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 杜诗三首 的练习(之一) 制作:得胜先森
辅导:杜诗三首的练习(之一) 制作:得胜先森
杜甫(712年一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 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 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 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 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 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 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 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 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 少陵、杜草堂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 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 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 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 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 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 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 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 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 少陵、杜草堂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乾元元年(758地月,出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夔州,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 为华州司功。氢弃官入川邢。居之。秋,寓西阁。 游吴越。 乾元二年(7594春,自东都回华州。大历二年(7作《秋兴八首》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 七月,弃官西去,度陇,客秦州。十月,赤甲。三月, 往同谷。十二月,入蜀,至成都。 京兆贡举,不第。 复自东屯归西。 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溪 大历三年(768)正月,去夔出峡。三 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岳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代宗宝应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州(今湖南岳阳市)。 都(洛阳)。 七月,送严武还朝。未几,西川兵马使徐 知道反,因入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大历四年(769)正月,自岳州之潭州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省梓属(今湖南长沙市)。未几,入衡州(今湖 天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 邑 南衡阳市)。夏,畏热,复回潭州。 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广德元年(763)公在梓州。是岁,召大历五年(770)公年五十九。春,在 院 补京兆功曹,不赴。 潭州。夏四月,避臧乱入衡州。欲入郴州 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春晚,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 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遂归成都草堂。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 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 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府归草 州。闻肃宗即位,自赢服奔行在,遂陷贼堂。四月,严武卒。五月,离蜀南下,自 中 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云安, 居之。 杜甫年表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 翔,拜左拾遗。疏救房,上怒,诏三司推 接:100秒读懂杜甫 问。宰相张镐救之,获免。八月,墨制放 还州省家。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 扈从
杜甫年表 弃官入川 作《秋兴八首》 链接:100秒读懂杜甫
网课 【他日】 (一)杜甫《秋兴八首》课前预习 1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 《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黔之驴》 2以往;昔日;过去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秋兴八首(其一) 《左传宣公四年》:“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 杜甫 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宋苏轼《出狱次前韵》之二:“寒上纵归他日马,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城中不少年鸡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3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宋林逋《先生将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茂陵他日求遗犹喜曾无《封禅书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八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 注】①此诗是诗人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吁。他时着递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 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填空。杜甫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其诗风〖沉郁顿挫)。 2.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体现了秋天的什么特点?玉露、枫树、巫山巫峡 3.颔联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怎样的特点? 时局动荡不安,诗人前途未卜;国家沦丧,身世飘零。 4.颈联体现了诗人怎么的情感? 思念故国(故园、家乡)的羁旅情思 5.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的愁苦凄凉 今昔对比(昔盛今衰)的哀伤; 国运衰颓、江山残破而不能有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1. 填空。杜甫是( )主义的代表诗人,其诗风( )。 2. 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体现了秋天的什么特点? 3. 颔联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怎样的特点? 4. 颈联体现了诗人怎么的情感? 5. 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 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一、网课 (一)杜甫《秋兴八首》课前预习 现实 沉郁顿挫 玉露、枫树、巫山巫峡 时局动荡不安,诗人前途未卜;国家沦丧,身世飘零。 思念故国(故园、家乡)的羁旅情思 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的愁苦凄凉; 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 今昔对比(昔盛今衰)的哀伤; 国运衰颓、江山残破而不能有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他日】 1.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黔之驴》 2 以往;昔日;过去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左传·宣公四年》:“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 ‘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宋 苏轼 《出狱次前韵》之二:“寒上纵归他日马, 城中不鬭少年鸡。” 3.过些天;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宋 林逋 《先生将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八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 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二)作业 1.阅读秋兴八首(倛其一),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 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 (2)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 调 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 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 时局的担忧之情
1.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二)作业 (1)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 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 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 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 (2)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 调。 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 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 时局的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