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用经营哲学创造奇迹 许多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 业经营哲学,也就是企业的根本价值观和指导原则(“世界观与方法 论”),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竞争导向,能够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而不是时下流行的口号,那些适用于任何企业的陈词滥调正是同质化 的根源:二是以人为本,对内能把员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志向和 精神动力,对外则能赢顾客之心,得道多助。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刘备(公元161年一223年)。刘各小时候 是个穷光蛋,父亲早死,他与母亲“贩履织席”干个体,后来还被四 川鞋匠认作祖师爷。他与东汉皇族的关系很疏远,像刘表、刘璋和曹 操的著名谋士刘晔的“汉室宗亲”身份都比他牛得多,他的同乡刘放 也成为曹操的手下,所以刘备虽然辈份属“皇叔”,但这种关系并不 为当时人看得起,现在有人认为刘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沾了这个 光,是一种不明历史真相的浅薄观点。刘备之能建功立业,完全是他 “以人为本”的结果。 刘备旗积鲜明地将他“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昭告天下,是在 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他率军撤退,荆州人民跟他走的有 十几万,拖家带口,大军一天只能走十来里,部下劝刘备快走,他说: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历史学家认为, 这可能就是“以人为本”一语的最早出处。在那种万分危逼的情况下
三国刘备用经营哲学创造奇迹 许多企业家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 业经营哲学,也就是企业的根本价值观和指导原则(“世界观与方法 论”),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竞争导向,能够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而不是时下流行的口号,那些适用于任何企业的陈词滥调正是同质化 的根源;二是以人为本,对内能把员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志向和 精神动力,对外则能赢顾客之心,得道多助。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刘备(公元 161 年~223 年)。刘备小时候 是个穷光蛋,父亲早死,他与母亲“贩履织席”干个体,后来还被四 川鞋匠认作祖师爷。他与东汉皇族的关系很疏远,像刘表、刘璋和曹 操的著名谋士刘晔的“汉室宗亲”身份都比他牛得多,他的同乡刘放 也成为曹操的手下,所以刘备虽然辈份属“皇叔”,但这种关系并不 为当时人看得起,现在有人认为刘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沾了这个 光,是一种不明历史真相的浅薄观点。刘备之能建功立业,完全是他 “以人为本”的结果。 刘备旗帜鲜明地将他“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昭告天下,是在 208 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他率军撤退,荆州人民跟他走的有 十几万,拖家带口,大军一天只能走十来里,部下劝刘备快走,他说: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历史学家认为, 这可能就是“以人为本”一语的最早出处。在那种万分危逼的情况下
万乘之主甘与“赴义之士”(其实是军阀们最轻视的老百姓,曹操就 经常屠城)同败(历史记载,在这一败中,刘备丢失了妻子和女儿), 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人的一幕了。 “以人为本”在企业文化中占据首要地位。刘备能提出这个口号 并非突发灵感,而是有深厚儒学基础的。他十五岁跟随卢植求学,还 多次与郑玄探讨过“治乱之道”,卢植和郑玄都是配亭孔庙的大儒, 刘备虽然“不甚乐读书”,但深受儒家民本和仁政思想的熏陶是可以 肯定的,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够像他那样真正实行呢?一个人不必懂太 多道理,抱持简单的理念认真去做,这也正是小学还没毕业的“经营 之神”王永庆自曝的成功之道。 礼贤下士,谦虚受益 两汉是中国民族性最强悍的时期,崇侠尚武,蔚然成风,曹操、 袁绍、袁术等都以“任侠”闻名。刘备不同的是,他毫不骄纵霸道, 能真正折节下士,“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篮而食,无所简择”, 升官发财也不改变。有个叫刘平的地主分子,看不起刘备的成分,“耻 为之下”,派刺客来刺杀他。刺客在刘备这里受到前所未有的待遇, 被刘备的真情打动,不忍下手,便“语之而去”。 谦虚能创造奇迹,它又是最难达到的美德。许多人一旦上了一个 阶梯,就爱自命不凡,骄傲自大,以为高人一等。曹操起先也能没有 架子,后来并购了当时最强大的袁绍公司,就不免得意忘形了,以骄 横的态度对待张松,结果使张松心怀怨恨,转向刘备。学者评述说: “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谦受益,满招损,结果相差太大了!
万乘之主甘与“赴义之士”(其实是军阀们最轻视的老百姓,曹操就 经常屠城)同败(历史记载,在这一败中,刘备丢失了妻子和女儿), 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人的一幕了。 “以人为本”在企业文化中占据首要地位。刘备能提出这个口号 并非突发灵感,而是有深厚儒学基础的。他十五岁跟随卢植求学,还 多次与郑玄探讨过“治乱之道”,卢植和郑玄都是配享孔庙的大儒, 刘备虽然“不甚乐读书”,但深受儒家民本和仁政思想的熏陶是可以 肯定的,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够像他那样真正实行呢?一个人不必懂太 多道理,抱持简单的理念认真去做,这也正是小学还没毕业的“经营 之神”王永庆自曝的成功之道。 礼贤下士,谦虚受益 两汉是中国民族性最强悍的时期,崇侠尚武,蔚然成风,曹操、 袁绍、袁术等都以“任侠”闻名。刘备不同的是,他毫不骄纵霸道, 能真正折节下士,“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 升官发财也不改变。有个叫刘平的地主分子,看不起刘备的成分,“耻 为之下”,派刺客来刺杀他。刺客在刘备这里受到前所未有的待遇, 被刘备的真情打动,不忍下手,便“语之而去”。 谦虚能创造奇迹,它又是最难达到的美德。许多人一旦上了一个 阶梯,就爱自命不凡,骄傲自大,以为高人一等。曹操起先也能没有 架子,后来并购了当时最强大的袁绍公司,就不免得意忘形了,以骄 横的态度对待张松,结果使张松心怀怨恨,转向刘备。学者评述说: “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谦受益,满招损,结果相差太大了!
不少企业为执行力烦恼,其实要得到员工的真心认同,不在于如 何去“管”,与他们打成一片是最有效的。东芝曾颜临倒闭,土光敏 夫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措施,以改变公司懒散的经营作 风。他每天清晨早到半小时,站在厂门口向工人们问好,并且总是利 用余暇出访,与工人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他不顾68岁的高龄,经常 深入基层了解下面具体情况,现场决策解决问趣。不久士气大振,东 芝重新赢回了声誉。反观很多领导者以忙碌为由日益脱离群众,实际 是没有真正的谦逊态度,不肯诚心诚意与员工交朋友罢了。 义以为质,信以成之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意 谓出众的领导人,时时以正义为心的本质,行动不忘礼节,一向表现 出谦逊,用诚信的态度来成就事业。这段话用来形容刘备是再恰当不 过了。 汉末战乱,皇帝威信早已名存实亡,很多风流人物趋利附势,纵 横摔固,全不顾道德上的约束。刘备却别开生面,正气堂堂,以“兴 复汉室”为己任,胸怀天下,施恩爱民,可说“不识时务”,但老百 姓爱戴他,军阀头子们自己狗屁倒灶,却也对刘备饮佩有加。 刘备在军阀混战的“红海”中拼搏二十多年,始终未能建立起自 己的利基,然而他总能成功跳槽。起初他帮公孙瓒打袁绍,帮陶谦打 曹操,与吕布时战时和,又投曹操击杀了吕布,与曹操“青梅煮酒” 后又奔袁绍,袁绍亲出老窝二百里来迎接他,最后又依附刘表,被派 到新野办事处喘息了七、八年。曹操南征,孙权又收容他共破曹操
不少企业为执行力烦恼,其实要得到员工的真心认同,不在于如 何去“管”,与他们打成一片是最有效的。东芝曾濒临倒闭,土光敏 夫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措施,以改变公司懒散的经营作 风。他每天清晨早到半小时,站在厂门口向工人们问好,并且总是利 用余暇出访,与工人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他不顾 68 岁的高龄,经常 深入基层了解下面具体情况,现场决策解决问题。不久士气大振,东 芝重新赢回了声誉。反观很多领导者以忙碌为由日益脱离群众,实际 是没有真正的谦逊态度,不肯诚心诚意与员工交朋友罢了。 义以为质,信以成之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意 谓出众的领导人,时时以正义为心的本质,行动不忘礼节,一向表现 出谦逊,用诚信的态度来成就事业。这段话用来形容刘备是再恰当不 过了。 汉末战乱,皇帝威信早已名存实亡,很多风流人物趋利附势,纵 横捭阖,全不顾道德上的约束。刘备却别开生面,正气堂堂,以“兴 复汉室”为己任,胸怀天下,施恩爱民,可说“不识时务”,但老百 姓爱戴他,军阀头子们自己狗屁倒灶,却也对刘备钦佩有加。 刘备在军阀混战的“红海”中拼搏二十多年,始终未能建立起自 己的利基,然而他总能成功跳槽。起初他帮公孙瓒打袁绍,帮陶谦打 曹操,与吕布时战时和,又投曹操击杀了吕布,与曹操“青梅煮酒” 后又奔袁绍,袁绍亲出老窝二百里来迎接他,最后又依附刘表,被派 到新野办事处喘息了七、八年。曹操南征,孙权又收容他共破曹操
并与他合资让出荆州使他安身。刘备的政治军事集团不大,却能成为 一支为人所倚重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信义素著,人格感人,否则早就 如袁术、杨奉等人那样成为“过街老鼠”给打杀了。陶谦让徐州,看 中只有他能“安民”,刘表临终托孤,更是对他人格的最高赞美。后 来刘璋不听劝阻,执意请刘备帮他打张鲁,也是相信刘备不会动他的 主意。刘备凭着他的信义档案,大摇大摆进了西川,得以建立基业, 真是“信以成之"! 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人,是成为优秀领导的必备条件。然而 我们有多少在上者轻于许诺,做的和说的是“两张皮”呢?这到底蒙 不了人,企业文化也就会产生“分裂症”,难以适应竞争环境,终难 免被淘汰的命运 毅力顽强,坚持理念 刘备宽厚待人,爱惜百姓,虽然企业一直没发展起来,却树立了 鲜明动人的品牌形象。进益州时,他的经营哲学受到了严峻考验。“风 雏”庞统主张趁与刘璋会宴时演周鸿门宴,可“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 州”。此法看似简捷,实则只能以力服人,不能以心服众,一来会破 坏刘备仁义的形象,二来会激起西川地主集团的愤慨和反对,不利于 长治久安,很可能会导致将来内外交困。刘备看到不能单纯追求军事 上的一时之利,必须使一切行动服务于最有利于“企业使命”实现的 整体得益,故而坚持了他的经营理念:“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 可也。”他一在益州成立分公司,就立即展开积极的公共关系和企业 行为识别活动,“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并与他合资让出荆州使他安身。刘备的政治军事集团不大,却能成为 一支为人所倚重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信义素著,人格感人,否则早就 如袁术、杨奉等人那样成为“过街老鼠”给打杀了。陶谦让徐州,看 中只有他能“安民”,刘表临终托孤,更是对他人格的最高赞美。后 来刘璋不听劝阻,执意请刘备帮他打张鲁,也是相信刘备不会动他的 主意。刘备凭着他的信义档案,大摇大摆进了西川,得以建立基业, 真是“信以成之”! 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人,是成为优秀领导的必备条件。然而 我们有多少在上者轻于许诺,做的和说的是“两张皮”呢?这到底蒙 不了人,企业文化也就会产生“分裂症”,难以适应竞争环境,终难 免被淘汰的命运。 毅力顽强,坚持理念 刘备宽厚待人,爱惜百姓,虽然企业一直没发展起来,却树立了 鲜明动人的品牌形象。进益州时,他的经营哲学受到了严峻考验。“凤 雏”庞统主张趁与刘璋会宴时演嘲鸿门宴,可“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 州”。此法看似简捷,实则只能以力服人,不能以心服众,一来会破 坏刘备仁义的形象,二来会激起西川地主集团的愤慨和反对,不利于 长治久安,很可能会导致将来内外交困。刘备看到不能单纯追求军事 上的一时之利,必须使一切行动服务于最有利于“企业使命”实现的 整体得益,故而坚持了他的经营理念:“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 可也。”他一在益州成立分公司,就立即展开积极的公共关系和企业 行为识别活动,“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其实在入川之前,刘备就己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今指与吾为 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 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并说“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 吾所不取也。”正是有了明确的定位思想,他才能做到临利而不苟求。 不久刘备找到借口,可以跟刘璋翻脸了,庞统又献三策,刘备选 择了中策。因为下策是打道回府不必多说,上策是趁刘璋无备突袭成 都,这虽能速战速决,但未经宣战,与“鸿门宴”之计本质相同,不 利于建立政治威望,而中策摆出仁义之师、堂堂正正的姿态,名正言 顺,稳扎稳打,有利于收服民心。这场战争打了两年多,刘备在54 岁时终于“跨有荆、益”,实现了七年前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第一步计 划。 今天很多人仍埋怨刘备过于迁腐,只须酒杯一摔或偷偷摸到刘璋 老窝,从此脱高苦海,何乐而不为?刘备的雄才大略恰表现在这里, 他牢记自己的“企业使命”是统一中华、振兴汉室,一时心切只会因 小失大,所以能抗拒诱惑,坚持“仁义战”,充分显示了他不仅有很 深远的政治眼光,也具有超人的意志力,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 松下幸之助曾说:“只考虑利润和事业的扩张,而没有正确的经 营理念,是行不通的。”领导者必须具有顽强的毅力,在跬步之中看 到千里,不能急功近利,才能在复杂局势中不为各种“看似机会的机 会”所动,把握住正确的航向,即使遇到困难,持之以恒下去,也必 会否极泰来。中国当代企业家朱江洪和董明珠,就是以这种精神,率 领格力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埋头苦干,终把对手远远抛在身后
其实在入川之前,刘备就已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今指与吾为 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 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并说“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 吾所不取也。”正是有了明确的定位思想,他才能做到临利而不苟求。 不久刘备找到借口,可以跟刘璋翻脸了,庞统又献三策,刘备选 择了中策。因为下策是打道回府不必多说,上策是趁刘璋无备突袭成 都,这虽能速战速决,但未经宣战,与“鸿门宴”之计本质相同,不 利于建立政治威望,而中策摆出仁义之师、堂堂正正的姿态,名正言 顺,稳扎稳打,有利于收服民心。这场战争打了两年多,刘备在 54 岁时终于“跨有荆、益”,实现了七年前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第一步计 划。 今天很多人仍埋怨刘备过于迂腐,只须酒杯一摔或偷偷摸到刘璋 老窝,从此脱离苦海,何乐而不为?刘备的雄才大略恰表现在这里, 他牢记自己的“企业使命”是统一中华、振兴汉室,一时心切只会因 小失大,所以能抗拒诱惑,坚持“仁义战”,充分显示了他不仅有很 深远的政治眼光,也具有超人的意志力,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 松下幸之助曾说:“只考虑利润和事业的扩张,而没有正确的经 营理念,是行不通的。”领导者必须具有顽强的毅力,在跬步之中看 到千里,不能急功近利,才能在复杂局势中不为各种“看似机会的机 会”所动,把握住正确的航向,即使遇到困难,持之以恒下去,也必 会否极泰来。中国当代企业家朱江洪和董明珠,就是以这种精神,率 领格力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埋头苦干,终把对手远远抛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