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性考试(第一次)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 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工卷试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试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 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9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徇私/驯熟咆哮/肖像惬意/提挈连咳带喘/金蝉脱壳 D.偈语/鲫鱼畏葸/玉玺胴体/栋梁耆年硕德/骐骥一跃 C.投奔/奔命着急/着火给养/给以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殷实/殷红反省/省悟罪不当罚/独当一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凝炼突如其来融会贯通磨肩接踵 D.余晖疾言厉色委曲求全箭拔弩张 C.惹事春华秋实备尝艰辛改辕易辙 D.渔具纾尊降贵黩武穷兵黄梁一梦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人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1)元旦期间,凡在本店购物满100元者,本店将 份精美的礼品 (2)昨夜一阵淅淅沥沥的春雨, 了干涸的土地,给万物带来了生机 (3)今年9月10日,我市40位教师出席“名师奖”颁奖大会,光荣地 A.惠赠浸润授奖D.敬赠浸渍授奖 C.惠赠浸渍受奖D.敬赠浸润受奖 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部韩剧《大长今》,让人们重新领略了中医的无穷魅力:除了针灸术、药膳术在 电视剧中大放异彩外,中医美容术也在其中小露峥嵘。 B.这本刊物凝聚着编者的全部心血,我们只需要看看如下这些标题:《被温暖照亮》 《寒冷的味道》《有月亮的晚上》,就能感受到编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真情 C.“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使劲敲着我房间的门,“焰火晚会马上开始
2006 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性考试(第一次)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 1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1 卷 1 至 6 页,第Ⅱ卷 7 至 10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工卷试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试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 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 39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徇.私/驯.熟 咆哮./肖.像 惬.意/提挈. 连咳.带喘/金蝉脱壳. D.偈.语/鲫鱼 畏葸./玉玺. 胴.体/栋.梁 耆.年硕德/骐.骥一跃 C.投奔./奔.命 着.急/着.火 给.养/给.以 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 殷.实/殷.红 反省./省.悟 罪不当.罚/独当.一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凝炼 突如其来 融会贯通 磨肩接踵 D.余晖 疾言厉色 委曲求全 箭拔弩张 C.惹事 春华秋实 备尝艰辛 改辕易辙 D.渔具 纾尊降贵 黩武穷兵 黄梁一梦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人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1)元旦期间,凡在本店购物满 100 元者,本店将 份精美的礼品。 (2)昨夜一阵淅淅沥沥的春雨, 了干涸的土地,给万物带来了生机。 (3)今年 9 月 10 日,我市 40 位教师出席“名师奖”颁奖大会,光荣地 。 A.惠赠 浸润 授奖 D.敬赠 浸渍 授奖 C.惠赠 浸渍 受奖 D.敬赠 浸润 受奖 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一部韩剧《大长今》,让人们重新领略了中医的无穷魅力:除了针灸术、药膳术在 电视 剧中大放异彩外,中医美容术也在其中小露峥嵘。 B.这本刊物凝聚着编者的全部心血,我们只需要看看如下这些标题:《被温暖照亮》 《寒 冷的味道》《有月亮的晚上》,就能感受到编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真情。 C.“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使劲敲着我房间的门,“焰火晚会马上开始
了,再不走就赶不上了!” D.中国画几近天成的含蓄与西方某些现代艺术密电码一样概念化的晦涩有别一一那 不是审美或审丑的感知过程,而是炫耀玄学的思辩过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305 篇,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经》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再别康桥》《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充分体 现了他的创作特点。 C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刘禹锡的《石头城》是唐诗的代表作,柳 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词的代表作 D.《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萨缪尔·贝克特于1969年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 ①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一政教一体化 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 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 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 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②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 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自上而下,面向 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保证官僚体系运转,巩固了封建 皇权;自下而上,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晋升的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 可以进入社会精英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社会晋升机制,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科举 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 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③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 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从一种 普通的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家知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 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真理的权力化, 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 的科举文明。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 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 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社会中官 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与价值和意识形态制度一体化;最 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了,再不走就赶不上了!” D.中国画几近天成的含蓄与西方某些现代艺术密电码一样概念化的晦涩有别——那 不是审美或审丑的感知过程,而是炫耀玄学的思辩过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 305 篇,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经》 是我 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再别康桥》《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充分体 现了他的创作特点。 C 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刘禹锡的《石头城》是唐诗的代表作,柳 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词的代表作。 D.《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萨缪尔·贝克特于 1969 年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6~9 题。 ①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 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 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 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 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②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 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自上而下,面向 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保证官僚体系运转,巩固了封建 皇权;自下而上,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晋升的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 可以进入社会精英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社会晋升机制,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科举 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 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③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 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从一种 普通的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家知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 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真理的权力化, 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 的科举文明。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 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 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社会中官 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与价值和意识形态制度一体化;最 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⑤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前现代世界各国,中国 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 科举制度造成的 6.下列关于第①段中的“政教一体化”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科举时代,以科举为特征的教育制度依赖封建统治的政治体系而存在,并得以千 年发展;同时这种教育制度也只能屈从封建统治者的意志 B.中国的科举制培养的知识阶层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中起统治作用,他们受到的教育 在政治制度中能够表现出来 C.在科举盛行时代,封建政治与文化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政治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D.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封建政治制度依赖科举制度而得以获得人才,而科举教育依 靠封建统治者的垂青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参与。 7.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 无二的科举文明。 B.面向社会选拔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 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建立晋升机制,保证了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 持了社会稳定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人手,巩固了封建帝制 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 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 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理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 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 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 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因为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 D.借助科举制度,儒家的意识形态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当时的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 度的协调,其原因是真理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⑤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前现代世界各国,中国 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 科举制度造成的。 6.下列关于第①段中的“政教一体化”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科举时代,以科举为特征的教育制度依赖封建统治的政治体系而存在,并得以千 年发展;同时这种教育制度也只能屈从封建统治者的意志。 B.中国的科举制培养的知识阶层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中起统治作用,他们受到的教育 在政治制度中能够表现出来。 C.在科举盛行时代,封建政治与文化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政治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D.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封建政治制度依赖科举制度而得以获得人才,而科举教育依 靠封建统治者的垂青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参与。 7.有关“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举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 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B.面向社会选拔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 C.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使出身显赫但又不解经书的官宦子弟也可能沦 为平民,保证了官僚体系的精英特点。 D.建立晋升机制,保证了社会优秀分子可能进入封建皇权体系,参与社会管理,维 持了社会稳定。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科举保证了帝制政权的活力,从晋升机制的合理性等方面人手,巩固了封建帝制 的统治。 B.科举制度是当时“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的基础,使古代封建统治制度能够“人 文化天下”,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科举文明促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主要武器,出 现了“文人”即“哲人”治天下的局面,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D.科举制度始终自觉坚持传播儒家理想,保证了儒家思想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 传承的最有力保证。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科举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政教一体化制度,具有建立柏拉图“理想国”的可能性, 但这种制度下的中国古代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理想国”。 B.柏拉图的“理想国”看重哲学在政治中的影响,看重人文在天下秩序建立中的教 化作用,这种理想在前现代世界的西方并没有实现。 C.科举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因为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 D.借助科举制度,儒家的意识形态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当时的文化与政治达到了高 度的协调,其原因是真理的权力化得到了保证。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
韦澳 郑光,宣宗之舅,别墅吏颇恣横,为里人患之。积岁征租不入,户部侍郎韦澳为京 兆尹,擒而以械系之。及延英对,上曰:“卿禁郑光庄吏,何罪?”澳具奏之。上曰:“卿 拟如何处置?”澳曰:“臣欲寘于法。”上曰:“郑光甚惜,如何?”澳曰:“陛下自内庭用 臣为京兆,是使臣理畿甸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典,则是朝廷之法,独行 于贫下,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再三干朕,卿与贷法得否?不然,重决贷 死可否?”澳曰:“臣不敢不奉诏,但许臣且系之,俟征积年税物毕放出,亦可为惩戒。” 上曰:“可也。为郑光所税扰乡,行法自近。”澳自延英出,径入府杖之,征欠租数百斛 乃纵去。 (宋·王谠《唐语林》卷二) 帝舅郑光庄墅吏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它日延英,帝问其故。澳具道奸 状,且言必寘以法。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 行于贫下乎?”帝入白太后曰:“是不可犯。”后为输租,乃免。由是豪右敛迹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四》 [注]①延英:宫殿名。②寘:同“置”。③畿甸: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卿拟如何处置 拟:准备、打算 B.是使臣理畿甸积弊理:治理 C.但郑光再三干朕 干:冒犯 D.积年不输官赋 输:交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别墅吏颇恣横,为里人患之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贾谊《过秦论》) B.但许臣且系之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C.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 自昏达曙(浦松龄《促织》) D.擒而以械系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苏洵《六国论》 2.下列对原文中加点的省略句补充不当的一项是 A.(朝廷)积岁征租不入 B.臣欲真(郑光庄吏)于法 C.俟征积年税物毕放(郑光庄吏)出 D.它日(于)延英,帝问其故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光庄吏犯法被抓,皇帝亲自出面求情,要韦澳放人,韦澳表示不敢奉诏,皇帝 就先提出“贷法”,继而提出“贷死”,于是,韦澳不敢不奉诏。 B.逮捕郑光庄吏后,韦澳最终采取了先施杖刑、征收欠租,然后才放人的办法,这 种做法在当时来说亦可谓两全之策 C《新唐书》中提到皇帝向太后汇报的细节,说明皇帝为郑光庄吏求情也是不得已的
韦 澳 郑光,宣宗之舅,别墅吏颇恣横,为里人患之。积岁征租不入 ......,户部侍郎韦澳为京 兆尹,擒而以械系之。及延英①对,上曰:“卿禁郑光庄吏,何罪?”澳具奏之。上曰:“卿 拟如何处置?”澳曰:“臣欲..寘. ②于法..。”上曰:“郑光甚惜,如何?”澳曰:“陛下自内庭用 臣为京兆,是使臣理畿甸③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典,则是朝廷之法,独行 于贫下,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再三干朕,卿与贷法得否?不然,重决贷 死可否?”澳曰:“臣不敢不奉诏,但许臣且系之,俟征积年税物毕放出 .........,亦可为惩戒。” 上曰:“可也。为郑光所税扰乡,行法自近。”澳自延英出,径入府杖之,征欠租数百斛, 乃纵去。 (宋·王谠《唐语林》卷二) 帝舅郑光庄墅吏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它日延英 ....,帝问其故。澳具道奸 状,且言必寘以法。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 行于贫下乎?”帝入白太后曰:“是不可犯。”后为输租,乃免。由是豪右敛迹。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四》) [注]①延英:宫殿名。②寘:同“置”。③畿甸: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久卿.拟如何处置 拟:准备、打算 B.是使臣理.畿甸积弊 理:治理 C.但郑光再三干.朕 干:冒犯 D.积年不输.官赋 输:交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别墅吏颇恣横,为.里人患之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贾谊《过秦论》) B.但许臣且.系之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C.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 自.昏达曙(蒲松龄《促织》) D.擒而以.械系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苏洵《六国论》) 12.下列对原文中加点的省略句补充不当的一项是 A.(朝廷)积岁征租不入 B.臣欲真(郑光庄吏)于法 C.俟征积年税物毕放(郑光庄吏)出 D.它日(于)延英,帝问其故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光庄吏犯法被抓,皇帝亲自出面求情,要韦澳放人,韦澳表示不敢奉诏,皇帝 就先提出“贷法”,继而提出“贷死”,于是,韦澳不敢不奉诏。 B.逮捕郑光庄吏后,韦澳最终采取了先施杖刑、征收欠租,然后才放人的办法,这 种做 法在当时来说亦可谓两全之策。 C《新唐书》中提到皇帝向太后汇报的细节,说明皇帝为郑光庄吏求情也是不得已的
D.两段文字均以韦澳惩处郑光庄吏一事为例,阐明了有法必依、执法不移的法治思 想;同时也启示后世官吏,应当从郑光庄吏身上吸取教训,不可胡作非为 第Ⅱ卷(111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4页,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四、(本大题3小题,共16分) 1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卿禁郑光庄吏,何罪?(2:分) 译文 (2)不然,重决贷死可乎?(2分) 译文: (3)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2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题目中的“事”在全诗中指的是什么?(2分) (2)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4分) (1)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2)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 (3)六朝旧事随流水,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5)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五、(本大题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天真 鲍吉尔原野
事情。 D.两段文字均以韦澳惩处郑光庄吏一事为例,阐明了有法必依、执法不移的法治思 想;同时也启示后世官吏,应当从郑光庄吏身上吸取教训,不可胡作非为。 第Ⅱ卷(111 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共 4 页,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四、(本大题 3 小题,共 16 分) 1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卿禁郑光庄吏,何罪?(2:分) 译文: (2)不然,重决贷死可乎?(2 分) 译文: (3)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2 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题目中的“事”在全诗中指的是什么?(2 分) 答: (2)有人说“不系船”是全诗关键,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 答: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4 分) (1)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 (2)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 飞》) (3)六朝旧事随流水,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4)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5)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五、(本大题 5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 天 真 鲍吉尔·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