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必修2第六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 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 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同时,《向 心力》一节能够充分体现力和运动的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是运动与力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 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 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 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一分析问 题一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 种力。 第1页
第 1 页 《向心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必修 2 第六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 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 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同时,《向 心力》一节能够充分体现力和运动的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是运动与力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了匀速圆 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经历了同学之 间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及最后的成果展示的学习 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一 种力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 情景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了向心 力,切向分力用于加速 4.知道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的内 涵。并熟悉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实验在处理问 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 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 法。并学会用力和运动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 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第2页
第 2 页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 情景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的法向分力提供了向心 力,切向分力用于加速。 4.知道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的内 涵。并熟悉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实验在处理问 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 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 法。并学会用力和运动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 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并 能用来进行简单的判断计算。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教学难点 理解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匀 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思维对话 课前活动 学生实验: 以电动玩具赛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在地上画出 圆周作为赛车的轨道。将绳子穿过一个空心笔杆,绳子的 端系玩具赛车,另一端系一个弹簧测力计。注意观察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 相互合作 观察现象 现象 小赛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上有示数且大小不 第3页
第 3 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并 能用来进行简单的判断计算。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教学难点 理解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匀 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思维对话 课前活动 学生实验: 以电动玩具赛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在地上画出一 圆周作为赛车的轨道。将绳子穿过一个空心笔杆,绳子的一 端系玩具赛车,另一端系一个弹簧测力计。注意观察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 相互合作 观察现象 现象: 小赛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上有示数且大小不
变 识 顾 问题1:回顾: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 问题2:回顾: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方向及大 问题3:回顾: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 查看前面笔记回顾所学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大小不变、角速度不 变(周期不变)。 2.物理意义: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线速度方向变 化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方向:时刻指向圆心。 大小: 3.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 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F=ma 情 景 入 1.感知向心力 第4页
第 4 页 变。 知 识 回 顾 问题 1:回顾: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 问题 2:回顾: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方向及大 小。 问题 3:回顾: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 查看前面笔记回顾所学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大小不变、角速度不 变(周期不变)。 2.物理意义:描述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线速度方向变 化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方向:时刻指向圆心。 大小: 3.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 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F=ma 情 景 引 入 1.感知向心力
问题1:在课前实验活动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问题2: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准备好的一端系着小橡皮的绳 子,让它在光滑的枭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安全),说 出你感觉到了什么? 过渡语:由此可看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指向圆心方 向上存在力的作用。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力。 学生自己活动体验 1.小赛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上有示数且大小 不变。 2.感觉到绳子对手有力的作用 新课学习 2.寻找向心力 问题1: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回答:(1)、地球绕太阳近似 做什么运动?(2)、为什么地球绕太阳做这种运动? 问题2:对上面的问题2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分 析且求出合力? 问题3:请同学思考如何让带细绳的小橡皮做不同于问题 2的匀速圆周运动?建立物理模型且分析其受力情况,求出 合力? 第5页
第 5 页 问题 1:在课前实验活动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问题 2: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准备好的一端系着小橡皮的绳 子,让它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安全),说 出你感觉到了什么? 过渡语:由此可看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指向圆心方 向上存在力的作用。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力。 学生自己活动体验 1.小赛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上有示数且大小 不变。 2.感觉到绳子对手有力的作用 新 课 学 习 2.寻找向心力 问题 1: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回答:(1)、地球绕太阳近似 做什么运动?(2)、为什么地球绕太阳做这种运动? 问题 2:对上面的问题 2 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分 析且求出合力? 问题 3:请同学思考如何让带细绳的小橡皮做不同于问题 2 的匀速圆周运动?建立物理模型且分析其受力情况,求出 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