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四人谈教学案 任务分析 本课由四篇文章组成,适宜进行整体教学,因为这样便于进行比较,便于整体阅读 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四篇评论文章,按浏览——把握观点——精读比较 与辨微——集中讨论问题——总结归纳“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内涵—一写简单的文学评 论这样的过程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学生能较为准确把握每篇文章的基本观点,并能对观点进行比较、辨微。在了解 文学评论一般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学会评论文章。 教学重点 能找出相关观点并能区分其认识角度的异同。 课前学习 扫除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结合每篇文章的课后练习理解文章。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作 好标记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内容 读文章,找观点,比较鉴别,谈体会。 邛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初读—领会文章大意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读四篇评论文章。要求:大体领会每篇文章的意思,有疑问的地 方划下来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精读—摘录论点论据 把每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摘录下来。(观点应该是简洁的,比较长的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组织出来) 思考—比较、辨黴观点的异同 把刚才所找观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表: 文章 观点 角度 不同点 相同点 鲁迅的内心世 读《雪需界深刻体现了/鲁迅的内心世 要联想》时代和社会的/界具有时代特 时代特征 矛盾 文如其人 灵魂的这种内心世界 是鲁迅灵魂的/鲁迅的内心世 柔教和·柔软和坚硬”是鲁退的性人性特征 坚硬 格特征 的体现 江南的雪表现 简洁精了鲁迅的欢快 纯的雪|情绪:朔方的雪语言角度对两种雪都赞一切景语皆情 表达了鲁迅悲 壮的心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 《雪》四人谈 教学案 任务分析 本课由四篇文章组成,适宜进行整体教学,因为这样便于进行比较,便于整体阅读 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四篇评论文章,按浏览——把握观点——精读比较 与辨微——集中讨论问题——总结归纳“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内涵——写简单的文学评 论这样的过程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学生能较为准确把握每篇文章的基本观点,并能对观点进行比较、辨微。在了解 文学评论一般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学会评论文章。 教学重点 能找出相关观点并能区分其认识角度的异同。 课前学习 扫除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结合每篇文章的课后练习理解文章。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作 好标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文章,找观点,比较鉴别,谈体会。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初读——领会文章大意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读四篇评论文章。要求:大体领会每篇文章的意思,有疑问的地 方划下来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精读——摘录论点论据 把每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摘录下来。(观点应该是简洁的,比较长的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组织出来) ↘思考——比较、辨微观点的异同 把刚才所找观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表: 文章 观点 角度 不同点 相同点 读《雪需 要联想》 鲁迅的内心世 界深刻体现了 时代和社会的 矛盾 鲁迅的内心世 界具有时代特 征 时代特征 文如其人 灵魂的 柔软和 坚硬 这种内心世界 是鲁迅灵魂的 “柔软和坚硬” 的体现 鲁迅的内心世 界是鲁迅的性 格特征 人性特征 简洁精 纯的雪 江南的雪表现 了鲁迅的欢快 情绪;朔方的雪 表达了鲁迅悲 壮的心理 语言角度 对两种雪都赞 美 一切景语皆情 语
鲁迅抒发了渴 特之外明、憎恶严冬、艺术魅力、艺术/对南方的雪是 雪的狗望暖春,渴求光 赞美的,对北方 憎恨黑暗的思 成就 的雪是憎恶的 想感情 <结论/这四位作家对《雪》的理解和鉴赏,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有许多 共同认识。同中有异,异中存同 明:此表较为详细,只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只要能答出其中一两点就可以了 讨论—提出、分析并集中解决共性问题 教师指导语:刚才在浏览文章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就阅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作 上记号,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拿出来,放在学习小组里讨论解决 要求:边讨论边做好记录,各小组组长把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写在投 影纸上。(老师也可提出问题) 1、小组讨论,并作好记录。教师巡回并参与到同学讨论中来。 2、集中几个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如:A:江南的雪作者采用了工笔彩绘写法,朔方的雪作者采用写意泼墨法,这样 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有什么好处? 学了这四篇评论文章后,你如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 :在这四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文章?(要能说出有独到的见解) D:你对鲁迅的《雪》有没有不同于作者的体会和认识?讲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全班讨论后明确:A:写江南的雪,或形容,或比喻;或写色彩,或状形态,或暗 示香气:或写静态,或写动态;或写实,或虚写,总之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这是运用工笔手法所致。在写朔方的雪时,采用写意手法,运用粗线条集中勾 画“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特点和“蓬勃奋飞”“旋转升腾”的动态。这 样工笔和写意相结合,构成了迷人的艺术境界。 B:说的是读文章、评价文章的一种方法,即所取角度不同,所见各异。每个 人的个性、阅读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经历、学识等都存在差异。所以人们对 同一篇文章必然会有不同的看法。 C:略,鼓励有创意表达 D:此题为后面做文学评论作一个铺垫 归纳—引导学生探究写好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 学习了鲁迅的《雪》和后面四篇评论文章,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要想写 好一篇文学评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及时总结和归纳如下要点 基本要点 、认真研读作品,占有丰富的材料。(前提、基础) 二、有真知灼见。(避免人云亦云,肤浅平淡) 三、确定恰当适宜的角度。(防止大而空) 四、重视写作技巧,讲究语言。(不能抽象干瘪的说教) 五、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忌语言拖沓) 六、结构要明快。(不可勉强、画蛇添足) 七、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 雪的独 特之处 鲁迅抒发了渴 望暖春,渴求光 明、憎恶严冬、 憎恨黑暗的思 想感情 艺术魅力、艺术 成就 对南方的雪是 赞美的,对北方 的雪是憎恶的 结论 这四位作家对《雪》的理解和鉴赏,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有许多 共同认识。同中有异,异中存同。 说明:此表较为详细,只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只要能答出其中一两点就可以了。 ↘讨论——提出、分析并集中解决共性问题 教师指导语:刚才在浏览文章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就阅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作 上记号,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拿出来,放在学习小组里讨论解决。 要求:边讨论边做好记录,各小组组长把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写在投 影纸上。(老师也可提出问题) 1、小组讨论,并作好记录。教师巡回并参与到同学讨论中来。 2、集中几个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 如:A:江南的雪作者采用了工笔彩绘写法,朔方的雪作者采用写意泼墨法,这样 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有什么好处? B:学了这四篇评论文章后,你如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 C:在这四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文章?(要能说出有独到的见解) D:你对鲁迅的《雪》有没有不同于作者的体会和认识?讲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 全班讨论后明确:A:写江南的雪,或形容,或比喻;或写色彩,或状形态,或暗 示香气;或写静态,或写动态;或写实,或虚写,总之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这是运用工笔手法所致。在写朔方的雪时,采用写意手法,运用粗线条集中勾 画“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特点和“蓬勃奋飞”“旋转升腾”的动态。这 样工笔和写意相结合,构成了迷人的艺术境界。 B:说的是读文章、评价文章的一种方法,即所取角度不同,所见各异。每个 人的个性、阅读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经历、学识等都存在差异。所以人们对 同一篇文章必然会有不同的看法。 C:略,鼓励有创意表达。 D:此题为后面做文学评论作一个铺垫。 ↘归纳——引导学生探究写好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 学习了鲁迅的《雪》和后面四篇评论文章,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要想写 好一篇文学评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及时总结和归纳如下要点。 基本要点: 一、 认真研读作品,占有丰富的材料。(前提、基础) 二、 有真知灼见。(避免人云亦云,肤浅平淡) 三、 确定恰当适宜的角度。(防止大而空) 四、 重视写作技巧,讲究语言。(不能抽象干瘪的说教) 五、 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忌语言拖沓) 六、 结构要明快。(不可勉强、画蛇添足) 七、 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 ……
附录: 如何写好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的定义 文学评论是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以及文学 理论批评)进行分析、评价的文章。文学评论的中心任务是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 价。文学评论是一种科研,是学术论文中的一种专业论文,是一个融合了艺术思维的抽象思 维过程 写作文学评论的任务 文学评论的任务,一是指引读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领会和把握作品的阶段,二是 帮助读者,三是用新材料、新观点充实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 文学评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重视政治教化作用的儒家文艺理论(代表《文心雕龙》 代表作《三国演义》,崇尚自然的道家文艺理论代表文章《诗品》,代表作《西游记》,提倡 个性自由的市民文艺观(代表文章《童心说》,代表作品《红楼梦》)。专门文学评论始于钟 嵘的《诗品》。文学理论集大成者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特有形式是评点和诗话,如《脂妍 斋评点红楼梦》、《六一诗话》和《随园诗话》等,特点是抓住直觉,亲切形象,缺点是没有 深入剖析,有思辩而无实证逻辑,缺乏体系。近代文学评论借鉴西方,加强了科学性、系统 性,始自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和梁启超的文学评论。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马克思主义文学 评论占据着主导地位。鲁迅、茅盾、郭沫若和瞿秋白开创于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周扬和胡 风等系统建设于四五十年代。先向西欧再向苏联借鉴,搬来俄罗斯三大民主主义文学评论家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留波斯基的理论作为文学评论的先导。文学评论作为政治 斗争工具的性质被突现。进入八十年代,文学评论空前繁荣,大量介绍和借鉴西方现代派文 学理论,吸收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科学化、民主化两个方面辨证统一地发展 怎样才能写好文学评论呢? 、认真硏读作品,占有丰富的材料。这是写好评伦的基础。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丰富深 广,并寓于形象之中,必须认真反复地研读作品,才能占有丰富的材料。应先通读作品,获 得一个完整的总体印象。然后对作品进行“分解式”的细致研究,研读中抓住重点,思索难 点,把握特点,最后再回到总体,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科学的综合归纳,走马观花,粗枝 大叶的阅读,必然一知半解,很难写出好的文学评论。占有丰富的材料,还包括有关作家的 生活经历、思想观点、写作动机、有关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别人对该作品的评价等。 、要有真知灼见。文学评论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应力求入木三分,“发人之 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否则,对作品没有深刻独特的见解或 感受,必然是人云亦云,肤浅平淡。 三、确定恰当适宜的角度。初学写作文学评论角度不宜过大,应抓住作品的某一方面, 深入挖掘开去。如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某个情节,散文中的某种特定的情感等。角度过 大,往往空泛而不切实际,什么都评析了,什么也没有评析好 四、重视写作技巧,讲究语言。文学评论不但讲究科学性,还讲究一定的艺术性。清晰 的层次,生动的语言,醒目的标题,引人的开头等,都属于文学评论文章的“艺术性”。文 学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往往采用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是指对作 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对作品 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而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 或作者艺术创作的总的看法。复述古事情节或概括全段,文字要简明精炼,并显示出强调之 处,使之与后面的评伦相照应,相配合;节录、摘引应截取精当,不宜过长,过多。结论文 字要慎重敲定,使用要有分寸感。观点应鲜明,不能模棱两可。文学评论的语言应具有色彩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 附录: 如何写好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的定义 文学评论是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以及文学 理论批评)进行分析、评价的文章。文学评论的中心任务是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判断和评 价。文学评论是一种科研,是学术论文中的一种专业论文,是一个融合了艺术思维的抽象思 维过程。 写作文学评论的任务 文学评论的任务,一是指引读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领会和把握作品的阶段,二是 帮助读者,三是用新材料、新观点充实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 文学评论的发展 中国古代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重视政治教化作用的儒家文艺理论(代表《文心雕龙》, 代表作《三国演义》,崇尚自然的道家文艺理论代表文章《诗品》,代表作《西游记》,提倡 个性自由的市民文艺观(代表文章《童心说》,代表作品《红楼梦》)。专门文学评论始于钟 嵘的《诗品》。文学理论集大成者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特有形式是评点和诗话,如《脂妍 斋评点红楼梦》、《六一诗话》和《随园诗话》等,特点是抓住直觉,亲切形象,缺点是没有 深入剖析,有思辩而无实证逻辑,缺乏体系。近代文学评论借鉴西方,加强了科学性、系统 性,始自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和梁启超的文学评论。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马克思主义文学 评论占据着主导地位。鲁迅、茅盾、郭沫若和瞿秋白开创于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周扬和胡 风等系统建设于四五十年代。先向西欧再向苏联借鉴,搬来俄罗斯三大民主主义文学评论家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留波斯基的理论作为文学评论的先导。文学评论作为政治 斗争工具的性质被突现。进入八十年代,文学评论空前繁荣,大量介绍和借鉴西方现代派文 学理论,吸收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科学化、民主化两个方面辨证统一地发展。 怎样才能写好文学评论呢? 一、认真研读作品,占有丰富的材料。这是写好评伦的基础。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丰富深 广,并寓于形象之中,必须认真反复地研读作品,才能占有丰富的材料。应先通读作品,获 得一个完整的总体印象。然后对作品进行“分解式”的细致研究,研读中抓住重点,思索难 点,把握特点,最后再回到总体,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科学的综合归纳,走马观花,粗枝 大叶的阅读,必然一知半解,很难写出好的文学评论。占有丰富的材料,还包括有关作家的 生活经历、思想观点、写作动机、有关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别人对该作品的评价等。 二、要有真知灼见。文学评论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应力求入木三分,“发人之 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否则,对作品没有深刻独特的见解或 感受,必然是人云亦云,肤浅平淡。 三、确定恰当适宜的角度。初学写作文学评论角度不宜过大,应抓住作品的某一方面, 深入挖掘开去。如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某个情节,散文中的某种特定的情感等。角度过 大,往往空泛而不切实际,什么都评析了,什么也没有评析好。 四、重视写作技巧,讲究语言。文学评论不但讲究科学性,还讲究一定的艺术性。清晰 的层次,生动的语言,醒目的标题,引人的开头等,都属于文学评论文章的“艺术性”。文 学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往往采用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叙”是指对作 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对作品 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而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 或作者艺术创作的总的看法。复述古事情节或概括全段,文字要简明精炼,并显示出强调之 处,使之与后面的评伦相照应,相配合;节录、摘引应截取精当,不宜过长,过多。结论文 字要慎重敲定,使用要有分寸感。观点应鲜明,不能模棱两可。文学评论的语言应具有色彩
美、声音美和气势美,使评论达到文理结合,而不是抽象的干瘪的说教 以上几点只是写好评论的基础,至于怎样写,采取什仫方式,还要根椐作品的内容,具体情 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五、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论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 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 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 六、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 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倒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气息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 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 及表现手法。当然,它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板书设计 见前面的表格 教学内容 运用学到的文学评论的技巧,简单评论课外的文章 ▲教学设社 写作—我也来当一回小评论家 教师指导语:本节课老师想检验一下同学们写的水平怎么样。请大家运用上节课我 们师生共同讨论明确的写作好文学评论的基本技巧去为郭沫若的《杜鹃》或石墨的《杜鹃鸟》 写一篇文学评论 杜鹃 郭沫若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 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 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 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 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 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 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4 美、声音美和气势美,使评论达到文理结合,而不是抽象的干瘪的说教。 以上几点只是写好评论的基础,至于怎样写,采取什仫方式,还要根椐作品的内容,具体情 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五、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论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 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 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 六、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 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倒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气息。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 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 及表现手法。当然,它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板书设计 见前面的表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运用学到的文学评论的技巧,简单评论课外的文章。 教学设计 ↘写作——我也来当一回小评论家 教师指导语:本节课老师想检验一下同学们写的水平怎么样。请大家运用上节课我 们师生共同讨论明确的写作好文学评论的基本技巧去为郭沫若的《杜鹃》或石墨的《杜鹃鸟》 写一篇文学评论。 杜鹃 郭沫 若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 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 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 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 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 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 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 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 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936年春 杜鹃鸟 石默 杜鹃鸟,灰黑色的毛羽并不美,可是文人对它的礼遇和尊重,恐怕任何鸟也不及 单凭它的身世,就显赫不凡。相传它是望帝杜宇的化身。在《蜀志》中这样记截:望帝 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 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惨”。 感情富有的诗人便从杜鹃的哀鸣中听出了“声声啼血”,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李商 隐就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有人比它为忧心报国的志士,康有为 在戌戊变法失败后悲愤地写下了“小臣东海泪,望帝杜鹃红”。也有人喻它是哀情哽咽的佳 人,“林间有竹湘妃泪,窗外禽多杜宇魂”就是动人的描写。更有人说它声是满腹乡思,血 是遍山踯躅。“蜀客春城闻鹃鸟,思归声引未归心″流露了无边的思乡情。《琵琶行》里“其 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笔墨更沧桑,凄惋 杜鹃在文人的心目中成了一种爱的象征,可怜,哀惋,纯洁,至诚· 我想也许这世间的事情,有的以丑而广为人知,有的则以美而著称,还有一种并非是美 丑的简单划分,只因其间涵纳着一种让人感动的莫名力量。 我不是文人,所以听到杜鹃声声鸣啭,没有那种哀怨、凄凉、思归的感觉。小时在农村 的那些年,每逢春时农忙,听到杜鹃“快快布谷”的叫声,总觉得像生产队长催人赶快上工 的叫喊声。可村民们却对它有极好的印象,满怀欢喜地聆听它的啼啭,说谷穗和福祉都会随 着杜鹃的叫声一同到来。看来对杜鹃的感情不仅在文人中漫延,甚至连民间也受到感染,而 且更实际,更具体,更鼓舞。感召力是积极的,上进的,是正面的 然而,当我偶尔涉及鸟类的知识时,发现这实在是名不符实的最大例证 杜鹃是一种残忍、专横的鸟。 杜鹃是寄育性的。即不营巢,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把蛋产在柳莺等多种鸟的 巢中,这个自私笨拙的母亲,就象那些该咒的弃婴者一样,迅速的隐匿起来。那一对对柳莺 们忙碌着,沉浸在即将做父母的喜悦之中。杜鹃在养父母辛辛的孵卵下破壳而出后,便把雏 莺一个个挤出剿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自已却独霸着母莺的哺育。一个杜鹃的孽子成长起 来了,柳莺们所有的亲生骨肉却被残害。雏鹃将犯罪的遗传基因全部继承下来,并暴露端倪 而莺受鹃欺却不自知,含辛茹苦地哺育着杀害了自己孩子的仇人,甚至这个怪异的孩子比自 己还大,它们竟丝毫没有引起怀疑。莺的善良与无知拉开了这一悲剧的帷幕,鹃的罪行才可 以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渠道。这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使人愤懑的事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善良与无知都会酿成悲剧。慈爱的本性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 盲区。如果莺们留下善良而控摈弃无知,那么鹃的恶就只能停留在恶念和恶意的范围,而不 能形成杀害生灵的罪行。善良而无知的莺们年复一年的捐献了自己的孩子,来充当杜鹃的养 父养母,可从来没有听说有一只莺觉悟后复仇。没有,一只也没有。杜鹃破坏了生命中最本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5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 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 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936 年春 杜 鹃 鸟 石 默· 杜鹃鸟,灰黑色的毛羽并不美,可是文人对它的礼遇和尊重,恐怕任何鸟也不及。 单凭它的身世,就显赫不凡。相传它是望帝杜宇的化身。在《蜀志》中这样记截:望帝 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 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惨”。 感情富有的诗人便从杜鹃的哀鸣中听出了“声声啼血”,激发了无数文人的情怀。李商 隐就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有人比它为忧心报国的志士,康有为 在戌戊变法失败后悲愤地写下了“小臣东海泪,望帝杜鹃红”。也有人喻它是哀情哽咽的佳 人,“林间有竹湘妃泪,窗外禽多杜宇魂”就是动人的描写。更有人说它声是满腹乡思,血 是遍山踯躅。“蜀客春城闻鹃鸟,思归声引未归心”流露了无边的思乡情。《琵琶行》里“其 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笔墨更沧桑,凄惋。 杜鹃在文人的心目中成了一种爱的象征,可怜,哀惋,纯洁,至诚……。 我想也许这世间的事情,有的以丑而广为人知,有的则以美而著称,还有一种并非是美 丑的简单划分,只因其间涵纳着一种让人感动的莫名力量。 我不是文人,所以听到杜鹃声声鸣啭,没有那种哀怨、凄凉、思归的感觉。小时在农村 的那些年,每逢春时农忙,听到杜鹃“快快布谷”的叫声,总觉得像生产队长催人赶快上工 的叫喊声。可村民们却对它有极好的印象,满怀欢喜地聆听它的啼啭,说谷穗和福祉都会随 着杜鹃的叫声一同到来。看来对杜鹃的感情不仅在文人中漫延,甚至连民间也受到感染,而 且更实际,更具体,更鼓舞。感召力是积极的,上进的,是正面的。 然而,当我偶尔涉及鸟类的知识时,发现这实在是名不符实的最大例证。 杜鹃是一种残忍、专横的鸟。 杜鹃是寄育性的。即不营巢,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把蛋产在柳莺等多种鸟的 巢中,这个自私笨拙的母亲,就象那些该咒的弃婴者一样,迅速的隐匿起来。那一对对柳莺 们忙碌着,沉浸在即将做父母的喜悦之中。杜鹃在养父母辛辛的孵卵下破壳而出后,便把雏 莺一个个挤出剿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自已却独霸着母莺的哺育。一个杜鹃的孽子成长起 来了,柳莺们所有的亲生骨肉却被残害。雏鹃将犯罪的遗传基因全部继承下来,并暴露端倪, 而莺受鹃欺却不自知,含辛茹苦地哺育着杀害了自己孩子的仇人,甚至这个怪异的孩子比自 己还大,它们竟丝毫没有引起怀疑。莺的善良与无知拉开了这一悲剧的帷幕,鹃的罪行才可 以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渠道。这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使人愤懑的事。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善良与无知都会酿成悲剧。慈爱的本性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 盲区。如果莺们留下善良而控摈弃无知,那么鹃的恶就只能停留在恶念和恶意的范围,而不 能形成杀害生灵的罪行。善良而无知的莺们年复一年的捐献了自己的孩子,来充当杜鹃的养 父养母,可从来没有听说有一只莺觉悟后复仇。没有,一只也没有。杜鹃破坏了生命中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