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西南飘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 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 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 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 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 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 《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四、西南飘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 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 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 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 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 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 《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 “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 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 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 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 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 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 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 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 艺术的集大成者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 “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 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 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 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 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 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 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 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 艺术的集大成者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 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 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 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 重庆奉节)晢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 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 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 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 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 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 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 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 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 重庆奉节)晢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 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 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 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 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 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登高 杜甫在夔州期间的杰作,写 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这 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 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 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端,独⌒ 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 的七言律诗
登高 杜甫在夔州期间的杰作,写 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这一 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 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 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端,独 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 的七言律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明丽清爽的秋景图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沉郁悲凉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羁旅之愁,孤独之感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忧国伤时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丽清爽的秋景图 沉郁悲凉,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羁旅之愁,孤独之感 忧国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