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自测题(一) 、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腌臉积攒代庖鲍鱼剿匪八鸟巢偌大诺言 B畸形/绮丽请责据深谙喑哑绒款/箴言 C累赘獒杀戳勵勐力侏儒夫揿钮掀起 D执拗拗口劲旅膂力消弭弥补绯红啡谤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侧隐基志铭中流砥柱有例可援 B浮躁闭门冀开天辟地转瞬既逝 C驽钝雄纠纠抑扬顿挫万事俱备 D裨益涮羊肉义正词严天真无邪 3.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 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⑧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①④⑥ 4、古诗文默写。(8分) (1)《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王湾《次北圄山下》中描绘时序交誉,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想象,表达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的句子 是 (4)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普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5)晏殊《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描绘奇异雪景的句子是 (7)陶渊明《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 (8)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句子是 5、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自测题(一) 一、 积累与运用(28 分)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腌臜./积攒. 代庖./鲍.鱼 剿.匪/鸟巢. 偌.大/.诺.言 B 畸.形/绮.丽 诘.责/拮.据 深谙./喑.哑 缄.默/箴.言 C 累赘./藏獒. 杀戮./.勠.力 侏儒./懦.夫 揿.钮/掀.起 D 执拗./.拗.口 劲旅./.膂.力 消弭./弥.补 绯.红/诽.谤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 侧隐 墓志铭 中流砥柱 有例可援 B 浮躁 闭门羹 开天辟地 转瞬既逝 C 驽钝 雄纠纠 抑扬顿挫 万事俱备 D 裨益 涮羊肉 义正词严 天真无邪 3.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必能养成深思 熟虑的习 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4、古诗文默写。(8 分) (1)《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时序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想象,表达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的句子 是 , 。 (4)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普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5)晏殊《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 ,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描绘奇异雪景的句子是 , 。 (7)陶渊明《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 , (8)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句子是 , 。 5、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 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 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 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 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 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 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 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 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I我去 也1”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①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2分)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3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一:2014年1月11日上午,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红沙 发”系列访谈活动拉开帷幕。访谈嘉宾围绕“文化强国,阅读为要”的主题,谈读书,话阅读,议措 施,与主持人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大家认为,全面养成读书习惯,是一件关乎国民素质、综合国力 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重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当中, 藏于书箱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材料二: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内容调查表 内容手机报小说游戏QQ、博客、视频邮件学习 飞信微博 工作 例41%473%39%641%10%31%102%「171亮 材料三: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人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为403%, 电子书阅读量增幅较为明显。其中与数字阅读方式贴合度最高的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阅读”, 以其简单、快速、犀利、生动等魅力,对传统的阅读方式造成了冲击。但不少人认为,如果一味沉溺 在“微阅读”带来的简单、浅表的愉悦中,就会还渐失去思考、创新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1)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用简洁的语言从材料二的表中归纳三条主要信息。(3分)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 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 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 “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 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 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 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 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 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 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① ; ② 。(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2 分)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3 分)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一:2014 年 1 月 11 日上午,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红沙 发”系列访谈活动拉开帷幕。访谈嘉宾围绕“文化强国,阅读为要”的主题,谈读书,话阅读,议措 施,与主持人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大家认为,全面养成读书习惯,是一件关乎国民素质、综合国力 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重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当中, 藏于书箱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材料二: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内容调查表 内容 手机报 小说 游戏 QQ、 飞信 博客、 微博 视频 邮件 学习、 工作 比例 41.1﹪ 47.3﹪ 33.9﹪ 64.1﹪ 21.0﹪ 23.1﹪ 10.2﹪ 17.1﹪ 材料三: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我国成人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为 40.3﹪, 电子书阅读量增幅较为明显。其中与数字阅读方式贴合度最高的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阅读”, 以其简单、快速、犀利、生动等魅力,对传统的阅读方式造成了冲击。但不少人认为,如果一味沉溺 在“微阅读”带来的简单、浅表的愉悦中,就会逐渐失去思考、创新和叩问心灵的力量。 (1) 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2) 用简洁的语言从材料二的表中归纳三条主要信息。(3 分)
(3)结合三则材料内容,根据提示续写一段话,简要陈述“徽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阅读。 事实上,传统阅读与“微阅读”之间并不是相互冲突,非此即彼的关系。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出售欲望的孩子 占保祥 卡尔从小被祖母拉扯大,性格偏激执拗,方圆几个社区,没人愿意招惹他。 13岁那年,一次喝酒后,卡尔竟抢了一位妇女的持包,里面有几百美元现金。从此,卡尔爱上了 抢劫,欲罢不能,无人不知他的恶行。校长对他很是头疼,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孤儿。 事情越演越烈,卡尔的欲望愈发膨胀起来。在学校,他成了老大,拉帮结派,唯我独尊,公开旷 课,还常常偷同学的东西。 被学校开除后,卡尔才明白自己的行为损害了祖母的尊严。想到祖母苍老的面庞,他无地自容。 走在匆忙的人群中,卡尔看见了一个小个子的老者,他的钱包露了出来,简直是天赐良机。瞬间, 欲望控制了卡尔,他跟随着老者,走街串巷。终于,老者走累了,坐在地上休息。 卡尔的手伸向了老人的钱包。一刹那间,钱包就落到了卡尔的手中 卡尔本来是这样设想的:拿到钱包后,冲老人扮一个鬼脸,然后选之天天 但他的手却遑到了强有力的反抗,老人的手像钳子一样抓住了他的手。卡尔看到了一张狰狞的脸 可怕的脸。老人什么也没说,反身将他塞进了身后的小屋里。 老人问他,说吧,怎么办?是送到警察局,还是私了? 别送警察局了,丢面子。卡尔垂头丧气地说。 那好吧,看来你是个惯犯,有这样的本事也算了不起。我有个孙子,很想学会这一招,你将欲望 和技能卖给他吧。话音未落,一个年轻人推门走了进来。 他叫奇里,你现在把你所有的技术传给他。但要记住,以后你永远不能再有这样的欲望和行为了 否则你就是侵权。如果发现你再做坏事,就将你扭送到警察局和专利局,因为你同时犯了两大罪,要 受到严厉制裁。 老人的话说得斩钉截铁,容不得卡尔不同意。老人拿出一张协议书,抬头写着:出售欲望协议书 老人握着卡尔的手,让他据下了手印。 卡尔被放出来时,感到一阵恐惧和失望。他想到了老人的脸,那双有力的手,还有那张协议书 卡尔回到家时,祖母正在与老师谈话。看到祖母向老师求情的表情,卡尔不由失声痛哭。他发誓 再也不做对不起祖母的事。 回到学校后,卡尔解散了“坏蛋组织”,一心一意做个好孩子。欲望再次袭来时,眼前便立刻浮现出那 位老人的脸。他不敢出手,他謇怕报复,害怕那间小黑屋。 卡尔考上高中后,身上的臭毛病彻底改掉了。渐渐地,祖母也年迈多病,无力再管制他。他学会了自 立,每天帮祖母打扫房间、做饭,邻居们都夸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那天,卡尔正在侍弄庭院里的鲜花,一位老人推开了他家的院门。卡尔上前询问,却发现是那张 可怕的脸。正是那个老者。 卡尔心想,他一定是想将以前的事告诉祖母,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见到祖母,否则祖母的病会雪上 加霜。这时,老人走了过来,脸上却荡漾着慈祥的微笑。他摸摸卡尔的头,问:你奶奶呢? 她不在家,出去了,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你不能这样对待一位病中的老人!卡尔正言厉色
(3) 结合三则材料内容,根据提示续写一段话,简要陈述“微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阅读。 事实上,传统阅读与“微阅读”之间并不是相互冲突,非此即彼的关系。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 出售欲望的孩子 占保祥 卡尔从小被祖母拉扯大,性格偏激执拗,方圆几个社区,没人愿意招惹他。 13 岁那年,一次喝酒后,卡尔竟抢了一位妇女的挎包,里面有几百美元现金。从此,卡尔爱上了 抢劫,欲罢不能,无人不知他的恶行。校长对他很是头疼,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孤儿。 事情越演越烈,卡尔的欲望愈发膨胀起来。在学校,他成了老大,拉帮结派,唯我独尊,公开旷 课,还常常偷同学的东西。 被学校开除后,卡尔才明白自己的行为损害了祖母的尊严。想到祖母苍老的面庞,他无地自容。 走在匆忙的人群中,卡尔看见了一个小个子的老者,他的钱包露了出来,简直是天赐良机。瞬间, 欲望控制了卡尔,他跟随着老者,走街串巷。终于,老者走累了,坐在地上休息。 卡尔的手伸向了老人的钱包。一刹那间,钱包就落到了卡尔的手中。 卡尔本来是这样设想的:拿到钱包后,冲老人扮一个鬼脸,然后逃之天天。 但他的手却遭到了强有力的反抗,老人的手像钳子一样抓住了他的手。卡尔看到了一张狰狞的脸, 可怕的脸。老人什么也没说,反身将他塞进了身后的小屋里。 老人问他,说吧,怎么办?是送到警察局,还是私了? 别送警察局了,丢面子。卡尔垂头丧气地说。 那好吧,看来你是个惯犯,有这样的本事也算了不起。我有个孙子,很想学会这一招,你将欲望 和技能卖给他吧。话音未落,一个年轻人推门走了进来。 他叫奇里,你现在把你所有的技术传给他。但要记住,以后你永远不能再有这样的欲望和行为了, 否则你就是侵权。如果发现你再做坏事,就将你扭送到警察局和专利局,因为你同时犯了两大罪,要 受到严厉制裁。 老人的话说得斩钉截铁,容不得卡尔不同意。老人拿出一张协议书,抬头写着:出售欲望协议书。 老人握着卡尔的手,让他摁下了手印。 卡尔被放出来时,感到一阵恐惧和失望。他想到了老人的脸,那双有力的手,还有那张协议书。 卡尔回到家时,祖母正在与老师谈话。看到祖母向老师求情的表情,卡尔不由失声痛哭。他发誓 再也不做对不起祖母的事。 回到学校后,卡尔解散了“坏蛋组织”,一心一意做个好孩子。欲望再次袭来时,眼前便立刻浮现出那 位老人的脸。他不敢出手,他害怕报复,害怕那间小黑屋。 卡尔考上高中后,身上的臭毛病彻底改掉了。渐渐地,祖母也年迈多病,无力再管制他。他学会了自 立,每天帮祖母打扫房间、做饭,邻居们都夸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那天,卡尔正在侍弄庭院里的鲜花,一位老人推开了他家的院门。卡尔上前询问,却发现是那张 可怕的脸。正是那个老者。 卡尔心想,他一定是想将以前的事告诉祖母,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见到祖母,否则祖母的病会雪上 加霜。这时,老人走了过来,脸上却荡漾着慈祥的微笑。他摸摸卡尔的头,问:你奶奶呢? 她不在家,出去了,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你不能这样对待一位病中的老人!卡尔正言厉色
学会护着奶奶了好孩子,我是来看望你奶奶的,这不,牛奶、鲜花。老人说着,指了指手中的袋 子 原来他和祖母认识。卡尔一脸疑惑。 老人进了屋,屋内传来了奶奶与老人开心的对话。卡尔忍不住贴在门上偷听。听到一半时,卡尔 禁不住消然泪下。 祖母早就知道了他的劣行,她没有张扬,而是与这位好友一起,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改掉了卡尔的 毛病。这样做,既彻底解决了问题,又不让卡尔失去人格和尊严 这个出售欲望的孩子,当晚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选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分) 8.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选文标题中“出售欲望”的意思是什么?(2分) (2)卡尔偷听奶奶与老人的对话,为什么听到一半时,禁不住潸然泪下?(2分) 9.选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巧妙设置悬念,请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0.请结合全文,分析祖母的形象。(4分) 11.选文最后说:“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 谈谈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 (二)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 韩青 ①古人云:“时穷节乃见。”越是境况不佳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度量、涵养。人生就是一个 大考场,这样的考试随时都会降临在你的身上。古语说得好:“无度不丈夫。”因此,要想做天地间 大丈夫,就必须拥有大器量 ②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对号入座。一次,马其顿国王阿普拉于斯在街上走时,曾被人泼了 一身水,看到的人都说,国王该惩罚那泼水人,而他却说:“是的。不过,他并没有把水泼在我身上 而是泼在他认为的那个人身上了。有人曾告诉苏格拉底,有人诽谤他,而他却说:“他诽谤的不是我 因为他的那些东西在我身上丝毫都不存在。”北宋名相富弼,一次外出,一名随从对他说,某某人在 你身后骂你,而他却说:“他骂的不是我,是跟我重名的一个人。”那个骂他的人听到后,感到羞愧
学会护着奶奶了?好孩子,我是来看望你奶奶的,这不,牛奶、鲜花。老人说着,指了指手中的袋 子。 原来他和祖母认识。卡尔一脸疑惑。 老人进了屋,屋内传来了奶奶与老人开心的对话。卡尔忍不住贴在门上偷听。听到一半时,卡尔 禁不住潸然泪下。 ’ 祖母早就知道了他的劣行,她没有张扬,而是与这位好友一起,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改掉了卡尔的 毛病。这样做,既彻底解决了问题,又不让卡尔失去人格和尊严。 这个出售欲望的孩子,当晚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选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 分) 8.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1)选文标题中“出售欲望”的意思是什么?(2 分) (2)卡尔偷听奶奶与老人的对话,为什么听到一半时,禁不住潸然泪下?(2 分) 9.选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巧妙设置悬念,请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2 分) 10.请结合全文,分析祖母的形象。(4 分) 11.选文最后说:‘‘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 谈谈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4 分) (二)拥有大器量,才有大境界 韩青 ①古人云:“时穷节乃见。”越是境况不佳时,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度量、涵养。人生就是一个 大考场,这样的考试随时都会降临在你的身上。古语说得好:“无度不丈夫。”因此,要想做天地间 大丈夫,就必须拥有大器量。 ②要想拥有大器量,就不要对号入座。一次,马其顿国王阿普拉于斯在街上走时,曾被人泼了 一身水,看到的人都说,国王该惩罚那泼水人,而他却说:“是的。不过,他并没有把水泼在我身上, 而是泼在他认为的那个人身上了。有人曾告诉苏格拉底,有人诽谤他,而他却说:“他诽谤的不是我, 因为他的那些东西在我身上丝毫都不存在。”北宋名相富弼,一次外出,一名随从对他说,某某人在 你身后骂你,而他却说:“他骂的不是我,是跟我重名的一个人。”那个骂他的人听到后,感到羞愧
之极,当面向他道歉而去。如果对号入座,那么结果肯定会是另一番情形:唇枪舌剑、大动干戈、针 尖对麦芒,最后两败俱伤。所以,生活中,有一些火,不要往自己身上引,否则就会引火烧身,后果 不堪设想 ⑧要想不对号入座,就要懂得宽容。说实话,有一些“号”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但你完全可 以不在乎。《庄子》记载:一个人去拜访老子,这人见老子家里凌乱不堪,心中就感到非常吃惊,于 是高声骂了一顿老子,然后扬长而去,翌日,他又回来找老子道歉,而老子却说:“如果昨天你骂我 是马,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 謇。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因此,一些人之所以生活安宁、闲适,其原因不在于他们 的是非、争斗少,而是他们懂得用宽容之心去化解 ④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空间小的心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徹风也熊使之心神 不宁;空间大的心像海,能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 对象小,心就小。也就是说,想着绝望、仇恨的和想着向往、宽容的,其空间是不同的,因此,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你的思想、襟怀。 ⑤要想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就必须懂得拒绝。一次,有人对释迦牟尼侮辱了一番,他没有立 即回击,而是微笑着问道:别人送你的东西,如果你拒收,那么这个东西应属于谁?那人回答道:当 然属于送东西的人。他接着说道:这就对了。生活中,要懂得去拒绝假、恶、丑,为真、善、美留足 空间。可是,有些“丑”拒绝不得。周作人做官时,以前的一个学生穷得没办法,来找他帮忙谋个职 位。一次,他来时恰逢老师屋里有客,门房便挡了他的驾,他就疑惑老师在回避推托,于是就站在门 口大骂,声音高得足以让屋里人听得清楚。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就得了一个职位上任去了 有人问他,他这样待你,你反而用他,是何道理?他说:“到别人门口骂人,这是多么难的事,可见 他的境况确实不好,太值得同情了。”因此,有时候,我们还要化丑为美 ⑥可见,人生有大器量,才有大气象、大境界。大器量就是一座座的桥,使生活中那么多的沟 壑都变成了坦途,使自己和别人都走得顺畅。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3、第②~⑤段依次从哪四个方面展开论述?(4分) 1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一段最恰当?请简述理由。(3分) 正如西德尼·史密斯所言:“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目标,完全可能 用宽恕去实现。” 15、文章第段④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二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极,当面向他道歉而去。如果对号入座,那么结果肯定会是另一番情形:唇枪舌剑、大动干戈、针 尖对麦芒,最后两败俱伤。所以,生活中,有一些火,不要往自己身上引,否则就会引火烧身,后果 不堪设想。 ③要想不对号入座,就要懂得宽容。说实话,有一些“号”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但你完全可 以不在乎。《庄子》记载:一个人去拜访老子,这人见老子家里凌乱不堪,心中就感到非常吃惊,于 是高声骂了一顿老子,然后扬长而去,翌日,他又回来找老子道歉,而老子却说:“如果昨天你骂我 是马,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顶撞回去,他一定会骂得更厉 害。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因此,一些人之所以生活安宁、闲适,其原因不在于他们 的是非、争斗少,而是他们懂得用宽容之心去化解。 ④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空间小的心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 不宁;空间大的心像海,能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 对象小,心就小。也就是说,想着绝望、仇恨的和想着向往、宽容的,其空间是不同的,因此,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你的思想、襟怀。 ⑤要想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就必须懂得拒绝。一次,有人对释迦牟尼侮辱了一番,他没有立 即回击,而是微笑着问道:别人送你的东西,如果你拒收,那么这个东西应属于谁?那人回答道:当 然属于送东西的人。他接着说道:这就对了。生活中,要懂得去拒绝假、恶、丑,为真、善、美留足 空间。可是,有些“丑”拒绝不得。周作人做官时,以前的一个学生穷得没办法,来找他帮忙谋个职 位。一次,他来时恰逢老师屋里有客,门房便挡了他的驾,他就疑惑老师在回避推托,于是就站在门 口大骂,声音高得足以让屋里人听得清楚。没想到,过了三五天,那位学生就得了一个职位上任去了。 有人问他,他这样待你,你反而用他,是何道理?他说:“到别人门口骂人,这是多么难的事,可见 他的境况确实不好,太值得同情了。”因此,有时候,我们还要化丑为美。 ⑥可见,人生有大器量,才有大气象、大境界。大器量就是一座座的桥,使生活中那么多的沟 壑都变成了坦途,使自己和别人都走得顺畅。 1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3、第②~⑤段依次从哪四个方面展开论述?(4 分) 1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一段最恰当?请简述理由。(3 分) 正如西德尼·史密斯所言:“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目标,完全可能 用宽恕去实现。” 15、文章第段④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