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复合污染物的多介质 跨界面环境行为 、概述 自然环境是由多介质组成的复杂体系,并且存在多种污染 物,而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效应,实质上是多种污染物及自然 存在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的长周期综合效应。因此,无论阐明 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还是寻求控制途径,都将涉及多元复合体 系的多介质环境问题。 1980s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多介质性质
一、概述 自然环境是由多介质组成的复杂体系,并且存在多种污染 物,而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效应,实质上是多种污染物及自然 存在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的长周期综合效应。因此,无论阐明 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还是寻求控制途径,都将涉及多元复合体 系的多介质环境问题。 1980s’ 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多介质性质。 第四讲 复合污染物的多介质 跨界面环境行为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将在传输运动中跨越 各个环境界面,使得在大多数环境介质中都可发现其存在。 1.污染物的跨介质迁移途径 1990 USEPA得出:近20年的经验表明基于个别污染物的 污染和处理的单介质规律已不适用。 污染物防治战略对策的正确设计必须结合其在环境中分配 的多介质分析和通过多种途径对人类和生态受体的暴露评估。 图1表示污染物的跨介质迁移途径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将在传输运动中跨越 各个环境界面,使得在大多数环境介质中都可发现其存在。 1. 污染物的跨介质迁移途径 1990 USEPA得出:近20年的经验表明基于个别污染物的 污染和处理的单介质规律已不适用。 污染物防治战略对策的正确设计必须结合其在环境中分配 的多介质分析和通过多种途径对人类和生态受体的暴露评估。 图1表示污染物的跨介质迁移途径
空气 输入 颗粒物 输出 脱附 吸附 源排放 个↑ 个 气溶胶形成 风力再悬浮 干沉降 湿沉降 流出 挥发 吸附 水体 土壤 径流 灌溉 悬浮颗粒物 排出吸收 胶体运移 沉积 再悬浮 匚地下水 沉积物 生物相 吸收 L[生物相了 流入 图1污染物的跨介质迁移途径
图1 污染物的跨介质迁移途径
图1说明了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地表水、土壤、沉积物 地下水和生物体等多环境介质中的运动情况。实际上每个环境 介质还有更微观的结构,如水体表面微层、土壤和沉积物中的 问隙水、生物体中的不同部位和器官等。 2.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运动 化学污染物可通过多种不同途径使人类受到暴露,释放于 种环境介质的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传播进入动物或人体 (图2),这对生态或健康风险评价特别重要
图1说明了化学污染物在大气、地表水、土壤、沉积物、 地下水和生物体等多环境介质中的运动情况。实际上每个环境 介质还有更微观的结构,如水体表面微层、土壤和沉积物中的 间隙水、生物体中的不同部位和器官等。 2. 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运动 化学污染物可通过多种不同途径使人类受到暴露,释放于 一种环境介质的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传播进入动物或人体 (图2),这对生态或健康风险评价特别重要
大气(气相和颗粒相) 干/湿沉降 干/湿沉降 多根植物 暴露/多叶植物/果实 水生生物 吸收 吸收 摄取 吸收 土壤 地表水 吸入 摄取 摄取 地下水 动物或人体 图2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运动
图2 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