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32位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 1.主要内容 (1)32位微处理器的地址空间 (2)实地址模式 (3)保护模式 (4)虚拟地址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实地址模式,虚拟地址模式,保护模式 知识点:三种地址的相互转换,三种工作模式的不同 融入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问题1:32位微处理器能访问的1/O空间的如何确定的? (三)思考与实践 1、8086CPU内部分成哪两大部件,它们各自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2、什么是最大模式和最小模式?用什么方法将8086置为最小模式? 3、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8086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周期完成? 若某8086CPU时钟频率为20MHZ,试问一个时钟周期是多少?一个基本 总线周期是多少?它每秒钟最多可以同内存进行多少次数据交换。 4、简述8086CPU最小模式下控制数据流方向的信号有哪几个?其存储器 读周期中,地址、M/、ALE、 信号,及CPU采样数据总线的时刻? 以及存储器写周期中,地址、W 、ALE、数据、 信号,出现的时刻 5、当选定的存储器或输入输出设备与CPU的工作速度不相匹配时,如何 实现Tw等待周期的插入?插入的Tw周期个数由什么决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配以习题、课堂提问、 考试、答疑等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 第三章汇编语言指令集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和牢记一些常用的指令及其功能,能编写出50条指令内的短小程 常。 2理解一些常用指令,能读懂几十条指令以内的程序。 3.了解80X86CPU的寻址方式,见到某条指令能知道其寻址方式,并能写 出某种寻址方式的指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6 第三节 32 位微处理器的工作模式 1. 主要内容 (1)32 位微处理器的地址空间 (2)实地址模式 (3)保护模式 (4)虚拟地址模式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实地址模式,虚拟地址模式,保护模式 知识点:三种地址的相互转换,三种工作模式的不同 融入点: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问题 1:32 位微处理器能访问的 I/O 空间的如何确定的? (三)思考与实践 1、8086CPU 内部分成哪两大部件,它们各自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2、什么是最大模式和最小模式?用什么方法将 8086 置为最小模式? 3、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8086 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周期完成? 若某 8086CPU 时钟频率为 20MHZ,试问一个时钟周期是多少?-个基本 总线周期是多少?它每秒钟最多可以同内存进行多少次数据交换。 4、简述 8086CPU 最小模式下控制数据流方向的信号有哪几个?其存储器 读周期中,地址、M/ 、ALE、 信号,及 CPU 采样数据总线的时刻? 以及存储器写周期中,地址、M/ 、ALE、数据、 信号,出现的时刻。 5、当选定的存储器或输入/输出设备与 CPU 的工作速度不相匹配时,如何 实现 Tw 等待周期的插入?插入的 Tw 周期个数由什么决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配以习题、课堂提问、 考试、答疑等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 第三章 汇编语言指令集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和牢记一些常用的指令及其功能,能编写出 50 条指令内的短小程 序。 2.理解一些常用指令,能读懂几十条指令以内的程序。 3.了解 80X86CPU 的寻址方式,见到某条指令能知道其寻址方式,并能写 出某种寻址方式的指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主要内容 (1)指令结构 (2)指令书写格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操作码,操作数,零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地址 知识点:操作数,零地址和三地址指令举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对指令格式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明确一条指令应该包含的内 容。 第二节寻址方式 1.主要内容 (1)立即数寻址方式 (2)寄存器寻址方式 (3)直接寻址方式 (4)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5)基址寻址方式 (6)变址寻址方式 (7)基址加变址寻址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寻址方式 知识点:立即数和直接寻址方式区别,寄存器寻址方式与寄存器间接寻圳 方式区别,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方式区别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32位、64位CPU比16位的8086增加了哪些寻址方式。寄存 器间接寻址方式类似于C语言的指针,可以结合讲解。对于学生而言, 掌握间接寻址方式可以提高对汇编语言一定的理解。 第三节80X86的指令系统 1.主要内容 (1)数据传送指令 (2)算术运算指令 (3)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 (4)串操作指今 (5)控制转移指令 (6)处理器控制指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7 1. 主要内容 (1)指令结构 (2)指令书写格式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操作码,操作数,零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地址 知识点:操作数,零地址和三地址指令举例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对指令格式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明确一条指令应该包含的内 容。 第二节 寻址方式 1. 主要内容 (1)立即数寻址方式 (2)寄存器寻址方式 (3)直接寻址方式 (4)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5)基址寻址方式 (6)变址寻址方式 (7)基址加变址寻址方式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寻址方式 知识点:立即数和直接寻址方式区别,寄存器寻址方式与寄存器间接寻址 方式区别,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方式区别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 32 位、64 位 CPU 比 16 位的 8086 增加了哪些寻址方式。寄存 器间接寻址方式类似于 C 语言的指针,可以结合讲解。对于学生而言, 掌握间接寻址方式可以提高对汇编语言一定的理解。 第三节 80X86 的指令系统 1. 主要内容 (1)数据传送指令 (2)算术运算指令 (3)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 (4)串操作指令 (5)控制转移指令 (6)处理器控制指令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源操作数,目标操作数,单操作数指令,双操作数指令,求补, CLD,STD,段内段间直接间接转移 知识点:堆栈工作方式,IN/OUT指令格式区别,ADC/SBB应用范围,IRET, 融入点:有些学生对程序编写存在难处,出现消极学习的情绪,这时可以通过分亨 成功的编程思路,强调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发扬不畏困难的“钴研精神”。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指令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一些常用的指令和功能, 编写出功能比较简单的短小程序。此外,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目前的操作 系统,包括WINDOWS XP和WINDOWS2OO0最底层都是通过这些汇编 指令实现,而且通过本节学习的指令,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电脑上直接访问 底层硬件资源,加深他们对微机系统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1: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在数据和操作实现上有啥不同? 思考题2:如何用汇编语言指令实现C语言中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配以习题、课堂提问、 考试、答疑等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 第四章总线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总线的基本知识一一总线类型和总线标准。 2.掌握微机系统中几种常用的总线:PC总线、ISA总线、EISA总线和PCI 总线。 3.掌握微机系统中一些实用接口技术一一USB、IEEE1394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线的概念 1.主要内容 (1)总线的类型 (2)总线规范 (3)总线接口电路 (4)总线的基本性能指标 (5)总线仲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片内总线,内部总线,局部总线,吞吐率,通信总线,总线仲 裁,总线标准,总线规范 知识点:总线的作用及其类型,局部总线与系统总线区别,先进先出缓冲 8
8 基本概念:源操作数,目标操作数,单操作数指令,双操作数指令,求补, CLD,STD,段内/段间直接/间接转移 知识点:堆栈工作方式,IN/OUT 指令格式区别,ADC/SBB 应用范围,IRET, 融入点:有些学生对程序编写存在难处,出现消极学习的情绪,这时可以通过分享 成功的编程思路,强调“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发扬不畏困难的“钻研精神”。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通过指令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一些常用的指令和功能, 编写出功能比较简单的短小程序。此外,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目前的操作 系统,包括 WINDOWS XP 和 WINDOWS2000 最底层都是通过这些汇编 指令实现,而且通过本节学习的指令,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电脑上直接访问 底层硬件资源,加深他们对微机系统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三)思考与实践 思考题 1: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在数据和操作实现上有啥不同? 思考题 2:如何用汇编语言指令实现 C 语言中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配以习题、课堂提问、 考试、答疑等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 第四章 总线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总线的基本知识——总线类型和总线标准。 2.掌握微机系统中几种常用的总线:PC 总线、ISA 总线、EISA 总线和 PCI 总线。 3.掌握微机系统中一些实用接口技术——USB、IEEE1394。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线的概念 1. 主要内容 (1)总线的类型 (2)总线规范 (3)总线接口电路 (4)总线的基本性能指标 (5)总线仲裁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基本概念:片内总线,内部总线,局部总线,吞吐率,通信总线,总线仲 裁,总线标准,总线规范 知识点:总线的作用及其类型,局部总线与系统总线区别,先进先出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