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引言预测的依据(1)事物发展惯性的表现形式系统组成要素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的格局延续,保持相对稳定。如某公司每生产一吨铝耗电33000度,某地区每生产一吨小麦消耗213.3公斤化肥。这些数字反映了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事物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事物保持某些基本趋势和功能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人口年增长率为14%左右,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仍然保持着这个速度。某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的份额,等等。人口趋势正在发生变化。联合国亚太经济及社会委员会《2008年亚太统计年鉴》:亚太地区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自2000年以来,年均人口增长率降至1.1%。11(2)事物发展惯性的影响因素
11 §1 引言 二、预测的依据 (2)事物发展惯性的影响因素 (1)事物发展惯性的表现形式 ◆ 系统组成要素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的格局延续,保持相对稳定。 如某公司每生产一吨铝耗电33000度,某地区每生产一吨小麦消耗213.3公斤化肥。这些数字 反映了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事物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 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人口年增长率为14‰左右,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仍然保持着这 个速度。某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的份额,等等。 ◆在一定时间内事物保持某些基本趋势和功能。 人口趋势正在发生变化。联合国亚太经济及社会委员会《2008年亚太统计年鉴》 :亚太地 区人口增长率大幅下降。自2000年以来,年均人口增长率降至1.1%
s1引言预测的依据二(2)事物发展惯性的影响因素系统的规模和范围例如,工具行业的产品遍及各个工业行业,每个行业的工具需求在工具总需求中的比例都不会很大,但就工具总需求来说,由于各行业需求的增减相抵消,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某个工具厂而言,特别是对一个生产专用工具的小厂而言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因为它的用户有限,当这些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该厂就会受到很大冲击。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初期、正常发展和功能失效惯性一时间关系由于惯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以至离现在愈远的数据和信息,对未来的影响也愈弱。即呈现近大远小”的特征。当最近期的数据有较大异常变动时应特别慎重。比较:金融危机之前/之后的经济预测难度。英国《卫报》网站2009.4.20:全球强国地位变动开始加速。(1)我们已进入了少有的历史使其之一,其特征是全球霸权地位从一个大国向另一个大国转移,上一个这样的时期是在1931-1945之间,以英国结束其金融优势地位,被美国取代为标志。(2)这种过渡时期非常不稳定,极度变化无偿,而且充满危险12(3)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12 §1 引言 二、预测的依据 (3)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2)事物发展惯性的影响因素 ◆ 系统的规模和范围 例如,工具行业的产品遍及各个工业行业,每个行业的工具需求在工具总需求中的比例都不 会很大,但就工具总需求来说,由于各行业需求的增减相抵消,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某 个工具厂而言,特别是对一个生产专用工具的小厂而言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因为它的用户有 限,当这些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该厂就会受到很大冲击。 由于惯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以至离现在愈远的数据和信息,对未来的影响也愈弱。即 呈现“近大远小”的特征。当最近期的数据有较大异常变动时应特别慎重 。比较:金融危机之 前/之后的经济预测难度。 ◆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 英国《卫报》网站2009.4.20:全球强国地位变动开始加速。(1)我们已进入了少有的历史 使其之一,其特征是全球霸权地位从一个大国向另一个大国转移,上一个这样的时期是在 1931-1945之间,以英国结束其金融优势地位,被美国取代为标志。(2)这种过渡时期非常 不稳定,极度变化无偿,而且充满危险 发展初期、正常发展和功能失效 ◆惯性—时间关系
s1引言预测的依据二(3)不同事物的相似性可以借鉴不同事物的相似性进行预测,(1)但必须注意两个事物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注意区分相似的部分与不相似的部分,属于结构的相似还是状态转移规律的相似,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的预测方法。(2)通常两个系统的相似都是有条件的,所以必须注意条件的变化情况,不可简单地扩展应用。(4)事物的因果关系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的,系统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原因。所以,可以通过因果关系进行预测,这是回归模型用于预测的依据。13三、预测结果的限制及处理对策
13 §1 引言 二、预测的依据 三、预测结果的限制及处理对策 (3)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可以借鉴不同事物的相似性进行预测,(1)但必须注意两个事物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所 以必须注意区分相似的部分与不相似的部分,属于结构的相似还是状态转移规律的相似,不 同情况适用不同的预测方法。(2)通常两个系统的相似都是有条件的,所以必须注意条件 的变化情况,不可简单地扩展应用。 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的,系统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原因。所以,可以通过因果关系进行预 测,这是回归模型用于预测的依据。 (4)事物的因果关系
s1引言三、预测结果的限制及处理对策三、预测结果的限制及处理对策(1)预测结果的限制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资料收集愈加完备、数据处理水平愈加先进、预测为概率预测、以及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所以做完预测并非万事大吉。(2)处理对策及时了解新增信息,及时修正原有预测结果,并修改决策。完整的预测系统应建立预测模型修正系统,实现动态预测,使预测精度不断提高14四、预测的六要素
14 §1 引言 三、预测结果的限制及处理对策 四、预测的六要素 三、预测结果的限制及处理对策 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深化、资料收集愈加完备、数据处理水平愈加先进、预测为概率预 测、以及事物发展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所以做完预测并非万事大吉。 (1)预测结果的限制 (2)处理对策 及时了解新增信息,及时修正原有预测结果,并修改决策。 完整的预测系统应建立预测模型修正系统,实现动态预测,使预测精度不断提高
S1引言四、预测的六要素四、预测的六要素不同的预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预测期限。一般来说,定性预测较(1)时间多地用于长期预测,而定量预测则较适宜于中短期预测。(2)数据不同的预测方法,有不同的数据要求。有的数据按一定周期变化有的是随机波动。因此,在选用预测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所要求提供的数据形式。(3)数据大多数预测方法都运用某种模型,构成每种模型的前提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问题中应用,其功效也是不同的。15四、预测的六要素(续)
15 §1 引言 四、预测的六要素 四、预测的六要素(续) 四、预测的六要素 不同的预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预测期限。一般来说,定性预测较 多地用于长期预测,而定量预测则较适宜于中短期预测。 (1)时间 (2)数据 不同的预测方法,有不同的数据要求。有的数据按一定周期变化, 有的是随机波动。因此,在选用预测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所要求 提供的数据形式。 (3)数据 大多数预测方法都运用某种模型,构成每种模型的前提是不同的, 在不同的问题中应用,其功效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