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艺的同盟的成立(同年9月)。而日,这时慕派武十怀积极同英国接 企图得到 国的帮助打倒幕府。 而英国看到幕府大势已去,也愿意支持 倒幕势力,以便在推翻幕府后增加自己对新政府的影响。 在第二次“征讨”长州的战争失收后,幕府为了挽数摇摇欲坠的政权」 乃进一步投靠法国,希望得到法国方面更多的援助。1866年9月,同法国签 订了3500万法郎的贷款合同,准备从法国购买武器、装备和军舰。另外又成 立日法合营公司,由它来垄断日本蚕丝贸易。 幕府还聘请法国军事教官团, 改编幕府军队。而且法国公使罗休亲自指挥幕府的政策。因之,日本政治、 军事及财政均落到法国控制之下。这种情况如果发展下去,日本势将沦为法 因的殖民地。 (四)革命的经过 目睹幕府勾结法国的情况,倒幕派不禁为祖国命运担忧。1867年5月, 木户孝允在一封信里写道:“天下形势至此,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 将来之天下,必将堕入幕府与法国手中.”中冈慎太郎提醒人们:在英 未强盛之前,都曾有过内战。因此,倒幕派决定发动 政变。参与政变策划的 还有萨摩、土佐、安艺、越前、尾张五藩主和岩仓具视、 三条实美等公卿。 1867年10月14日,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倒幕首领从新 即位的天皇睦仁(当时不满15岁)手中弄到一份给萨摩、长州二藩的“讨幕 密” “密敕”命令二藩举兵征讨幕府。 长两藩的大军便浩 荡荡开进京都。1867年12月9日,萨、长两藩的倒幕派在军队的帮助下发 动政变,用天皇的名义发布“王政复古”诏书,宜布废除幕府将军制,将政 权归还给天皇,并且发表了“一洗旧弊” “一开言路” “登用人才 “百事一新”的改革纲领。与此同时成立了新的中央政府,在天皇下面设立 由“总裁” “议定”和“参与”组成的三职政府 总裁”由有栖川宫托 任, “议定”由公卿和五个藩主担任,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 人被任命为“参与” 三职政府实际上是倒幕派、藩主和公卿的松弛的联合,而且在这个联合 中,反对收革的主和公即的热力很大。二职政府在公卿、藩主的把特下 对德川幕府将军抱容忍的态度, 默许他继续拥有土地和兵权。因此, 政复古 成为有名无实的了。在这个情况下,倒幕派为了真正推翻幕府,必 须继续斗争下去。 1867年12月9日在三职会议上,大久保利通不顾藩主、公即的反对 提议下令强制德川庆喜“辞官纳地”。所谓“辞官”就是献出他的“兵马之 内地”就是献出他的领地和人民。 这 建议 一提出 三职政府内外立即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德川庆喜拒不接受“辞官纳地 的命令,表示要为此而决一死战。三职政府内的公卿、藩主则附合了德川, 反对大久保利通。到1868年1月2日,大久保利通在三职会议上严正宣布: 假如德川庆喜继续拒绝“辞官纳地”的命令,将依靠萨、长的兵力,断然举 兵讨伐。与 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木户孝允命令在京都的萨、长 土、 艺军队作好临战准备。 1868年1月2日夜,德川庆喜以“除君侧之奸”为名,亲率幕府大军从 大阪出发,准备进入京都,颠覆新政权。幕府兵分两路,分别在伏见、鸟羽
和安艺的同盟的成立(同年 9 月)。而且,这时倒幕派武士还积极同英国接 近,企图得到英国的帮助打倒幕府。而英国看到幕府大势已去,也愿意支持 倒幕势力,以便在推翻幕府后增加自己对新政府的影响。 在第二次“征讨”长州的战争失败后,幕府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政权, 乃进一步投靠法国,希望得到法国方面更多的援助。1866 年 9 月,同法国签 订了 3500 万法郎的贷款合同,准备从法国购买武器、装备和军舰。另外又成 立日法合营公司,由它来垄断日本蚕丝贸易。幕府还聘请法国军事教官团, 改编幕府军队。而且法国公使罗休亲自指挥幕府的政策。因之,日本政治、 军事及财政均落到法国控制之下。这种情况如果发展下去,日本势将沦为法 国的殖民地。 (四)革命的经过 目睹幕府勾结法国的情况,倒幕派不禁为祖国命运担忧。1867 年 5 月, 木户孝允在一封信里写道:“天下形势至此,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 将来之天下,必将堕入幕府与法国手中.”中冈慎太郎提醒人们:在英法 未强盛之前,都曾有过内战。因此,倒幕派决定发动政变。参与政变策划的 还有萨摩、土佐、安艺、越前、尾张五藩主和岩仓具视、三条实美等公卿。 1867 年 10 月 14 日,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倒幕首领从新 即位的天皇睦仁(当时不满 15 岁)手中弄到一份给萨摩、长州二藩的“讨幕 密敕”,“密敕”命令二藩举兵征讨幕府。于是,萨、长两藩的大军便浩浩 荡荡开进京都。1867 年 12 月 9 日,萨、长两藩的倒幕派在军队的帮助下发 动政变,用天皇的名义发布“王政复古”诏书,宣布废除幕府将军制,将政 权归还给天皇,并且发表了“一洗旧弊”、“广开言路”、“登用人才”、 “百事一新”的改革纲领。与此同时成立了新的中央政府,在天皇下面设立 由“总裁”、“议定”和“参与”组成的三职政府,“总裁”由有栖川宫担 任,“议定”由公卿和五个藩主担任,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 人被任命为“参与”。 三职政府实际上是倒幕派、藩主和公卿的松弛的联合,而且在这个联合 中,反对改革的藩主和公卿的势力很大。三职政府在公卿、藩主的把持下, 对德川幕府将军抱容忍的态度,默许他继续拥有土地和兵权。因此,所谓“王 政复古”成为有名无实的了。在这个情况下,倒幕派为了真正推翻幕府,必 须继续斗争下去。 1867 年 12 月 9 日在三职会议上,大久保利通不顾藩主、公卿的反对, 提议下令强制德川庆喜“辞官纳地”。所谓“辞官”就是献出他的“兵马之 权”(伊藤博文语),“纳地”就是献出他的领地和人民。这个建议一提出, 在三职政府内外立即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德川庆喜拒不接受“辞官纳地” 的命令,表示要为此而决一死战。三职政府内的公卿、藩主则附合了德川, 反对大久保利通。到 1868 年 1 月 2 日,大久保利通在三职会议上严正宣布: 假如德川庆喜继续拒绝“辞官纳地”的命令,将依靠萨、长的兵力,断然举 兵讨伐。与此同时,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命令在京都的萨、长、 土、艺军队作好临战准备。 1868 年 1 月 2 日夜,德川庆喜以“除君侧之奸”为名,亲率幕府大军从 大阪出发,准备进入京都,颠覆新政权。幕府兵分两路,分别在伏见、鸟羽
(二地均在京都西南方)与西乡降盛指挥的以萨、长两藩的军队为主的新政 府军遭遇,发生激战。 当时幕府军的兵力1.5万,新政府军只有5000, 新政府军 气昂扬,锐不可当,竞以少数击溃了幕府军的多数。庆喜仅以身 免,只身逃回江户。 鸟羽、伏见大捷后,天皇政府宣布庆喜为叛逆,发出“庆喜追剿令” 并且号召持观望态度的诸藩派兵参加讨伐庆喜的战争。结果,多数藩主表示 效忠天皇政府, 并且积极参战。1868年3月中旬, 新政府军在西乡隆盛的率 领下,进抵江户城下。这时幕府内部有人主张依靠法国的援助抵抗到底。但 是当时幕府军几乎瓦解,江户人民对幕府已经深恶痛绝,关东一带人民起义 频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庆喜知道大局己无法挽回,因此便在1868年4 月献城投降。新政府允许庆喜退居故乡水户藩,为水户藩主。但是,幕府的 残余势力在外地继续顽抗 只有到 1869年6月27日, 新政府军才攻克反 命的最后据点北海道。于是统治日本265年的德川幕府终于结束。革命胜利 了。这次国内战争的主要战役是在1868年(戊辰年)进行的,所以它被称为 “戊辰战争”。 1868年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除了要归功干以西南者藩的武十为核心,的 志士们的努力 也不应忽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在倒幕运动中起决定价 用的“奇兵队 及其他倒幕军队,虽然有许多新兴地主富农参加,但是其中 也涌进大量自耕农。而且,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市民起义,有力地动摇、削 弱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力量。在倒幕的几次战争中,人民群众从各方面支援了 倒幕军队。 有利的国际环境对于1868年革命的成功,在客观上也起 了很大的作用 那时英法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方面,特别是英国忙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 天国运动,因而腾不出手来千涉日本的革命。法国在1862~1867年的墨西哥 冒险中遭到惨败,接着又在欧洲大陆上遇到像俾斯麦这样的劲敌,以致无力 用兵于东方,更无力出兵镇压日本革命运动。美国正埋头于内战,也顾不得 插手日本问题 最后,也应该提到亚洲人民反抗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民族解放斗争所起 的伟大作用。1851年开始的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7年印度人民反英民族大 起义以及中印两国人民对侵略者的坚决抵抗,都给英法侵略者以深刻的教 训,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使他们认识到亚洲人民是不可侮的,所以就不敢 明目张胆地干涉日本革命运动,以免冒引起日本人民反抗的风险
(二地均在京都西南方)与西乡隆盛指挥的以萨、长两藩的军队为主的新政 府军遭遇,发生激战。当时幕府军的兵力 1.5 万,新政府军只有 5000,但是 新政府军士气昂扬,锐不可当,竟以少数击溃了幕府军的多数。庆喜仅以身 免,只身逃回江户。 鸟羽、伏见大捷后,天皇政府宣布庆喜为叛逆,发出“庆喜追剿令”, 并且号召持观望态度的诸藩派兵参加讨伐庆喜的战争。结果,多数藩主表示 效忠天皇政府,并且积极参战。1868 年 3 月中旬,新政府军在西乡隆盛的率 领下,进抵江户城下。这时幕府内部有人主张依靠法国的援助抵抗到底。但 是当时幕府军几乎瓦解,江户人民对幕府已经深恶痛绝,关东一带人民起义 频频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庆喜知道大局已无法挽回,因此便在 1868 年 4 月献城投降。新政府允许庆喜退居故乡水户藩,为水户藩主。但是,幕府的 残余势力在外地继续顽抗,只有到 1869 年 6 月 27 日,新政府军才攻克反革 命的最后据点北海道。于是统治日本 265 年的德川幕府终于结束。革命胜利 了。这次国内战争的主要战役是在 1868 年(戊辰年)进行的,所以它被称为 “戊辰战争”。 1868 年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除了要归功于以西南诸藩的武士为核心的 志士们的努力外,也不应忽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在倒幕运动中起决定作 用的“奇兵队”及其他倒幕军队,虽然有许多新兴地主富农参加,但是其中 也涌进大量自耕农。而且,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市民起义,有力地动摇、削 弱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力量。在倒幕的几次战争中,人民群众从各方面支援了 倒幕军队。 有利的国际环境对于 1868 年革命的成功,在客观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那时英法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方面,特别是英国忙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 天国运动,因而腾不出手来干涉日本的革命。法国在 1862~1867 年的墨西哥 冒险中遭到惨败,接着又在欧洲大陆上遇到像俾斯麦这样的劲敌,以致无力 用兵于东方,更无力出兵镇压日本革命运动。美国正埋头于内战,也顾不得 插手日本问题。 最后,也应该提到亚洲人民反抗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民族解放斗争所起 的伟大作用。1851 年开始的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7 年印度人民反英民族大 起义以及中印两国人民对侵略者的坚决抵抗,都给英法侵略者以深刻的教 训,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使他们认识到亚洲人民是不可侮的,所以就不敢 明目张胆地干涉日本革命运动,以免冒引起日本人民反抗的风险
第三节明治政府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 革命胜利后不久,1868年7月,新政府宣布改江户为东京,确定东京为 日本首都:9月8日定年号为明治。因此,1868年革命及革命后的国家改造 及一系列资产阶级性的改革,称日明治维新①。 新政府刚一成立,即采取几项重大措施,把封建的国家改造成为资产阶 级国家 (一)废藩置县 1868任4月27日公布“维新的体书”,规定天皇右无阴权力.在天皇 下面设有太政官,辅佐天皇,太政官下面设行政、议政和司法三个部门。表 面上是三权分立,实质上大权集中在天皇及其重臣手中。因此,革命的结果 在日本建立起来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1868年鸟羽、状见之战结束后,新政府一步一步地取消幕府的封建领 地,改设8府21县。但是,绝大多数藩国领地依然如故,政令无法统 戊辰战争尚在进行之际,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坂垣退助等人就开始劝告 藩主们认清大局,主动退还版籍。于是,萨、长、土、肥四藩于1869年1 月提出“封土奉还表”,以示忠诚。1869年6月,新政府正式宣布“版籍奉 还”,命令大名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有权,同时任命原来的大名为藩 知事,以原领地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他们的俸禄。 但是这个改革只是初步 因为藩的内部组织原封未动,藩政仍操在大名手中,只不过他必须在基本方 针方面服从中央罢了。因此尚待进一步改革。 明治政府刚一成立,伊藤博文就向木户孝允建议立即废除藩国,行府县 之制,以实现国家练一。他说:“废封律,置那县,练一兵力、财力千朝狂 舍此别无可取之路】 大久保利通也有同样见解。在大久 保利通等人的推动下,1871年7月,新政府发出“废藩置县”的命令,完全 取消大名作为封建领主的统治权,废除藩国制度,全国行政区重新划分为3 府(东京、京都、大阪)、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府、县知事管理。大名 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新政府之断然采取这个措施, 面是因为新政府有实力,不怕大名造 ,另一方面也给大名们许多好处, 其不愿反抗。中央政府不但发给他们俸禄,而且还要将各藩所欠的债务①也包 了下来,替他们偿还。 此外,新政府先后在1868年5月和1869年1月废除各蒂在其边境上所 置的关卡。1868年8月还下令禁止各落私铸货币,实行全国统一币制。 这样,日本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这就为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打下了基础,为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 在中央,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下级武士实力派接连不断地改组政府,逐 步减少公卿藩主在中央政府中的作用。在1875年萨摩藩主岛津久光隐退时, 中央政府内已经没有藩主了,除两名公卿外,全是萨、长、 :、肥出身的倒 幕派。因之中央政府成员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治政府成为资产 ”“维新”一词采自中国《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从1873年起由新玫府负责解决的各落的债务达34,864,582日元
第三节 明治政府废除封建制度的措施 革命胜利后不久,1868 年 7 月,新政府宣布改江户为东京,确定东京为 日本首都;9 月 8 日定年号为明治。因此,1868 年革命及革命后的国家改造 及一系列资产阶级性的改革,称曰明治维新①。 新政府刚一成立,即采取几项重大措施,把封建的国家改造成为资产阶 级国家。 (一)废藩置县 1868 年 4 月 27 日公布“维新政体书”,规定天皇有无限权力,在天皇 下面设有太政官,辅佐天皇,太政官下面设行政、议政和司法三个部门。表 面上是三权分立,实质上大权集中在天皇及其重臣手中。因此,革命的结果 在日本建立起来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1868 年鸟羽、伏见之战结束后,新政府一步一步地取消幕府的封建领 地,改设 8 府 21 县。但是,绝大多数藩国领地依然如故,政令无法统一。在 戊辰战争尚在进行之际,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坂垣退助等人就开始劝告 藩主们认清大局,主动退还版籍。于是,萨、长、土、肥四藩于 1869 年 1 月提出“封土奉还表”,以示忠诚。1869 年 6 月,新政府正式宣布“版籍奉 还”,命令大名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有权,同时任命原来的大名为藩 知事,以原领地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他们的俸禄。但是这个改革只是初步的, 因为藩的内部组织原封未动,藩政仍操在大名手中,只不过他必须在基本方 针方面服从中央罢了。因此尚待进一步改革。 明治政府刚一成立,伊藤博文就向木户孝允建议立即废除藩国,行府县 之制,以实现国家统一。他说:“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兵力、财力于朝廷, 而谋国力之进展,舍此别无可取之路。”大久保利通也有同样见解。在大久 保利通等人的推动下,1871 年 7 月,新政府发出“废藩置县”的命令,完全 取消大名作为封建领主的统治权,废除藩国制度,全国行政区重新划分为 3 府(东京、京都、大阪)、72 县,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府、县知事管理。大名 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新政府之断然采取这个措施,一方 面是因为新政府有实力,不怕大名造反,另一方面也给大名们许多好处,使 其不愿反抗。中央政府不但发给他们俸禄,而且还要将各藩所欠的债务①也包 了下来,替他们偿还。 此外,新政府先后在 1868 年 5 月和 1869 年 1 月废除各藩在其边境上所 置的关卡。1868 年 8 月还下令禁止各藩私铸货币,实行全国统一币制。 这样,日本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就为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打下了基础,为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 在中央,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下级武士实力派接连不断地改组政府,逐 步减少公卿藩主在中央政府中的作用。在 1875 年萨摩藩主岛津久光隐退时, 中央政府内已经没有藩主了,除两名公卿外,全是萨、长、土、肥出身的倒 幕派。因之中央政府成员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治政府成为资产 ① “维新”一词采自中国《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① 从 1873 年起由新政府负责解决的各藩的债务达 34,864,582 日元
阶级化的下级武土所控制的政府 革命后的政府之所以采取了专制主义形式,而没有实行资产阶级立宪制 度,也是日本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时幕藩体制刚刚废除,将军和大名的乡 治刚刚被取消,旧势力的威胁依然存在;而且为了把封建的日本改造成为资 本主义的日本, 一个艰巨的任务摆在面前,所以日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来完成除旧布新的任务。 (二)废除封建等级制。取消武士特权 新政府在实行“版籍奉还”后,即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大名和公卿 的称号被取消,改称“华族”,其地位仅次于皇族。武士的称号也被取消了, 改称为“士族” 废除武士佩带刀剑的制度。过去宫廷中的下层官员也划归 士族” 。农民、商人、手工业者及僧侣、神官都称为“平民”。 “华疾 “士族”和“平民”可以互相通婚。1871年8月废除“秽多” “非人”的 贱民称呼,划归“平民”。宜布职业自由和迁徙自由。这就使得农民有可能 离开农村流入城市,从而对需要大批劳动力的新兴资本主义有利。 还及度大 但是, 在废 武 其原来的收) (在“版籍奉 大名所领取的俸禄及武士原来所领取的禄米)如何处 理的问题。新政府决定取消他们的这些特权,因为新政府当时财政拮据,无 力继续发放俸禄及禄米。但是,为了取消这种封建性的特权,新政府采取了 渐讲的先摩,而不是损之过急 第 1873一1874年允许“士族”放弃禄米 凡放弃禄米者,由政府发 给产业资 即世袭禄给六年份,终身禄给四年份,其中 半现金, 一半公 债,公债利息为八分。 第二,1875年7月,政府官布停止放弃录米的做法。9月又作了新的规 定按1872年至1874年三年平均米价,将禄米改为用现金支付的货币俸禄 第三 1876年8月政府命令所有领取俸禄者 及“士族” 一律献出俸禄,同时发行公债,按照俸禄多寡及不同种类把不 同数量的公债支给献出俸禄的人,一次支给完毕。所支给的公债从第六年起, 每年以抽签方式偿还,规定30年内偿还完毕。当时领取公债者总计三十一万 多人,共领取公债一亿七千三百多万日元 值得注音的是, 领公债都中 到少数“ “华族”及上层 他们用巨额公债从事金融 活动和投资于新兴工业企业,因而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或大资本家。1877 年创立的、有1782万日元的第十五国立银行就是以持有巨额公债的“华族” 上层“士族”为支柱而设立起来的。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下级武士所得甚 微平的每人不过得到548日 全国下级武士约26 万人,每年平均利息收 入仅77日元 因之他们多半入不敷出, 不得不变卖公债来维持衣食 最后 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特别是1877年以后由于通货膨胀,这个过程更为加 速。他们失去的公债通过各种渠道集中到高利贷者手中,转化为资本。无产 化的下级武土及其家人有相当一部分被吸收到工一企业当工资劳动者。如群 马县富冈制丝厂,1878年在籍的寄宿女工371人中,有148人出身于“士族 不过,新政府之用赎买方式取消封建特权及用公债代替俸禄的办法, 失为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缓和政府财政困难,而且也可以大大减 少封建势力对于新政治秩序的反抗,有利于造成维新后的政治稳定局面
阶级化的下级武士所控制的政府。 革命后的政府之所以采取了专制主义形式,而没有实行资产阶级立宪制 度,也是日本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当时幕藩体制刚刚废除,将军和大名的统 治刚刚被取消,旧势力的威胁依然存在;而且为了把封建的日本改造成为资 本主义的日本,一个艰巨的任务摆在面前,所以日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来完成除旧布新的任务。 (二)废除封建等级制。取消武士特权 新政府在实行“版籍奉还”后,即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大名和公卿 的称号被取消,改称“华族”,其地位仅次于皇族。武士的称号也被取消了, 改称为“士族”;废除武士佩带刀剑的制度。过去宫廷中的下层官员也划归 “士族”。农民、商人、手工业者及僧侣、神官都称为“平民”。“华族”、 “士族”和“平民”可以互相通婚。1871 年 8 月废除“秽多”、“非人”的 贱民称呼,划归“平民”。宣布职业自由和迁徙自由。这就使得农民有可能 离开农村流入城市,从而对需要大批劳动力的新兴资本主义有利。 但是,在废除大名、武士等称号后,出现了其原来的收入(在“版籍奉 还”及“废藩置县”后大名所领取的俸禄及武士原来所领取的禄米)如何处 理的问题。新政府决定取消他们的这些特权,因为新政府当时财政拮据,无 力继续发放俸禄及禄米。但是,为了取消这种封建性的特权,新政府采取了 渐进的步骤,而不是操之过急。 第一,1873~1874 年允许“士族”放弃禄米,凡放弃禄米者,由政府发 给产业资金,即世袭禄给六年份,终身禄给四年份,其中一半现金,一半公 债,公债利息为八分。 第二,1875 年 7 月,政府宣布停止放弃禄米的做法。9 月又作了新的规 定:按 1872 年至 1874 年三年平均米价,将禄米改为用现金支付的货币俸禄。 第三,1876 年 8 月政府命令所有领取俸禄者(包括“皇族”、“华族” 及“士族”)一律献出俸禄,同时发行公债,按照俸禄多寡及不同种类把不 同数量的公债支给献出俸禄的人,一次支给完毕。所支给的公债从第六年起, 每年以抽签方式偿还,规定 30 年内偿还完毕。当时领取公债者总计三十一万 多人,共领取公债一亿七千三百多万日元。值得注意的是,巨额公债都集中 到少数“皇族”、“华族”及上层“士族”手中。他们用巨额公债从事金融 活动和投资于新兴工业企业,因而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或大资本家。1877 年创立的、有 1782 万日元的第十五国立银行就是以持有巨额公债的“华族”、 上层“士族”为支柱而设立起来的。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下级武士所得甚 微,平均每人不过得到 548 日元。全国下级武士约 26 万人,每年平均利息收 入仅 77 日元。因之他们多半入不敷出,不得不变卖公债来维持衣食,最后沦 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特别是 1877 年以后由于通货膨胀,这个过程更为加 速。他们失去的公债通过各种渠道集中到高利贷者手中,转化为资本。无产 化的下级武士及其家人有相当一部分被吸收到工厂企业当工资劳动者。如群 马县富冈制丝厂,1878 年在籍的寄宿女工 371 人中,有 148 人出身于“士族”。 不过,新政府之用赎买方式取消封建特权及用公债代替俸禄的办法,不 失为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缓和政府财政困难,而且也可以大大减 少封建势力对于新政治秩序的反抗,有利于造成维新后的政治稳定局面
(三)土地改革与地税改革 新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以实现经济自由。1868年5月明令取消商业垄断, 准许买卖自由。1871年宣布允许农民自由种植作物,取消幕府对于农业生产 的种种限制。1872年又取密“株仲间” 。文些对干资本主义发展是有利 但是政府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土地改革上面 在反对幕府的革命战争中,农民曾大力支持倒幕派,他们如饥似渴地希 望从封建剥削下解放出来。新兴地主也迫切要求确认他们的全部土地所有 权,以发展他们那种不同于封建领主剥削方式的新的生产关系。明治新政府 也感到以幕落领主土地所有制为特点的、旧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而且,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水平低下的当时,要想增加政府 财政收入,也不能不在土地上打主意。因此,新政府决定实行土地改革 1872年政府下令解除自1643年以来颁行的关于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 允许人们自由买卖土地。同年又发布关于丈量土地及颁发土地执照的法令 宣布废除旧封建领主(幕府将军及大名等)对于土地的所有权, 而确认土地 的实际占有者的土地所有权,并向他们颁发土地执照 这意味着不仅在幕才 出现的新兴地主取得了完全的士地所有权,而且多少年来一直受封建领主直 接剥削的广大自耕农(“本百姓”)及富农也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诚然 过去租种新地主的土地的佃农,依旧是佃农,他们并没有从土地改革中得到 好处。但是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的确立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不是右 定的进步意义的, 因为地主土地所有制比起封建领主制究竞是前进了 土地改革不可避免地要推动地税的改革。1873年政府颁布了有关地税改 革的法令,法令规定:凡土地所有者均要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 格的3%,不因年景的丰歉而有所增减,地税一律用现金交纳,而不以产品 的价格变动为转移。 土地价格由政府 定 而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 税也很高,甚至与幕府时代的封建地租不相上下。而且根据该地税改革法令 土地所有者除地税外,还要缴纳村费(为地价的1%),地税加村费,相当 于土地每年收获量的34%。因此,土地所有者的负担很重。但是新地主的这 些负相最后怀是落在广大细农身上。 地税改革的影响至为深远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解决了财政问 ,地税收入最多的1875年占政府 全部财政收入的80%。 正 从农民身上 榨取这么多的血汗钱,才使政府能够顺利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维持庞 大的国家机器,执行对“华族” “士族”的赎买政策。这就是说,取之于 农民,用之于资产阶级身上,因而地税改革是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杠 导致大批农民失去土地 在 1883 土地的数量竟达全部耕地的3%到3.5%.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流入城市当工 者为数并不太多,大多数留在农村当佃农。这是因为: 、由于吸收了大批 “士族”分化出来的无产者,也由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而节省了劳动力, 城市工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并不太大。 、农民大多数安土重迁, 不原离开 s 这样,一方面地税地租太重,造成农民贫困,另一方面大量农业人口留 ”佃农每年劳动果实近70%被政府及新地主夺去
(三)土地改革与地税改革 新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以实现经济自由。1868 年 5 月明令取消商业垄断, 准许买卖自由。1871 年宣布允许农民自由种植作物,取消幕府对于农业生产 的种种限制。1872 年又取缔“株仲间”。这些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是有利的。 但是政府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土地改革上面。 在反对幕府的革命战争中,农民曾大力支持倒幕派,他们如饥似渴地希 望从封建剥削下解放出来。新兴地主也迫切要求确认他们的全部土地所有 权,以发展他们那种不同于封建领主剥削方式的新的生产关系。明治新政府 也感到以幕藩领主土地所有制为特点的、旧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而且,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水平低下的当时,要想增加政府 财政收入,也不能不在土地上打主意。因此,新政府决定实行土地改革。 1872 年政府下令解除自 1643 年以来颁行的关于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 允许人们自由买卖土地。同年又发布关于丈量土地及颁发土地执照的法令, 宣布废除旧封建领主(幕府将军及大名等)对于土地的所有权,而确认土地 的实际占有者的土地所有权,并向他们颁发土地执照。这意味着不仅在幕末 出现的新兴地主取得了完全的土地所有权,而且多少年来一直受封建领主直 接剥削的广大自耕农(“本百姓”)及富农也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诚然, 过去租种新地主的土地的佃农,依旧是佃农,他们并没有从土地改革中得到 好处。但是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的确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一 定的进步意义的,因为地主土地所有制比起封建领主制究竟是前进了一步。 土地改革不可避免地要推动地税的改革。1873 年政府颁布了有关地税改 革的法令,法令规定:凡土地所有者均要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 格的 3%,不因年景的丰歉而有所增减,地税一律用现金交纳,而不以产品 的价格变动为转移。土地价格由政府规定,而政府规定的价格很高,以致地 税也很高,甚至与幕府时代的封建地租不相上下。而且根据该地税改革法令, 土地所有者除地税外,还要缴纳村费(为地价的 1%),地税加村费,相当 于土地每年收获量的 34%。因此,土地所有者的负担很重。但是新地主的这 些负担最后还是落在广大佃农身上。① 地税改革的影响至为深远。第一,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决了财政问 题。地税收入最多的 1875 年占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 80%。正是从农民身上 榨取这么多的血汗钱,才使政府能够顺利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维持庞 大的国家机器,执行对“华族”、“士族”的赎买政策。这就是说,取之于 农民,用之于资产阶级身上,因而地税改革是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杠杆 之一。第二,导致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在 1883 年至 1885 年间,每年出卖的 土地的数量竟达全部耕地的 3%到 3.5%。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流入城市当工人 者为数并不太多,大多数留在农村当佃农。这是因为:一、由于吸收了大批 “士族”分化出来的无产者,也由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而节省了劳动力, 城市工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并不太大。二、农民大多数安土重迁,不愿离开 乡土。 这样,一方面地税地租太重,造成农民贫困,另一方面大量农业人口留 ① 佃农每年劳动果实近 70%被政府及新地主夺去