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绿体(Chloroplast)的形态结构 ●叶绿体与线粒体形态结构比较 叶绿体内膜并不向内折叠成嵴;内膜不含电 子传递链;除了膜间隙、基质外,还有类囊体; 捕光系统、电子传递链和ATP合成酶都位于类囊体 膜上。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一、叶绿体(Chloroplast)的形态结构 ●叶绿体与线粒体形态结构比较 叶绿体内膜并不向内折叠成嵴;内膜不含电 子传递链;除了膜间隙、基质外,还有类囊体; 捕光系统、电子传递链和ATP合成酶都位于类囊体 膜上。 ●叶绿体超微结构
二、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光反应 ●暗反应(碳固定)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图
二、叶绿体的功能—光合作用 (photosynthesis) ●光反应 ●暗反应(碳固定)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图
光反应 在类囊体膜上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通过叶绿素等光合 色素分子吸收、传递光能,水光解,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生成高能电子),进而通过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将电 能转换为活跃化学能, 形成ATP和NADPH并放出 O2 的 过程。包括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形成高能电子 (由光系统复合物完成,光合作用单位的概念)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光反应 在类囊体膜上由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通过叶绿素等光合 色素分子吸收、传递光能,水光解,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生成高能电子),进而通过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将电 能转换为活跃化学能, 形成ATP和NADPH并放出 O2 的 过程。包括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 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形成高能电子 (由光系统复合物完成,光合作用单位的概念)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需说明以下几点: ①最初电子供体是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 ②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H+-pump是cytb6f复合物。类囊体腔的 质子浓度比叶绿体基质高,该浓度梯度产生的原因归于: H2O光解、cytb6f 的H+-pump、NADPH的形成。ATP、 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③电子沿光合电子传递链传递时,分为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两条通路。循环式传递的高能电子在PSⅠ 被光能激发后经cytb6f复合物回到PSⅠ。结果是不裂解H2O、 产生O2,不形成NADPH,只产生H+跨膜梯度,合成ATP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需说明以下几点: ①最初电子供体是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 ②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H+-pump是cytb6f复合物。类囊体腔的 质子浓度比叶绿体基质高,该浓度梯度产生的原因归于: H2O光解、cytb6f 的H+-pump、NADPH的形成。ATP、 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③电子沿光合电子传递链传递时,分为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两条通路。循环式传递的高能电子在PSⅠ 被光能激发后经cytb6f复合物回到PSⅠ。结果是不裂解H2O、 产生O2,不形成NADPH,只产生H+跨膜梯度,合成ATP
暗反应(碳固定) 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 和NADPH,使CO2还原为 糖类等有机物,即将活跃的化学能最后转换为稳定的 化学能,积存于有机物中。这一过程不直接需要光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C3途径) ◆C4途径或 Hatch-Slack循环 ◆景天科酸代谢途径
暗反应(碳固定) 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 和NADPH,使CO2还原为 糖类等有机物,即将活跃的化学能最后转换为稳定的 化学能,积存于有机物中。这一过程不直接需要光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C3途径) ◆C4途径或 Hatch-Slack循环 ◆景天科酸代谢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