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下期重庆市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 语文试卷 2006.3.10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谁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9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沏(q1)茶荸(b1)荠田塍( cheng)电饭煲(bao)官府掾(yuan)吏 B.回眸(mou)谙(an)熟惭怍(zub)殡(bin)仪馆里应(ying)外合 C.馥(fu)郁怩(n)商埠(b)鄱(p)阳湖闷(men)声闷气 D.喟(kui)叹蹩(bie)脚抽搐(chu)露(lu)马脚量( liang)体裁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帧蒸溜水高粱秆流光溢彩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泊位录像片一遛烟突如其来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C.歃血冷飕飕流水账鞭辟入里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D.沽取抱佛脚口头禅语无轮次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国联邦卫生机构官员2004年1月15日说,流感病毒已经_到了每个州,死于肺炎 和流感的人数直线上升。 ②大规模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使其子女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产生变动,由于亲情的长期 缺失,留守子女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 ③他并不自己的政策导向:在具备“德”的前提下,把竞选者自身的致富能力和带 动他人致富的能力,作为选拔的重要标准 ④今年卫生部和世卫组织对当前中国的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联合,认定中国的感染人员 共约7万人。 A.波及凸显隐晦评定B.扩散突显隐晦评估 C.波及突显隐讳评定D.扩散凸显隐讳评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看过港台版的《笑傲江湖》,再看央视版的,总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 央视版的《笑傲江湖》怎么就丝毫没有“江湖”味呢? B.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当仁 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板块中的一颗新星。 C.备受广大用户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 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2006 年下期重庆市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 语文试卷 2006.3.10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谁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9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沏.(qī)茶 荸.(bí)荠 田塍.(chéng) 电饭煲.(bāo) 官府掾.(yuàn)吏 B.回眸.(móu) 谙.(ān)熟 惭怍.(zuò) 殡.(bīn)仪馆 里应.(yìng)外合 C.馥.(fù)郁 忸怩.(ní) 商埠.(bù) 鄱.(pó)阳湖 闷.(mèn)声闷气 D.喟.(kuì)叹 蹩.(bié)脚 抽搐.(chù) 露.(lù)马脚 量.(liàng)体裁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装帧 蒸溜水 高粱秆 流光溢彩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泊位 录像片 一遛烟 突如其来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C.歃血 冷飕飕 流水账 鞭辟入里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D.沽取 抱佛脚 口头禅 语无轮次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国联邦卫生机构官员 2004 年 1 月 15 日说,流感病毒已经 到了每个州,死于肺炎 和流感的人数直线上升。 ②大规模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使其子女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产生变动,由于亲情的长期 缺失,留守子女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 。 ③他并不 自己的政策导向:在具备“德”的前提下,把竞选者自身的致富能力和带 动他人致富的能力,作为选拔的重要标准。 ④今年卫生部和世卫组织对当前中国的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联合 ,认定中国的感染人员 共约7万人。 A.波及 凸显 隐晦 评定 B.扩散 突显 隐晦 评估 C.波及 突显 隐讳 评定 D.扩散 凸显 隐讳 评估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看过港台版的《笑傲江湖》,再看央视版的,总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 .......”的感觉── 央视版的《笑傲江湖》怎么就丝毫没有“江湖”味呢? B.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当仁.. 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板块中的一颗新星。 C.备受广大用户关注的手机单项收费问题正由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一项有利于手机
使用者的政策即将呼之欲出。 D.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过度开采仅存的林木资源,结果只能是纸浆价格上扬和用纸量增 加,势必会造成洛阳纸贵的局面。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剧组挑选女主角十分苛刻: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但又不能太高:脸要白,但 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但又不能太红 B.在语法方面,古今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 后面的“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在句法相同。 C.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 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批评、建议,雪片飞来 D.另据有关医疗机构调査,哮喘病、肺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都与浮游微粒的增 减有关(节选自《百科知识》2004.4)。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 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 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 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 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 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 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 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 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干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 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 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 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 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使用者的政策即将呼之欲出 ....。 D.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过度开采仅存的林木资源,结果只能是纸浆价格上扬和用纸量增 加,势必会造成洛阳纸贵 ....的局面。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剧组挑选女主角十分苛刻: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但又不能太高;脸要白,但 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但又不能太红。 B.在语法方面,古今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 后面的“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在句法相同。 C.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 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批评、建议,雪片飞来。 D.另据有关医疗机构调查,哮喘病、肺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都与浮游微粒的增 减有关(节选自《百科知识》2004.4)。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 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 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 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 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 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 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 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 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 “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 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 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
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 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 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 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 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 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 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 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 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 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 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6.“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指的是 A.是诗人在作品的描写中所努力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B.是诗人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心境时寄托的对象 C.是诗人使读者的感情与作品抒写的感情产生的共鸣。 D.是诗人能让读者观其作品时所受到感动的艺术技巧。 7.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 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 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 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 8.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一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B.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的形象之中 C.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 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9.根据全文内容作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动读者。 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意。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 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 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 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 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 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 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 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 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 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 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 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6.“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指的是 A.是诗人在作品的描写中所努力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B.是诗人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心境时寄托的对象。 C.是诗人使读者的感情与作品抒写的感情产生的共鸣。 D.是诗人能让读者观其作品时所受到感动的艺术技巧。 7.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 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 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 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 8.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B.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的形象之中。 C.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 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9.根据全文内容作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动读者。 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意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意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熹年十五, 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愙以因疾报杀, 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意,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意。熹年未二十,既 引见,更始笑曰:“茧栗(兽角初生如茧如栗。借指牛犊)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更始败,意为赤眉兵所围, 迫急,乃逾屋亡走,与所友善韩仲伯等数十人,携小弱,越山阻,径出武关。仲 伯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己受其害,欲弃之于道。愙责怒不听,因以泥涂仲 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每道逢贼,或欲逼略,熹辄言其病状,以此得免 既入丹水,遇更始亲属,皆裸跣涂炭,饥困不能前。愙见之悲感,所装缣帛资粮 悉以与之,将护归乡里。 时邓奉反于南阳,意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意与奉合谋,帝 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愙书,乃惊曰:“赵意真长者也。”即征熹,引,赐鞍 马,待诏公车。时,江南未宾,道路不通,以熹守简阳侯相。意不肯受兵,单车 驰之简阳。吏民不欲内愙,意乃告譬,呼城中大人,示以国家威信,其帅即开门 面缚自归,由是诸营壁悉降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熹下车,闻其二 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日:“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 怀令赵意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日:“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 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 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 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 引见,更始笑曰:“茧栗(兽角初生如茧如栗。借指牛犊)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更始败,憙为赤眉兵所围, 迫急,乃逾屋亡走,与所友善韩仲伯等数十人,携小弱,越山阻,径出武关。仲 伯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己受其害,欲弃之于道。憙责怒不听,因以泥涂仲 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每道逢贼,或欲逼略,憙辄言其病状,以此得免。 既入丹水,遇更始亲属,皆裸跣涂炭,饥困不能前。憙见之悲感,所装缣帛资粮, 悉以与之,将护归乡里。 时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 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即征憙,引见,赐鞍 马,待诏公车。时,江南未宾,道路不通,以憙守简阳侯相。憙不肯受兵,单车 驰之简阳。吏民不欲内憙,憙乃告譬,呼城中大人,示以国家威信,其帅即开门 面缚自归,由是诸营壁悉降。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 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 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既薨,帝追感赵王,乃贳出子春。 (节选自《后汉书·赵意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降:投降。 B.意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遗:送。 C.时,江南未宾,道路不通 宾:服从,归顺 D.吏民不欲内意,意乃告譬内:通“纳”,放入 11.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辱意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 因以泥涂仲伯妇面 B.∫而谗者因言意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其帅即开门面缚自归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京师为请者数十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意有“节操”的一组是 ①意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②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意,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③因以泥涂仲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 ④意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 ⑤意不肯受兵,单车驰之简阳 ⑥意下车……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意任怀令时,奉法收考李子春,不为请者所动要处死李子春,但皇上终究宽免了李 子春 B.更始帝打了败仗,赵意在丹水县遇到逃亡的更始帝的亲属,就资助他们衣帛粮食,并 护送还归故里 C.赵意的友人韩仲伯是个只顾自身安危的人,作者用他的行为来反衬赵意仗义救人的智 谋和节操。 D.赵愙的哥哥被人杀了,他当时年仅十五岁,就带着兵器结交宾客前去报仇,但因仇 家生病和距离遥远而放弃了报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9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短文中划线的语句(每小题2分,共6分)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 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王无复言。既薨,帝追感赵王,乃贳出子春。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降:投降。 B.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 遗:送。 C.时,江南未宾.,道路不通 宾:服从,归顺。 D.吏民不欲内.憙,憙乃告譬 内:通“纳”,放入。 11.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辱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 因以.泥涂仲伯妇面 B. 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 其.帅即开门面缚自归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 京师为.请者数十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憙有“节操”的一组是 ①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②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③因以泥涂仲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 ④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 ⑤憙不肯受兵,单车驰之简阳。 ⑥憙下车……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憙任怀令时,奉法收考李子春,不为请者所动要处死李子春,但皇上终究宽免了李 子春。 B.更始帝打了败仗,赵憙在丹水县遇到逃亡的更始帝的亲属,就资助他们衣帛粮食,并 护送还归故里。 C.赵憙的友人韩仲伯是个只顾自身安危的人,作者用他的行为来反衬赵憙仗义救人的智 谋和节操。 D. 赵憙的哥哥被人杀了,他当时年仅十五岁,就带着兵器结交宾客前去报仇,但因仇 家生病和距离遥远而放弃了报仇。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11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9 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短文中划线的语句(每小题 2 分,共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