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漳州市高中自主招生四校联考 语文试卷 (满分:130分 考试时间:120分)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完成1-4题(20分) 1、古诗文默写(8分) (1)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扬子江头杨柳春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3)《咏煤炭》中的“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异曲同工之妙 (4)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的势头。(用《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形容。)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位传统士大夫眼中 的“仁人之心”和高深人格,而它正是传承与发扬了孟子的:“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2、口语交际:(3分) 如: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 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 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3、名著阅读(6分) (1)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名“ Yahoo”,是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 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 (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 (3)请以新大纲推荐的初中生阅读的中外名著为材料,依照所给的语句形式,补写完整后面的句 子:我来到法兰西,听到了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或:我来到了梁山泊,听到了 施耐庵在讲述108条好汉闯九州的历程。) 我来到 听到 4、综合实践活动。(3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说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几乎每一年,我们的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生物、信息学竞赛,都能够获 得一块又一块金牌。一方面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金牌选手”与“读书高手”,而另一方面,我们却 又缺乏世界级的大科学家。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都行,而一到成年就不行了。奥赛金牌那么多,而诺贝尔 奖我国至今没有人获得。 材料二:在我们小学的课堂测试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老师出的题目是“冰融化后变成了什么? 有学生答案为“春天”被判错;老师说,答案应该是“水"。 材料三:据报道:1998年高考的语文卷子在“战胜脆弱″的作文题中出现了大量雷同,竟有许多 考生因为要战胜脆弱,便编造自己的父母亡故,然后在文中大谈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1 2009 年漳州市高中自主招生四校联考 语文试卷 (满分:13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 第一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20 分) 一、 完成 1—4 题(20 分) 1、 古诗文默写(8 分) (1)_______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扬子江头杨柳春,_______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3)《咏煤炭》中的“_______ ,_______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异曲同工之妙。 (4)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 ”的势头。(用《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形容。)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位传统士大夫眼中 的“仁人之心”和高深人格,而它正是传承与发扬了孟子的:“_______ , _______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2、口语交际:(3 分) 如: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 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 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3、名著阅读(6 分) (1)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名“Yahoo”,是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_________”中 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2)杜牧《赤壁》诗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 ,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_______ 、_______ 。 (3)请以新大纲推荐的初中生阅读的中外名著为材料,依照所给的语句形式,补写完整后面的句 子:我来到法兰西,听到了罗曼 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或:我来到了梁山泊,听到了 施耐庵在讲述 108 条好汉闯九州的历程。) 我来到 ,听到_______ 。 4、综合实践活动。(3 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说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几乎每一年,我们的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生物、信息学竞赛,都能够获 得一块又一块金牌。一方面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金牌选手”与“读书高手”,而另一方面,我们却 又缺乏世界级的大科学家。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都行,而一到成年就不行了。奥赛金牌那么多,而诺贝尔 奖我国至今没有人获得。 材料二:在我们小学的课堂测试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老师出的题目是“冰融化后变成了什么?” 有学生答案为“春天”被判错;老师说,答案应该是“水”。 材料三:据报道:1998 年高考的语文卷子在“战胜脆弱”的作文题中出现了大量雷同,竟有许多 考生因为要战胜脆弱,便编造自己的父母亡故,然后在文中大谈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50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6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 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 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鮮肥滋味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 可耳!″原日:“无钱资。”师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 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俟其欣悦( (3)于是遂就书 (4)吾徒相教(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2 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50 分) 一、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5—9 题(16 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 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 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 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 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 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阅读文段,完成10-14题(15分) 重拾阅读精神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意在鼓励人 们发掘读书的乐趣,并纪念那些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而做出不懈努力的先辈。 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有关名人与书的趣事不胜枚举:大思想家王夫之一 生著书数百卷,连给女儿嫁妆时,亦是用满满·箱书;《资本论》首位翻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在乘 船遭遇风浪、海轮颠簸不止时,要求服务员将其绑在椅子上以聚精会神地读书;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 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 然而,近些年来,我们更多地听到这样的故事: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开设幼儿经典诵 读班,由专家带领10岁以下的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结果在短短三个月中,学 员由原先的20人减至两人。有记者采访退班的家长,得到的回答竟出奇致:“以后入学时又不看这 些,还是把时间花在学英语、电脑、钢琴上更为实在,这些可都是升学加分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书籍已经不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沦为“耽误孩子升学的滑梯”?家长对 于经典阅读先入为主的拒绝态度,不仅没收了孩子享受人类丰盛文化大餐的入场券,还间接导致了这些 孩子长大后偏于功利的阅读习惯。在许多书店里,你看那“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上,显眼位置处净是些 炒股、基金、管理类的书籍;若有关注社会现实的书刊,也多是用来解当下人之心灵困惑的——如何 应对办公室政治?如何成为完善男人/女人?如何把孩子从小送入常青藤?等等。 书店里的人头攒动,正和当代人填补不了的心灵饥荒形成反差一一讽刺的是,往往我们功利书读
3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 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 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 分) 三、阅读文段,完成 10—14 题(15 分) 重拾阅读精神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的 4 月 23 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意在鼓励人 们发掘读书的乐趣,并纪念那些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而做出不懈努力的先辈。 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有关名人与书的趣事不胜枚举:大思想家王夫之一 生著书数百卷,连给女儿嫁妆时,亦是用满满一箱书;《资本论》首位翻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在乘 船遭遇风浪、海轮颠簸不止时,要求服务员将其绑在椅子上以聚精会神地读书;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 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 然而,近些年来,我们更多地听到这样的故事:2008 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开设幼儿经典诵 读班,由专家带领 10 岁以下的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结果在短短三个月中,学 员由原先的 20 人减至两人。有记者采访退班的家长,得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以后入学时又不看这 些,还是把时间花在学英语、电脑、钢琴上更为实在,这些可都是升学加分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书籍已经不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沦为“耽误孩子升学的滑梯”?家长对 于经典阅读先入为主的拒绝态度,不仅没收了孩子享受人类丰盛文化大餐的入场券,还间接导致了这些 孩子长大后偏于功利的阅读习惯。在许多书店里,你看那“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上,显眼位置处净是些 炒股、基金、管理类的书籍;若有关注社会现实的书刊,也多是用来解当下人之心灵困惑的——如何 应对办公室政治?如何成为完善男人/女人?如何把孩子从小送入常青藤?等等。 书店里的人头攒动,正和当代人填补不了的心灵饥荒形成反差——讽刺的是,往往我们功利书读
得愈多,便发现这种饥荒愈加厉害。捧着教辅书、“快餐”书太久,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只局限在自 己的生活圈子里;进而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乏力。 很难想像,一个精神乏力的民族,会有着什么样的末来。当人们津津乐道“世界读书日” 月23日,也正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时,往往夸大了这其中的“巧合色彩”, 而忽视了这些文豪们对于启迪思想、丰富文明的重要作用 若你想说,莎士比亚们离我们太远,无论怎样读书,我也达到不了他们的境界——那么就看看卡 耐基吧,在你的书架上,是不是正有一本他所写的《人性的弱点》,供你陷入人际纠纷、遭到解雇、甚 至失恋时寻找“速效冲剂”?但卡耐基在座右铭中这样写道:“人活着不只需要面包。我亲眼看见有些 百万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而面临人性的饥饿;相反,有些穷人却在精神上十分富有,远非百万富 翁所及——是一个人的精神令他的身体富有。 还记得清凊吗,那位在地震后的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女孩。在被救岀后,她说:“下面一片漆 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读书能缓解我们内心的恐惧,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的力量。就从今天开始,想-想我们为 何设立“世界读书日”,重拾真正的阅读精神吧。 (摘自2009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10、在作者看来“真正的阅读精神”是什么?(3分) l1、本文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举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12、请写出两句有关“热爱读书”的名言。(2分) 13、谈到阅读,有位家长说:“我儿子现在读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我从来不给他买课外书 因为那样会分散他的精力!”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3分)
4 得愈多,便发现这种饥荒愈加厉害。捧着教辅书、“快餐”书太久,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只局限在自 己的生活圈子里;进而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乏力。 很难想像,一个精神乏力的民族,会有着什么样的末来。当人们津津乐道“世界读书日” ——4 月 23 日,也正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时,往往夸大了这其中的“巧合色彩”, 而忽视了这些文豪们对于启迪思想、丰富文明的重要作用。 若你想说,莎士比亚们离我们太远,无论怎样读书,我也达到不了他们的境界——那么就看看卡 耐基吧,在你的书架上,是不是正有一本他所写的《人性的弱点》,供你陷入人际纠纷、遭到解雇、甚 至失恋时寻找“速效冲剂”?但卡耐基在座右铭中这样写道:“人活着不只需要面包。我亲眼看见有些 百万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而面临人性的饥饿;相反,有些穷人却在精神上十分富有,远非百万富 翁所及——是一个人的精神令他的身体富有。” 还记得清清吗,那位在地震后的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女孩。在被救出后,她说:“下面一片漆 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读书能缓解我们内心的恐惧,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的力量。就从今天开始,想一想我们为 何设立“世界读书日”,重拾真正的阅读精神吧。 (摘自 2009 年 4 月 23 日《人民日报》) 10、在作者看来“真正的阅读精神”是什么?(3 分) 11、本文采用多种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举例并说明其作用。(3 分) 12、请写出两句有关“热爱读书”的名言。(2 分) 13、谈到阅读,有位家长说:“我儿子现在读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我从来不给他买课外书, 因为那样会分散他的精力!”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3 分)
14、阅读上文,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的发现。(4分) 不久前,某大报发表一篇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 果显示: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 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 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读书时间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 么的占了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了281%和9.06% (摘自2009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我的发现 四、阅读文段,完成15-20题(19分) 最后一次的温暖定格 ①城市里有了轻轨,速度快而不颠,舒适干净,可是不知为什么,我还是喜欢电车慢慢悠悠地穿行 在城市里,脸儿扭向车窗外,看着那些每天干篇一律的风景。 ②城市的一隅,有个修鞋摊子,那对乡下小夫妻,日日忙碌,脸上却永远挂着开心的笑容。电车旁 边的人行道上,牵着手的小情佀,男孩不知说了一句什么,女孩脸上似嗔似喜怨怼的表情。行色匆匆的 人群,慢得像牛车的私家车,努力隐忍着不按响喇叭. ③幅画面忽然映入我的眼帘:-个年轻的女子牵着个老太太的手过马路,老太太的脸上绽放出 孩童一样纯真欣喜的笑容。我看得呆了,内心里有湿润的东西慢慢滋生出来 ④最后一次牵母亲的手过马路,是哪一年的事儿?模糊的记忆里反复搜寻,那时候还小,怕把妈妈 丟了,所以寸步不离地牵着母亲的手,母亲的脸上写满关爱与呵护。幸福就像那些充满氢气的气球,越 飞越高。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撒开了母亲的手?母亲老了,去超市,去菜市场,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等到没车的时候,一溜小跑穿过车水马龙的长阵。其实我们应该一直牵着母亲的手,像母亲关爱与呵护 小时候的我那样 ⑤我想起了很多最后一次 ⑥最后一次在父亲膝下撒娇是什么时候?是要新裙子还是那块奶油面包?哭得泪眼模糊父亲摇头
5 14、阅读上文,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的发现。(4 分) 不久前,某大报发表一篇题为《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的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 果显示:虽然高达 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 46%, 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 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读书时间的占了 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了 35.31%,不知道读什 么的占了 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了 2.81%和 9.06%。 (摘自 2009 年 4 月 18 日《人民日报》) 我的发现: 四、阅读文段,完成 15—20 题(19 分) 最后一次的温暖定格 ①城市里有了轻轨,速度快而不颠,舒适干净,可是不知为什么,我还是喜欢电车慢慢悠悠地穿行 在城市里,脸儿扭向车窗外,看着那些每天千篇一律的风景。 ②城市的一隅,有个修鞋摊子,那对乡下小夫妻,日日忙碌,脸上却永远挂着开心的笑容。电车旁 边的人行道上,牵着手的小情侣,男孩不知说了一句什么,女孩脸上似嗔似喜怨怼的表情。行色匆匆的 人群,慢得像牛车的私家车,努力隐忍着不按响喇叭…… ③一幅画面忽然映入我的眼帘:一个年轻的女子牵着一个老太太的手过马路,老太太的脸上绽放出 孩童一样纯真欣喜的笑容。我看得呆了,内心里有湿润的东西慢慢滋生出来。 ④最后一次牵母亲的手过马路,是哪一年的事儿?模糊的记忆里反复搜寻,那时候还小,怕把妈妈 丢了,所以寸步不离地牵着母亲的手,母亲的脸上写满关爱与呵护。幸福就像那些充满氢气的气球,越 飞越高。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撒开了母亲的手?母亲老了,去超市,去菜市场,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等到没车的时候,一溜小跑穿过车水马龙的长阵。其实我们应该一直牵着母亲的手,像母亲关爱与呵护 小时候的我那样。 ⑤我想起了很多最后一次。 ⑥最后一次在父亲膝下撒娇是什么时候?是要新裙子还是那块奶油面包?哭得泪眼模糊,父亲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