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非生物因素 气候因子影响昆虫的生长与发育。利用气候因子与 昆虫群落、种群间的关系,调控害虫的种群数量是进行 害虫治理的重要手段。 温度 昆虫是变温动物,本身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强,生 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除利用新陈代谢产生的化学能外 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热。 外界气温的变化直接与虫体的代谢水平和发育速 率相关
第二节 非生物因素 气候因子影响昆虫的生长与发育。利用气候因子与 昆虫群落、种群间的关系,调控害虫的种群数量是进行 害虫治理的重要手段。 一、温度 昆虫是变温动物,本身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强,生 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除利用新陈代谢产生的化学能外, 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热。 外界气温的变化直接与虫体的代谢水平和发育速 率相关
由于气候带间温度的差异、各昆虫种类生存的 适温范围又不同,温度也是决定昆虫地理分布范围的 个重要条件。 (一)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 昆虫度过夏季的高温与冬季的低温是以停止生长发 育的形式(停育或滞育)越夏和越冬的。 个体及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生理状态、栖息环境 中的其它因素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正常季节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 对昆虫有很强的致死作用
由于气候带间温度的差异、各昆虫种类生存的 适温范围又不同,温度也是决定昆虫地理分布范围的一 个重要条件。 (一)温度与昆虫发育的关系 昆虫度过夏季的高温与冬季的低温是以停止生长发 育的形式(停育或滞育)越夏和越冬的。 个体及种群所处的发育阶段、生理状态、栖息环境 中的其它因素不同,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正常季节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 对昆虫有很强的致死作用
1.适温范围 将适合某昆虫生存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区,据昆虫在 温区内发育及反应特点,将温区由低到高划分如下 I致死低温区、ⅠI亚致死停育低温区、III适温 区、IV亚致死停育高温区、V致死高温区。 昆虫发育较理想的是适温区,该温区可细分为低适 温、最适温、高适温三个亚区。 20 III
1.适温范围 将适合某昆虫生存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区,据昆虫在 温区内发育及反应特点,将温区由低到高划分如下: I 致死低温区、II 亚致死停育低温区、III 适温 区、IV 亚致死停育高温区、 V 致死高温区。 昆虫发育较理想的是适温区,该温区可细分为低适 温、最适温、高适温三个亚区
2温度变化对昆虫的影响 温度影响昆虫的发育速率,也对成虫的生殖和 寿命有直接的影响。 表51落叶松叶蜂雌虫产卵率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12.514.115.120.024.6 产卵粒数13.2917.6729.0944.4465.00 产卵率%18.1624.1539.7560.7388.82 注:雌虫抱卵73.18粒
2.温度变化对昆虫的影响 温度影响昆虫的发育速率,也对成虫的生殖和 寿命有直接的影响。 表5—1 落叶松叶蜂雌虫产卵率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 12.5 14.1 15.1 20.0 24.6 产卵粒数 13.29 17.67 29.09 44.44 65.00 产卵率% 18.16 24.15 39.75 60.73 88.82 注:雌虫抱卵73.18粒
低温引起昆虫死亡的原因主要的是:代谢消耗与 生理失调、体液结冰。当温度下降或升高时虫体内各类 代谢系统的下降速度并不一致,因而加重了对某一物质 的代谢消耗致使代谢失调而死亡。低温导致体液结冰可 使细胞内的原生质失水,质、膜分离,破坏了细胞与组 织的结构,进而引起昆虫死亡。 昆虫的抗寒性在于:在冬季到来前体内积累了充 分的营养物质,越冬期间降低了代谢水平、提高了代谢 调节能力。一些昆虫越冬前体内脂肪类物质积累、游离 水分减少、结合水增多,降低了体液结冰的温度、使过 冷却点明显下降,耐寒性也随之提高
低温引起昆虫死亡的原因主要的是:代谢消耗与 生理失调、体液结冰。当温度下降或升高时虫体内各类 代谢系统的下降速度并不一致,因而加重了对某一物质 的代谢消耗致使代谢失调而死亡。低温导致体液结冰可 使细胞内的原生质失水,质、膜分离,破坏了细胞与组 织的结构,进而引起昆虫死亡。 昆虫的抗寒性在于:在冬季到来前体内积累了充 分的营养物质,越冬期间降低了代谢水平、提高了代谢 调节能力。一些昆虫越冬前体内脂肪类物质积累、游离 水分减少、结合水增多,降低了体液结冰的温度、使过 冷却点明显下降,耐寒性也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