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昆虫纲的分目 一、昆虫纲分目的历史及变化 昆虫纲分目的数量与分类学的发展阶段、当时技术 水平和手段对分类性状与特征的运用、各学者的认识和 观点均有很大关系。 在昆虫纲分目的特征运用上,除注重形态学、生态 学等特征外,在生物学特征中应以变态特征为主,原因 在于昆虫由卵发育到成虫的整个过程实质是其进化历程 的缩影,如以尚未研究清楚或争议较大的起源关系替代 这一主要特征,争议将更大。各家对昆虫纲的分目如下
第二节 昆虫纲的分目 一、昆虫纲分目的历史及变化 昆虫纲分目的数量与分类学的发展阶段、当时技术 水平和手段对分类性状与特征的运用、各学者的认识和 观点均有很大关系。 在昆虫纲分目的特征运用上,除注重形态学、生态 学等特征外,在生物学特征中应以变态特征为主,原因 在于昆虫由卵发育到成虫的整个过程实质是其进化历程 的缩影,如以尚未研究清楚或争议较大的起源关系替代 这一主要特征,争议将更大。各家对昆虫纲的分目如下
不同时期各学者对昆虫纲的分目数 学者 分目数学者 分目数 Linnaeus 1758 Essig 194233 Richard 1977 29 I mms 194424 Borner 1925 22 江岐悌三 195433 Coms tock 1925 25 陈世骧 195433 Handlirsch 1925 33 蔡邦华 195533 Tillyard 1926 24 Davies gillott 1980 30 Brues melander 1932 34 Borror 198128 Crampton 1935 28 Ross 198830 周尧(Chou) 1940 袁锋 199133
不同时期各学者对昆虫纲的分目数 学 者 分目数 Linnaeus 1758 7 Richard & 1977 29 Börner 1925 22 Comstock 1925 25 Handlirsch 1925 33 Tillyard 1926 24 Brues—Melander 1932 34 Crampton 1935 28 周尧(Chou) 1940 33 学 者 分目数 Essig 1942 33 Imms 1944 24 江岐悌三 1954 33 陈世骧 1954 33 蔡邦华 1955 33 Davies Gillott 1980 30 Borror 1981 28 Ross 1988 30 袁锋 1991 33
二昆虫纲 Class insecta的分目 (=无翅亚纲△ pterygota 1.增节变态类 Anametabola 原尾目 Protura体微小、2m以下、 细长,无触角、复眼、单眼,内口式, t,/best 成虫腹部12节(1~3有腹足遗迹),无尾, 跗1节。见于阴 湿环境。腹部渐 增12节、角眼全 无、有足迹
1.增节变态类Anametabola 原尾目Protura 体微小、2mm以下、 细长,无触角、复眼、单眼,内口式, 成虫腹部12节(13有腹足遗迹),无尾, 二 昆虫纲Class Insecta的分目 (一) 无翅亚纲Apterygota 跗1节。见于阴 湿环境。腹部渐 增12节、角眼全 无、有足迹
2.表变态类 Epimetabo la 双尾目 Dip lura体小、细长,无复 眼或单眼,触角长,内口式,腹部11节、 有刺突或泡囊,尾线状或钳状,跗1节。 见于阴湿的地表。双尾、角长、有足迹 表变态
2.表变态类Epimetabola 双尾目Diplura 体小、细长,无复 眼或单眼,触角长,内口式,腹部11节、 有刺突或泡囊,尾线状或钳状,跗1节。 见于阴湿的地表。双尾、角长、有足迹、 表变态
弹尾目 Collembola体小,有触角,复眼退化,内 口式,腹部6节以下(1、3、4节具腹管、握弹器及弹 器),胫跗节常愈合。栖于潮湿场所。腹6节,1、3 4节有附器
弹尾目Collembola 体小,有触角,复眼退化,内 口式,腹部6节以下(1、3、4节具腹管、握弹器及弹 器),胫跗节常愈合。栖于潮湿场所。 腹6节,1、3、 4节有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