手是谁都不可怕。唯一可怕 的是自己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我一直很喜欢一个英文单词,它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含义Ambition 一一雄心、野心 来北京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公关一一如果有,也是满电线杆 的招公关先生、公关小姐那种。进入公关圈完全是一个巧合。从成都 出发前,我就在思考,我去北京做什么?做T肯定不可能,虽然我 学的是计算机,但我对这个并不感兴趣。那只有做一些和文字相关的 工作,毕竟我在学校当校报记者站的站长写了大量的稿子,对文字功 底还是有点点信心的。来北京前的半个月,正好看到《大学生》杂志 一一我从99年就开始看的一本非常好的杂志,也叫《中国大学生》。 里面有一个人物专访,是一个做电子词典的老板,这个老板(我在这 里化名为王总,仅仅是化名)此前在一个国内顶级的T厂商任高职, 现在自己出来创业。看了这个报道,让我很感兴趣,我喜欢和学生打 交道,也喜欢一些数码企业一在潜意识中,我觉得他们才代表了中 关村,才代表了北京,否则我干嘛要来北京啊? 主意拿定后,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和funy去逛逛中关村,我拿 一个小本,记录下了大量的电子词典品牌的价格、型号,甚至和很多 的售货员聊天,装作是顾客要购买产品,从而了解他们是怎样宣传所
以,我一定能顺利在北京找到工作,我都找不到其他 12 亿人又怎么 活? 尽管是在给自己打气,但这么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非常重要,它 支持我不惧怕任何事情,无论我的竞争对手是谁都不可怕。唯一可怕 的是自己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我一直很喜欢一个英文单词,它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含义 Ambition ——雄心、野心。 来北京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公关——如果有,也是满电线杆 的招公关先生、公关小姐那种。进入公关圈完全是一个巧合。从成都 出发前,我就在思考,我去北京做什么?做 IT 肯定不可能,虽然我 学的是计算机,但我对这个并不感兴趣。那只有做一些和文字相关的 工作,毕竟我在学校当校报记者站的站长写了大量的稿子,对文字功 底还是有点点信心的。来北京前的半个月,正好看到《大学生》杂志 ——我从 99 年就开始看的一本非常好的杂志,也叫《中国大学生》。 里面有一个人物专访,是一个做电子词典的老板,这个老板(我在这 里化名为王总,仅仅是化名)此前在一个国内顶级的 IT 厂商任高职, 现在自己出来创业。看了这个报道,让我很感兴趣,我喜欢和学生打 交道,也喜欢一些数码企业——在潜意识中,我觉得他们才代表了中 关村,才代表了北京,否则我干嘛要来北京啊? 主意拿定后,到北京的第二天,我和 funny 去逛逛中关村,我拿 一个小本,记录下了大量的电子词典品牌的价格、型号,甚至和很多 的售货员聊天,装作是顾客要购买产品,从而了解他们是怎样宣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