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病理分期:1)充血期:2)红色肝样变期:3)灰色肝样变期:4)消散 期。 3、X线表现: 充血期: (1)无阳性发现: (2)病变区肺蚊理增多或呈淡薄模糊影。 实变期: (1)肺叶或肺段呈片均匀致密影,其中有时可见透明支气管影: (2)受累及的肺叶以叶间裂为界,肺段则呈片状或三角形密度增高影。 吸收期: (1)吸收从边缘开始,病变密度减低: (2)病变区密度不均,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 影 (3)炎症可完全吸收或只留少量条索状影: (4)临床上症状的减轻常较肺内病变吸收为早。 (二)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1、病理:与大叶性肺炎相似,炎症从小支气管开始,向下延至肺泡,出现 小叶实变: 2、致病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3、临床表现: 1)大多见婴幼儿,老年极度衰弱者: 2)发热、胸痛、咯泡沫样痰或脓痰,伴呼吸困难、紫绀。4、X线表现: (1)病变多发生在两肺中、下野中、内带: (2)肺纹理增多、模糊,并见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小斑片状模糊影: (3)病变可累及多个肺叶,可融和成大片状阴影: (4)小儿肺门可增大、模糊伴有局限性肺气肿。(三)间质性肺炎 1、病理: 1)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急性者多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或流感等病毒 感染。慢性者为慢支或尘肺所致。 2)病变作主要累及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以及肺泡壁和间隔,并沿肺间质 内淋巴管蔓延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3)小支气管炎性狭窄引起肺气肿 肺炎、和肺不张。2、临床表现:除原发急性传染病的症状外,常同时出现 气急、紫绀、咳嗽、鼻翼扇动等。 3、X线表现: (1)病变累及两肺,以肺门区及中、下肺野明显: (2)肺门增大、模糊,密度增高: (3)肺纹增粗、模糊、呈网状,网纹间由点状影为网结病 6
16 2、病理分期:1)充血期;2)红色肝样变期;3)灰色肝样变期;4)消散 期 。 3、X 线表现: 充血期 : (1)无阳性发现; (2)病变区肺蚊理增多或呈淡薄模糊影。 实变期: (1)肺叶或肺段呈片均匀致密影,其中有时可见透明支气管影; (2)受累及的肺叶以叶间裂为界,肺段则呈片状或三角形密度增高影。 吸收期: (1)吸收从边缘开始,病变密度减低; (2)病变区密度 不均,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 影; (3)炎症可完全吸收或只留少量条索状影; (4)临床上症状的减轻常较肺内病变吸收为早。 (二) 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1、病理:与大叶性肺炎相似,炎症从小支气管开始,向下延至肺泡,出现 小叶实变; 2、致病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3、临床表现: 1)大多见婴幼儿,老年极度衰弱者; 2)发热、胸痛、咯泡沫样痰或脓痰,伴呼吸困难、紫绀。4、X 线表现: (1)病变多发生在两肺中、下野中、内带; (2)肺纹理增多、模糊,并见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小斑片状模糊影; (3)病变可累及多个肺叶,可融和成大片状阴影; (4)小儿肺门可增大、模糊伴有局限性肺气肿。(三) 间质性肺炎 1、病理: 1)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急性者多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或流感等病毒 感染。慢性者为慢支或尘肺所致。 2)病变作主要累及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以及肺泡壁和间隔,并沿肺间质 内淋巴管蔓延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3)小支气管炎性狭窄引起肺气肿、 肺炎、和肺不张。2、临床表现:除原发急性传染病的症状外,常同时出现 气急、紫绀、咳嗽、鼻翼扇动等。 3、X 线表现: (1)病变累及两肺,以肺门区及中、下肺野明显; (2)肺门增大、模糊,密度增高; (3)肺纹增粗、模糊、呈网状,网纹间由点状影为网结病;
(4)网纹间可夹杂小片状或小囊状透亮区,分别代表肺炎、肺不张或肺 气肿。 三、肺脓肿 1、病理:肺化脓菌引起肺实质炎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 2、感染途径:1)吸入性: 2)血源性:3)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3、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咯大量脓臭痰,痰分三层:合并中毒症状。 4、X线表现: .吸入性 急性:(1)炎症期:为大片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较均匀: (2)脓肿形成期:出现含液面的厚壁空洞,内壁不规则: (3)恢复期:脓腔缩小或纤维性闭合,伴胸膜增厚粘连。 慢性:(1)病变区可见密度不均、排列紊乱的条索状及斑片状影: (2)出现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厚壁空洞,边缘清楚,有无液 平: (3)多房性空洞则显示为多个大小不等的透明区: (4)其邻斤支气管多发牛支扩: (5)并发脓胸及胸膜增厚时则肋膈角消失,肋间隙变窄。 四、肺结核 1、肺结核侵入体内肺组织后引起的基本病变是渗出和增殖,在机体免疫 力影响下可互相转化,大多混合存在。 2、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未经适当治疗时,病变可恶化,发生以下几中改 变: 1)干酪样坏死: 2)液北及容同: 3)播散,(经淋巴入血) 3、在机体抵抗力强或经适当治疗时,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愈合: 1)吸收:完全性或仅留少量纤维影, 2)纤维化: 3)钙化: 4)空洞瘢痕性愈合: 5)空洞净化(长期治疗洞内无菌,支气管上皮长入) 4、分类:1978年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制定 1)原发型(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故型(急粟、亚而播): 3)浸润型(结核球、干酪性肺炎): 4)慢性纤维空洞型: 5)胸膜炎型(结核性干性和渗出性胸膜炎) 1、将肺结核的活动性及转归分为三期: (1)进展期:
17 (4)网纹间可夹杂小片状或小囊状透亮区,分别代表肺炎、肺不张或肺 气肿。 三、肺 脓 肿 1、病理:肺化脓菌引起肺实质炎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 2、感染途径:1)吸入性; 2)血源性; 3)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3、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咯大量脓臭痰,痰分三层;合并中毒症状。 4、X 线表现: . 吸入性 急性:(1)炎症期:为大片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较均匀; (2)脓肿形成期:出现含液面的厚壁空洞,内壁不规则; (3)恢复期:脓腔缩小或纤维性闭合,伴胸膜增厚粘连。 慢性:(1)病变区可见密度不均、排列紊乱的条索状及斑片状影; (2)出现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厚壁空洞,边缘清楚,有无液 平; (3)多房性空洞则显示为多个大小不等的透明区; (4)其邻近支气管多发生支扩; (5)并发脓胸及胸膜增厚时则肋膈角消失,肋间隙变窄。 四、肺 结 核 1、肺结核侵入体内肺组织后引起的基本病变是渗出和增殖,在机体免疫 力影响下可互相转化,大多混合存在。 2、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未经适当治疗时,病变可恶化,发生以下几中改 变: 1) 干酪样坏死; 2)液化及空洞; 3)播散,(经淋巴入血) 3、在机体抵抗力强或经适当治疗时,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愈合: 1)吸收;完全性或仅留少量纤维影, 2)纤维化; 3)钙化 ; 4)空洞瘢痕性愈合; 5)空洞净化(长期治疗洞内无菌,支气管上皮长入) 4、分类:1978 年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制定 1)原发型(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 ); 2)血行播散型(急粟、亚血播); 3)浸润型(结核球、干酪性肺炎); 4)慢性纤维空洞型; 5)胸膜炎型(结核性干性和渗出性胸膜炎) 1、将肺结核的活动性及转归分为三期: (1)进展期:
1)出现新活灶: 2)病变较前恶化、增多: 3)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 4)痰内结核菌阳性。 (2)好转期: 1)病变较前吸收好转: 2)空洞闭合或缩小: 3)痰内结核销转阴 (3)稳定期:病变无活动、空洞闭合、痰内结核菌连续阴性6个月以 上。 (一)原发型肺结核1、好发年龄:多见儿童,少见青年。 2、临床表现:可有轻咳、低热、盗汗、食欲及精神不振。 3、X线表现: 原发综合征 (1)原发病灶及病灶周围炎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云絮状影,大小不等: (2)淋巴管炎表现为数条索条状致密影: (3)淋巴结炎表现为肺门、纵隔旁肿块影: (4)原发灶、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三者组成其典型征像一哑铃状双极 现象。胸内淋巴结结核 结节型: 直接征像:见数个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影,内缘与纵隔相连,外缘呈半圆 形或分叶状突出,边界清楚。 间接征像:在婴幼儿,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可引起肺不张。 胸 内淋巴结结核 炎症型: 肺门增大,边缘模糊 4、预后: (1)多较好,病灶吸收、纤维化或钙化: (2)少数体质差者病灶干酪样化、液化形成空洞,或经支气管或血行播散。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临床表现:发病急、高热、寒战和急性中毒症状 X线表现: (1)病社为粟拉状,大小相仿、目的均匀: (2)两肺广泛均匀分布 (3)肺纹理由于粟粒阴影的掩盖显示不清 2、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临床表现: X线表现: (三)浸润型肺结核
18 1)出现新活灶; 2)病变较前恶化、增多; 3)新出现空洞或空洞增大 4)痰内结核菌阳性。 (2)好转期: 1)病变较前吸收好转; 2)空洞闭合或缩小; 3)痰内结核菌转阴 (3)稳定期:病变无活动、空洞闭合、痰内结核菌连续阴性 6 个月以 上 。 (一)原发型肺结核 1、好发年龄:多见儿童,少见青年。 2、临床表现:可有轻咳、低热、盗汗、食欲及精神不振。 3、X 线表现: 原发综合征 (1)原发病灶及病灶周围炎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云絮状影,大小不等; (2)淋巴管炎表现为数条索条状致密影; (3)淋巴结炎表现为肺门 、纵隔旁肿块影; (4)原发灶、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三者组成其典型征像——哑铃状双极 现象。 胸内淋巴结结核 结节型: 直接征像:见数个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影,内缘与纵隔相连,外缘呈半圆 形或分叶状突出,边界清楚。 间接征像:在婴幼儿,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可引起肺不张。 胸 内淋巴结结核 炎症型: 肺门增大,边缘模糊。 4、预后: (1)多较好,病灶吸收、纤维化或钙化; (2)少数体质差者病灶干酪样化、液化形成空洞,或经支气管或血行播散。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临床表现:发病急、高热、寒战和急性中毒症状 X 线表现: (1)病灶为粟粒状,大小相仿、目的均匀; (2)两肺广泛均匀分布 (3)肺纹理由于粟粒阴影的掩盖显示不清 2、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临床表现: X 线表现: (三)浸润型肺结核
1、发病情况:为继发结核,是成年结核中最常见者,小儿极少 2、临床表现:悬殊较大,一般多有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咯血、胸痛、消 瘦,痰检结核菌阳性。 3、X线表现: 1)好发于肺尖,锁骨上下区及下叶背段: 2)一般为陈旧病灶周围炎,表现为中心密度高而边缘模糊的致密影: 3)也可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片絮状影,呈肺段或肺叶浸润: 4)可有渗出、增殖、播散、纤维化、空洞等多种性质的病灶同时出现。 结核球和干酪性肺炎为浸润型肺结核的两种特殊类型。 (1)结核球 一为纤维组织包绕干酪样结核病变而形成。 X线表现: 1)可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直径2~3厘米单发球形病灶: 2)轮廓光滑,密度较高,其内可出现分层、环形及斑点状钙化影: 3)周围常有散在的卫星灶。 (2)干酪性肺炎 见于机体抵抗力极差,对结核杆菌高度过敏的患者。分大叶及小叶性两 种。 临床表现:症状急刷严重,有明显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咳嗽、咳痰、 胸痛、呼吸困难和痰中带血等。 X线表现: 1)大叶性者表现为肺叶大部分致密实变,比肺炎密度高,其内可 见虫蚀样空洞。 2)小叶性者表现为两肺散在的小叶性致密影(四)慢性纤维空洞 性肺结核1、特点:肺组织广泛破坏,多个空洞形成,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支气管 播散病灶及广泛的胸膜增厚。 2、临床表现:反复的低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盗汗、气短食欲 不振等。 3、X线表现 (1)单侧或两肺上、中部大片密度部均的病变,其内可见空洞、纤维化 及新老病灶: (2)肺门上移,下部肺纹理呈垂柳状: (3)下部肺野可见过度透亮及肺大泡: (4)可并发支扩、肺气肿、慢性肺心病。(五)胸膜炎型结核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可于肺结核同时出现,临床分干性和渗出性结核 性胸膜炎。1,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临床表现: 1)以发热、胸部剧烈针刺样疼痛、呼吸及咳嗽时严重为特 点;2)临床听珍可及胸膜磨擦音。 X线表现:常无异常发现或出现患侧膈肌运动受限 19
19 1、发病情况:为继发结核,是成年结核中最常见者,小儿极少。 2、临床表现:悬殊较大,一般多有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咯血、胸痛、消 瘦,痰检结核菌阳性。 3、X 线表现: 1)好发于肺尖,锁骨上下区及下叶背段; 2)一般为陈旧病灶周围炎,表现为中心密度高而边缘模糊的致密影; 3)也可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片絮状影,呈肺段或肺叶浸润; 4)可有渗出、增殖、播散、纤维化、空洞等多种性质的病灶同时出现。 结核球和干酪性肺炎为浸润型肺结核的两种特殊类型。 (1)结核球——为纤维组织包绕干酪样结核病变而形成。 X 线表现 : 1)可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直径 2~3 厘米单发球形病灶; 2)轮廓光滑,密度较高,其内可出现分层、环形及斑点状钙化影; 3)周围常有散在的卫星灶。 (2)干酪性肺炎 见于机体抵抗力极差,对结核杆菌高度过敏的患者。分大叶及小叶性两 种。 临床表现:症状急剧严重,有明显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咳嗽、咳痰、 胸痛、呼吸困难和痰中带血等。 X 线表现: 1)大叶性者表现为肺叶大部分致密实变,比肺炎密度高,其内可 见 虫蚀样空洞。 2)小叶性者表现为两肺散在的小叶性致密影(四)慢性纤维空洞 性肺结核 1、特点:肺组织广泛破坏,多个空洞形成,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支气管 播散病灶及广泛的胸膜增厚。 2、临床表现:反复的低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盗汗、气短食欲 不振等。 3、X 线表现: (1)单侧或两肺上、中部大片密度部均的病变,其内可见空洞、纤维化 及新老病灶; (2)肺门上移,下部肺纹理呈垂柳状; (3)下部肺野可见过度透亮及肺大泡; (4)可并发支扩、肺气肿、慢性肺心病。(五)胸膜炎型结核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可于肺结核同时出现,临床分干性和渗出性结核 性胸膜炎。1 . 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临床表现: 1)以发热、胸部剧烈针刺样疼痛、呼吸及咳嗽时严重为特 点; 2)临床听珍可及胸膜磨擦音。 X 线表现:常无异常发现或出现患侧膈肌运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